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考试日报
有干货,有陪伴,有进步。
不论是邮箱里收到的大学AO鼓励你申请的信件,还是college fair里面一对一的交流,招生官提供的信息一直被众多申请生奉为圭臬,可一些情况下,招生官的真实意思,往往并非你所理解的那样。因为申请者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的,自动忽略了一部分信息,造成了误读。
在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中,来自The Derryfield School的Brennan Barnard和来自Georgia Tech的 Rick Clard两位经验丰富申请专家为大家列举了这种学生对招生官和升学指导老师提供的信息的错误解读,希望大家作为前车之鉴,在自己的申请中不要重蹈覆辙。
今天小编就翻译了这篇文章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偏差包括什么、如何避免这种偏差。
招生官说......
大学原话:我们的大学录取率是10%
学生理解:我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被录取
你以为这意味着你有很大可能性被录取是吗?那你就太天真了!!不可置否的是,招生人数与申请人数的比可能确实是10%,但pool里面的所有学生被录取的机会不是均等的。比如,体育生、校友子女占有“先天优势”,留给你的机会,可能少了很多。
所以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录取率呢?首先,我们要考虑,地理位置和专业的不同是否会引起录取率的差异?(小编:就比如今年,STEM专业申请者叫苦连天,其他专业申请者似乎与往年并无差异,具体分析可以戳这篇文章RD大军落幕总结:如果结局是这样,那我的努力是否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另外,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美本的亚裔申请者永远是难度max的)录取率会随着申请时间而改变(ED VS. RD),往往早申的录取率都会更高一些,不过这是因学校而异的。这些数据,一定要向AO询问清楚,再制定自己的申请策略。
大学原话:最有竞争力的申请者往往选择了最严格的课程。
学生理解:我需要把所有的AP考试和学校的honor课程参加个遍!!
同学们以为有竞争力的大学希望学生们在难度很大的课程中获得很高的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学招生官不会去数学生参加了几门AP考试,也没有说在AP和IB课程到达了一定要求后就会保证被录取。招生官衡量的是,学生可以得到的资源(学校提供的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些时候,学生因为参加的课程过多影响了课程参与度、失去了睡眠和娱乐。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参加这些课程。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让你拿到offer,而是为了让你准备好面对大学的课程。
大学原话:成绩什么的,只是录取的一个小因素
学生理解:即便这学校的SAT平均分是1400,我只拿到了1100,我还是很有可能被录取的!(迷之自信)
是的,低分申请者也是有机会被录取的,如果你管几百上千分之一叫做机会的话。除非是选择性递交成绩的学校,或者你有极其强大的背景,比如才艺什么的,其他的低分申请者申请难度很大。
大学的招生办公室在招生时会衡量一个对于一个学生avaliable的资源,因为AO不想挫败那些因为资源限制没有很好成绩但却有很大潜力的学生。所以那些处在优越环境却没有很好利用的学生千万不可骄傲,认为自己优人一等。
大学原话:我们的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十所院校之一。
学生理解:这个学校一定饱负盛名,我应该会喜欢的。
不论是是U.S.news、Niche、普林斯顿评论,还是其他的著名大学排行榜,你需要做足功课,了解排名方式后,才能参考这些排名。学校获得高排名是因为它确实优秀,但在排名相差十名左右的学校,用排名衡量一切是错误的选择。你对一所学校的兴趣不应该局限于该校排名。事实上,各个排名的方法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在看排名的时候,也要往深挖掘,看看该排名的评分方法是否符合你自己内心的标准。
大学原话:祝贺你,你被给予了某某主席奖!
学生理解:我应该去这所学校,因为他们真心实意要我。
有些家庭会认为拿到奖学金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于是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给予奖学金的学校,但有时候细算下来,花销其实会高于更适合学生的另一所大学。在做选择时,要警惕这种无形之中的虚荣对你的选择造成影响。
大学原话:我们只想看到学生们追寻他们的梦想。
学生理解:我需要找到我的真爱领域并在这方面做到最好!
所谓“热情”,正是扼杀了一众申请者创造力的罪魁祸首。招生官们想看到的不是你的活动数量,而是质量(how you engage in your interests)有些学校甚至限制活动列表数量,避免学生们堆砌活动(如MIT)。但这也不意味着学生必须找到自己唯一一个想要学习的领域,毕竟寻找热爱的领域是一个过程,我们热爱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改变。
大学原话:我们很欢迎你申请我校。
学生理解:我被录取的几率一定很大!
“VIP"、"主席选择”、“优先选择”.....招生官们寄给学生的邮件里总会把他们上上下下夸个遍,让你以为“自己距离被录取只差交个申请费”。有些时候他们甚至还会告诉你,他们奖学金都给你准备好了。然而!!!都是套路!!!大部分时候,招生官会给每一位学生发送相同的邮件,并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有很大几率被录取,然后赚足申请费、降低录取率、提升自己在大学排名榜中的位置。(这可以说是很渣男了)
升学指导说......
升学指导:我们建议你在你的选校单里多增加几所学校,这样可以增加你的录取几率。
学生理解:我不够好,我的老师不相信我。
作者的一位做高中升学指导同事打趣地在他的办公室门上贴了一个牌子,读曰“大学生请咨询办公室.....梦破碎的地方。”实际上,升学指导旨在给学生决心以实现更高的目标,但也会告诉学生不争的现实。在大多学生眼中,大学申请总是被视为自我价值的衡量方式,大学申请列表总被视为攀比的工具。
的确,不和别人比较是一件很难的事,当别人质疑你的选校列表时,你也会感到失落和被低估。这时候请你和大学的学长学姐谈谈吧,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进入自己高中时代最想去的学校,但是他们现在在自己的学校找到了归属,并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大学选校列表,不过是一种选择,一种机会。(小编:选校列表并不能定义你。你去哪所学校没法定义你,你选择什么专业没法定义你,事实上,没有什么可以定义你,除了你自己。
升学指导:别让名誉和排名禁锢住自己,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所大学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理解:这么说,我得找一所和我完美契合的学校。
“适合”一词是升学指导老师们用来鼓励学生不要仅仅考虑一个学校的表面因素的(如排名)。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有一所百分之百适合你的学校等着你的申请,你需要做的是权衡各校利弊,选出相比之下更适合你的。另外,适应性也是很重要的,学校与自己总会有不契合的地方,你这时候就要努力去适应这些小矛盾啦~
升学辅导:大学希望你们展示自己的领导力。
学生理解:如果我不是队长或者主席什么的,我就和学校失之交臂了!!
领导力的定义有很多,最广泛的定义就是“职责心和内在特点”,不局限于一个人的高职位、外向性格、流畅表达。一位在同学走后清理东西或者支持弱势群体的学生同样具有领导力。通常情况下,那些似乎没有广泛外界认可的行为恰恰体现了个人社区责任感,而责任感,正是一种领导力的最好体现。(你可能不是模拟联合国的主席,你可能没有带队夺得全世界一等奖,但你看到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福祉念兹在兹,就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大学想看到的影响力,可能有些时候来自于活动数量的累计和头衔,但明察秋毫的招生官们总能发现那些或许并不会被记录在案的平凡小事中体现出优秀品质。
近期好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