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谷雨星球

ID|guyujihua

作者|Jennifer
自驱力是近年来教育界最热的“热词”。同样两个学霸,一个靠父母“鸡”,一个“自鸡”,谁的后劲更大?答案显而易见。
而根据《自驱型成长》一书观点:自驱力不是生来就有,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关于自驱力的经典书籍
她妈妈是唯一一个没进课程群的家长。没有家长的监督,小姑娘听讲、完成作业特别认真,课外投入时间也最多,公立学校出身的她,从一开始的英文基础较弱到几个月后大家交口称赞的学霸,进步堪称神速。
这么强的自驱、韧性到底是哪儿来的呢?
我们邀请她写下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果不其然发现了一对站在孩子背后堪称“教科书般”父母。
谷雨与Jennifer的聊天记录,J妈是谷雨会员,养育的心思花在了这里。
我出生在江苏南通,这个城市的体制内教育质量全国闻名,我父母也是这样一路成长的。
正因为这样,他们希望我不能仅被两场考试决定一生,更希望让我成为一个完整而自由的生命体。基于此,他们在我很小开始就让我自己做决定,我印象最深的是6岁就让我自己选小学。
我记得当时站在妈妈的办公室里,懵懵懂懂小小的一个,在爸妈给的两所公立学校里选择,特别纠结:
哪个学校伙食更好?哪个学校朋友更多一些?哪里的老师更善良一点?操场更大?我问了妈妈很多很多问题,她都一一回答了我,虽然很害怕,我还是做出了决定。
我的独立能力也是在这样的不断选择中培养出来的。
我的成绩在班里算中上游,父母也不会要求我名列前茅但是他们很注重我对于学习方法的摸索。
推荐自学的网站可汗学院
从上学到上兴趣班的取舍,即便父母会说,我觉得你学学这个也挺好的,要不再试试?
但是他们给予我的只有建议,而非替代我所做的决定。

作为“建议”,我有拒绝或接受的权利。
我上小学时父母出差时常把我带上去旅行,请假需要补作业,爸妈曾适当建议让我分辨哪些作业是有用才做,最初我还是会把所有作业都补完。

慢慢地我学会分辨哪些作业值得去写,哪些作业浪费时间,安排好自己时间。
他们之前也建议我在假期里预习课程,但我就爱玩根本听不进。他们也不逼我。直到课程难度明显开始上升,我有点跟不上了,才开始预习了,我也意识到预习是必不可少学习方式,现在我每堂课都会预习。
Jennifer在酒店学习
自驱力,有时候也需要一些走出舒适区的勇气。
我爸妈从不会帮我检查作业,只在每个家作本的签名的括号里光临一下。我唯一需要爸妈的时候就是期末考帮我复习,现在想来这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定心丸。
四年级期末考试前一天的晚上,我和我爸吵了一架,原因我记不清了,我拿着全程测评卷和错题边哭边吵架,怄气说,我不要你帮我复习了,我自己也能考好!
我一个人硬着头皮过完错题刷了几套试卷后上床睡觉,心里有些不安,结果竟然还不错。爸爸很开心,他说你自己也可以,完全不需要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Jennifer父母的做法就是《自驱型成长》的模板啊!
从最初的有些“被迫”到自己真正“意识到”再到有“动力”去自学,爸妈并没有强迫我,而是让我自己去实践,也是“试错”。
后来我都试着自己复习,有问题才去找爸妈,小学毕业考是我考得最好的一次。
除了尊重我的意愿外,我爸妈的另类还在于让世界变成我的课堂。
在公立小学,不好好坐在教室里刷题,请假出去玩绝对是很大胆的。
但在我爸妈眼里,出门远行也是一种让我学习让我接触这个世界的方式,许多的东西并不是仅仅在教室,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自己切实的实践和体会才能让我们的观念真正有改变,变得独立和自主,变得包容和多样。
每个月都出去旅行的10岁那年
我十岁那年,几乎每个月都会出去玩。
独自飞往北京和爸妈的朋友相聚去滑雪。一个人提着行李坐上飞机的感觉很奇妙,甚至觉得自己真是个很独立的小大人了。
了解世界不仅仅是自然知识,我也遇到了世界各地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我会学着与他们接触,聊天,了解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观点。
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教会我的,而是要在生活中真正的实践、提问和感悟才能获得的历程。
旅途中,也是我和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和彼此的过程,也常爆发冲突。
有次爸妈就对我说:“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你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互相体谅和包容一下吧。”
这些小插曲也是我和父母都在学会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孩子必不可少的过程。
曾有家长和我妈说,她孩子回家问她,“为什么Jennifer可以请假出去玩,可以不补课,而我不可以?”从那时候我意识到,像我爸妈这样的家长,可能真的不多。
当然,在有自我选择权的背后,得到自我决定的机会的背后,所要面临的压力也是我需要独自去面对的。
就像自由一样,随其而来的有不可逃避,没人能过度依赖的责任。
要出去玩是有条件的,我白天出去玩,成绩是不能落下的,学会了“被迫自学”,在机场,在车上,在酒店里抓紧时间学习,赶作业到半夜都是我的常态。
小时候在飞机上补作业,现在飞机上的时间也绝对不会浪费。
父母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在大方向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从小雷打不动的阅读,比如为了出去玩必须保证成绩的承诺,还有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坚持。
只不过,过程中我可以自己来决定。
我从小就知道,要学会自己做决定,这是我自己的事,后果要自己承担。
但当我享受到这种快乐的时候,当自我动力崛起的时候,一切事情都会像齿轮一环一环扣上,更快速地将生活运转
像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但也遇到了一段疲惫期,我就告诉自己坚持这么久的东西不应该被以种莫名其妙的不满打败。之后的每一次画画我都更加珍惜,去享受一段时间的宁静。
Jennifer的国画集


