【留美学子】2756
8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触摸美国》
连载系列之十八
作者 孙燕
【留美学子】导语
广受好评的《触摸美国》已经完成17期连载。
《触摸美国》是作者孙燕女士人生跨越30年、留美旅居中,酸甜苦辣的真实记录!一切来自作者穿越美国的东西南北、触摸到的人与事!点点滴滴、汇集成触击人心、揭示人性的随笔记录!
感谢作者孙燕女士授权【留美学子】连载,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足迹,穿越到几乎要被时代遗忘、却就发生在昨天、前天的那些故事里。
第33节 奥斯汀买房
奥斯汀位于德州的腹地,也是德州的文化与政治中心,奥斯汀多次被评为全美最宜居住的城市。奥斯汀虽然不大,但是德州的三个著名的大城市分布在奥斯汀的周围,使奥斯汀呈众星捧月之状。

著名的科罗拉多河流经市中心,为奥斯汀增添些许浪漫色彩。奥斯汀还有世界现场音乐之都的美誉,每年举办的各种音乐会的数量在全美居榜首。闻名全美的娱乐街六街就在市中心,与科罗拉多河仅仅相隔两条街。
德州的州府和最好的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也位于市中心,离最热闹的娱乐场所很近,学生们要有一定的定力才能不被那些光怪陆离的酒吧和音乐厅所吸引,这一点让许多学生家长诟病。

最令奥斯汀自豪的还是云集在这里的高科技公司,当时摩托罗拉,三星两个半导体公司的多条芯片生产线,戴尔电脑公司总部和工厂都设在这里。因此奥斯汀有硅山之称,与加州的硅谷遥相呼应。
近年来更多的高科技公司落户奥斯汀,包括特斯拉,苹果,惠普,英特尔等大公司纷纷来奥斯汀设厂或者扩张。看来奥斯汀将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德州的烧烤扬名全美,其分量之大令人咂舌,足以体现德州牛仔的豪爽。以我们的食量一份足以喂饱两个人。

当时女儿正在读八年级,还有几个月就要升高中了。在美国高中的四年对孩子是最关键的,选择安家的地点等于选择高中。所以搬到奥斯汀我们立刻面临选择居家地点的问题。

先生上班后,由于没有半导体行业的经验,他买了几本书并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很多相关论文,每天自学以求快速掌握相关技术,同时还要到洁净车间学习几个关键设备的使用。
由于他的基础知识扎实,三个月后他便能独立工作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打开局面需要做出相当大的努力。
先生做事一贯踏实严谨,他的信念是工作力求精益求精而且要有深度,他一心专研技术,从不需刻意找老板和同事拉关系。当然,有些人友好,有的人不友好。先生告诉我说,他总是告诫自己心胸要豁达,工作要努力,并坚信好的工作成果最终一定会赢得人们的承认和尊重。

他们公司有一个白人高管对他非常友好,他的太太在教育局工作,谈起孩子的上学问题她的太太告诉我们学校的安排情况,四月份就要确定上哪个高中,当时已经是二月份。
我们原以为秋季入学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买房子,这个消息促使我们必须马上选择安家地点。我们新来乍到人地两生,当时的资讯也没有现在发达,要在短期内确定女儿的高中学校我们有很多资讯要查。
像美国的多数城市一样,所谓的好学区大都是华人和印度人集中的地方,那里房价贵,孩子的学习相互竞争,他们把中国和印度的竞争手段搬到美国。
我们的选择是避开那里,无论是居住地还是学校我们都选择去一个种族比例适当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和各个族群的孩子交往,能更好地了解美国,融入美国,对我们的经济条件和孩子的学习压力都适度。

先生经过多方面调查和比较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高中。学校确定以后我们决定马上买房子。奥斯汀的房价当时不高,我们选择的学区也不是最热门的,所以房子比较容易找。我们自己找房子,看了几个房子后就确定下来,然后找了一个房屋中介办手续,第一个房子就这样搞定了。

房子是一个两层小楼,四居室,二年新,居住面积二千三百英尺,院子将近五分之一英亩。前房主是一个美国白人,房子保养得很好,男孩和女孩的房间的装修都很漂亮,我们不用做任何调整,可以马上入住。前院和后院都整理得干净整洁,后院还有滑梯和秋千,孩子们喜欢极了。作为第一个房子,这样的条件我们已经相当满意了。

对我们来说第一次买房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贷款的申请过程我们得知贷款的利率与信用分数有关,先生在美国将近九年的信誉积分接近满分,因此我们得到了最低的贷款利率。
办理房产移交手续的时候我们得知美国的房子买卖双方不能直接交易,必须委托有特殊许可的第三方公司来完成交易。美国没有房产证,所有交易记录都在县政府存档,这一整套流程很严谨,避免了许多纠纷并减少了欺诈发生的可能。

2001年三月,刚刚搬到奥斯汀两个月我们正式买到了我们的第一个房子,这时距我们来美国不到九年。交房子钥匙的那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拥有一个房子是我们美国梦的一个具体体现。
九年前当我到玛丽家过第一个圣诞节的时候,我曾经梦想将来有一个像她家那样的房子,当时觉得那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那天我一个人坐在洁白的地毯上,望着空旷的客厅百感交集。这是我们的家,我们在美国有房子了,这真的和做梦一样。
几个月前我们还在为等待绿卡而心焦,现在居然在美国安家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必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夫妻靠努力挣到的。我们一路走来,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
想当年我们赤手空拳来到美国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靠着我们两个人的头脑和两双手,先在美国立足,再立业,再置家,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任何语言都无法准确地表述,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求的是一份自在,一份自主和一份心安,也为儿女打下了一片天地。

当天晚上先生下班把两个孩子接到新家,孩子们一起欢呼雀跃。虽然这里空空如也,没有家具,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欢乐与感慨,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最后我们打开野营用的睡袋,一家人在地毯上睡了一夜。

我们刚刚在奥斯汀的新家安顿两个月,又要准备搬家了。
第34节 乔迁之喜
这第六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乔迁之喜了。虽然是同一个城市的搬家,但是这次的意义重大。我们第一次迁入属于自己的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搬家那天两位贵宾不请自来,一位是先生的至交好友,他的研究生同学,他们同室三年。另一位是先生的大学同班同学,他们同窗四年,想不到三个人在德州相聚在一起,真可谓他乡遇故知。两位的年龄都比先生大,一位是大学教授,一位是高级工程师,劳驾他们两位为我们搬家令我们心感不安。
他们两家都住在圣安东尼奥市,距奥斯汀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那天他们早早就赶来帮我们搬家。搬完家后,我们利用搬家租用的卡车顺便买了一台大电视和一套大沙发。先生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在美国经历了很多挫折,他们真心为我们最后安顿下来感到高兴。搬到奥斯汀我们感觉多了两门亲戚,我们之间经常走动。
女儿和儿子也马上进入新学校继续学习,先生上班,我的任务是布置新家。新房有四个房间,我和先生住在主卧,两个孩子每人一间,还余出一间客房。孩子们为自己的新房间欢欣鼓舞,张罗着买自己喜欢的家具。
我常常跟先生说:“你挣钱很累,其实我花钱也很累。”把一个两千多尺的房子添满我要跑多少地方啊。在美国将近九年勤俭持家的生活让我积累了很多购物经验,那就是看广告,货比三家。那些日子我每天出去逛商店,买东西。
周末我和先生一起开始规划后院,后院有了滑梯和秋千,像个小游乐场,我们种了桃树。先生还开出了一小块自留地,我种上了西瓜、冬瓜和玉米等农作物。对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我们这是一种新的生活尝试。那一年有一个西瓜长到了四十磅,冬瓜长到三十多磅,我们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新家的邻居都是美国人,以白人居多。平时大家很少来往,见面打招呼而已。时间长了孩子们在一起玩,大人之间才开始来往。虽然交往不多,但是没有太多的客套,大家都很随意。
德州人比较悠闲,大家都不急不躁,客客气气。街上几乎听不到按喇叭催促的声音,让在拥挤的大城市长大的我们感觉很舒服。美国人见面问好的习惯也让我们感觉很亲切。
德州人的个性也体现在车子上,他们大多喜欢大车,男人喜欢开大SUV或者大皮卡车,女人喜欢开Van,就是面包车,方便拉孩子。而且他们喜欢悠闲地开,如果在单行道上你跟着一辆慢悠悠的皮卡车,驾车人时常会停在路边或转向路肩慢行让你先过去,这似乎是德州的一个传统,我们遇到多次。德州人的友好可见一斑。
来德州我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地广人稀,过了上班上学时间,街上静悄悄的。街道上车子很少,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商店里边人也很少,基本上是孩子妈妈带着学前儿童在逛店。
店里货品很多,价钱又低。换季的时候衣服经常降到低于75%的价钱,而且选择性很多。奥斯汀真的是购物天堂。如果是商店关张,那价钱就更低了,可以低到85%甚至90%。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收集我所喜爱的水晶制品。
几年来我们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身份和工作我们搬了六次家,现在终于安顿下来,而且以先生的工资水平我们已经过上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在美国取得了绿卡,有了稳定的工作,下一步我们最想做的就是回国探亲,分别了九年家乡一定发生了很大变化。趁着商店打折我买了很多巧克力准备带回国送人。可是考虑到我父母上一次来美国时我们的条件太差了,他们的年龄也大了,要抓紧时间让他们再来一次,了却我们的心愿和遗憾。所以我们放弃了自己回国的愿望,为我的父母又发出了邀请函。
俗话说安家立业,家安顿好了,我们都要各自立业了。先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专业技术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和成绩。我的立业有些难办,既要拿出很多时间把家照顾好,还要利用我的特长来得到合适的收入。
女儿马上就要上高中,显而易见艰难的竞争和拼搏在等待着她。儿子相对容易些,他上小学了,学校离家很近,他每天和朋友一起走着上学和放学回家。小区的环境很好,治安也好,我不为此担心。
一家四口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我们深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言传身教,我们不敢怠慢。家是安顿下了,但是仍然任重道远。
未完待续·精彩持续中
注:为满足读者强烈要求,连载将改成每周5期的频率发出,敬请期待!
https://williampublishing.com/

作者孙燕
哈尔滨人氏,移居美国三十载,随夫君闯荡美国北东南西,纵览袤僵之无垠,横贯人文之熙明。择阳光之都,高科技之府而栖。幸哉!忧哉?悠哉!
自幼喜爱文学,不料误入医学之迷宫,主业牙医。在儿女投身正业之时,其母弃主从副。办杂志,行出版,风生水起。为人作嫁,把玩文字。乐哉!愚哉?壮哉!
原《美华文学》杂志社主编·、现威廉出版公司总编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