除了自学观念改变,在“青春期”到来初期,我的自我观念也开始慢慢被打开。
我常常和父母讨论许多社会的话题,还有老师同学的某些行为,就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从不评价我的观点,只是在价值观和思维上进行引导。
我问爸爸妈妈,“如果我长大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可以吗?” 他们会说,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不需要去请求我们的同意,因为后果我们不能帮助你承担。当然,我们会永远支持你。
Jennifer最近也非常关注美国的堕胎法案,在政治哲学课上也学过。
我爸会说,或许在社会中人与人做不到平等,但是在我们这个小家,我们可以尝试尽力做到。
我和父母的对话就像朋友之间的对话,会分享对于某件事情不同的态度,会争辩谁的观点更占理,从不存在“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就得听我的”的道理。
我不止一次看到家长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摆架子,摆权威和摆威严,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人设。不止一位同学跟我说,“好羡慕你啊。我爸前几天嫌我拖延,把我的补充习题撕了。”
那一刻,我心里涌上奇怪的情绪,应该就是为他们感到不满。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都是独立的个体,当然会有冲突,问题是怎么解决?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就对因为不相同的“消费观”而产生了分歧。
“把钱用在刀刃上”是我我爸的态度,他看到我购买一些小玩意会提醒:是否需要有必要购买,以及这个东西的耐用度和性价比怎样?
我妈更侧重于向我解释消费观的重要性,我需要管理自己的生活,当面对长期目标时,短期欲望是否要舍弃?
我还没有自己赚钱,“我可能需要这个东西”就会买,缺乏管理好自己消费行为的意识。在几次冲突后,我设定了一个“物欲控制计划”,理性斟酌自己的消费是否有必要,并且管理好自己的钱。
孩子们就能看的财商书
哪怕是争吵,父母也从没强迫我必须怎么做。
我爸说,父母的话并不是全都要听的,不都是正确的。他们也是和我一样这样长大,他们不是救世主,不是真理的缔造者,只能把认为有用的观念告诉我而已。
选初中时候,爸妈还是让我自己决定去哪里。
我们选了一所开设国际课程教育的学校,但发现学校,与我们的预期存在差距。一年后,我和爸爸妈妈商量转学的事情,决定备考上海的国际学校,脱轨在家自学,很幸运的考上了。
转轨后,在陌生的城市寄宿,我经历了很多瓶颈和崩溃,因为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比如纯英文的世界史,别人阅读半小时的课本,我需要双倍的时间去理解和完成作业。
那段时我的睡眠,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态陷入了低谷,精神状态高低起伏不太稳定。还好曾经自学的经历支撑我走过了这一段。
我后来发现国内国际教育仍比较传统,机缘巧合之下,我了解到美高对我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有更多的课程,更多的机会,可能更适合我。
爸妈心里也纠结,我这么小,又是女孩,独自一人出国,还住在别人家里,他们自然是不舍且充满担忧的。但是他们在我面前非常支持我
于是,我们重头开始。
影单
高中留学是一个非常匆忙的决定,又是个大工程,幸好全家人思想比较统一,没有内耗,过程很高效。在综合考虑后,我们也没有申请寄宿名校,选择了一所跟我能力匹配的走读学校。
还有半个月,我即将启程去往这个陌生的国度上学,我并没有刻意做准备。每天学习,上哲学课,了解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没停下出去旅行的脚步。
我也隐隐感到有些小小的不安。
自己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国家生活学习,疫情之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如何和住家相处,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钱……许多成年人才需要面对的话题,都向我扑面而来。
但我想到了之前独立去旅行的经历,想到了自学的经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经历,冥冥之中给了我很多信心(也有可能和我是enfp有关!)。
我想,接触新的环境、独立的生活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能力只是对我来说,可能比其他人早了一些。
就像爸爸说的那样,他们只能陪我走一段路,做一段时间的引路人。最后,遇到障碍我只能自己克服,我的路只能自己走。
正在进行的高中选课list。
我们曾相信我从小锻炼的独立能力是在某一时刻我一定会用上,原来冥冥之中一直在为这一刻做准备。
我即将走进父母从没经历过的世界,面对他们从未想过的挑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