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gmp与ICICLE之禾时尚联合举办的“Architecture x Fashion: a Dialogue 建筑对话时尚”展览顺利闭幕,共展出了两个多月。此次闭幕式同时也是gmp近期最重要的工业建筑“漕河泾新洲大楼”的落成发布,邀请了参与项目的各方单位在之禾空间共同组织了一场学术报告会,其后由gmp的设计团队带领各位与会嘉宾及媒体朋友们对项目进行了参观讲解。
作为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内容,gmp与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都市语境下的工业建筑》一书自今年年初的发布会推出后获得了建筑规划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许多业主的关注。本书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时代建筑》杂志主编支文军教授在书中表示,gmp的工业建筑项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产城融合的理念。学术报告会一开场,他的学生张晓亮博士便以自己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从产城融合视角对上海产业空间及产业建筑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近年来,工业建筑不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社会广泛认知中都不再是仅仅容纳生产活动的丑陋方盒子,更多地成为了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不论从环境景观还是人文社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晓亮博士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gmp项目合伙人、漕河泾新洲大楼的主创设计师玛德琳唯斯女士及设计副总监、项目负责人孙亚瑾女士共同为大家详细解读了项目的设计过程及主要理念。作为一栋功能极为单纯的产业园区大楼,建筑师没有放弃建筑品质和内涵的塑造,从周边环境入手,用一个底层架空的条形体量回应了苛刻的地段条件,扩展了城市公园,加强了城市景观空间的视线联系。
gmp中国区合伙人吴蔚先生
项目合伙人玛德琳唯斯女士及新洲大楼项目负责人孙亚瑾女士
幸运的是,如此大胆的构想既得到了业主的支持,gmp也获得了包括结构、幕墙、设备、施工等等各个专业团队的鼎力相助。这些团队的宝贵经验都在此次学术报告会上一一得到了分享:sbp工程师事务所的总监陈伟介绍了整体结构概念及技术难点;Dree & Sommer工程咨询公司的项目合伙人于洪泽以双层可呼吸式幕墙为重点阐述了项目的幕墙设计及施工安装技术;gmp的中方合作设计单位机电设计院的结构负责人邱鹏也从结构与机电设备角度讲述了新洲大楼的诸多设计难点与技术解决方案;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的项目经理杨冬辉则重点介绍了大底盘转换桁架劲性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其中,清水混凝土建筑底座无论从结构还是施工层面所带来的重重困难与最终无可诟病的完成度另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术报告结束后,大家共同观看了由德国建筑摄影师及导演Hans Georg Esch出品的新洲大楼建筑视频的首映。
sbp工程师事务所陈伟先生
Dree & Sommer工程咨询公司于洪泽先生
机电设计院邱鹏先生
中建八局杨冬辉先生
虽然天色渐晚,嘉宾与媒体一行在gmp项目合伙人Weiss女士的带领下,仍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漕河泾三方办公园与新洲大楼两个项目,实地感受了刚刚报告中展现的种种细节,项目建筑师与各专业的专家们也在现场进行了答疑。暮色中的新洲大楼如同一只漂浮的方舟,人们站在底层广场上,在灯光与水池的映衬下,一边是车水马龙,一边是静谧的公园,上海这座城市也在此处展现着双面的魅力。
由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的新洲大楼坐落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地块原为工业用地,位于上海西部城市快速路和一座公园之间,繁忙的车流,交错的道路和城市景观之间的视线沟通形成复杂多元的限制,新洲大楼以富有雕塑感不同寻常的形体回应了特殊的环境条件。建筑体为一座横向的棱形玻璃大楼,坐落于一座宏伟清水混凝土基座之上,落成后的新洲大楼令人瞩目的体量造型重新刻画原工业区域的环境面貌。
上海西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一座不同寻常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车流密集的中环路快速横贯漕河泾办公产业园,漕河泾新洲大楼正位主干道近旁,路东侧为一座狭长的公园。新洲大楼沿高速公路的走势布局,在公园和道路交通衔接处稍做折转,定义出城市景观之间的视野轴线,建筑体在城市环境中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上呈现独立而引人注目的姿态。桥型混凝土基座之下的空间成为临近公园的延伸,构建出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供市民休憩社交,也适宜举办室外活动。
新洲大楼坐落于道路与绿地公园之间孤岛般的地块之上,为了不隔绝两者之间的联系,两个锥形的清水混凝土支座支撑起一座桥梁般的建筑,以最小的首层占地面积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建筑东西侧空间上的联通。两座锥形基座内设有交通核心,基座和双股柱支撑了屋顶桁架,屋顶绗架通过吊柱悬挂层间楼板,创造了可灵活分隔使用的无柱楼层空间。新洲大楼上部标准层为双过道办公空间,围绕核心筒和中央光庭设置。办公层下部空间内设有展览和观演空间,两座阶梯式多媒体厅分别坐落于基座层悬挑结构两端。建筑内部空间的亮点在于基座内的展示空间,其与宽度与建筑进深等身,特殊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内部的开敞无柱,中庭空间从其上方升起至建筑顶部,因此建筑各层空间均可以共享展示空间,实现了展厅面向建筑内外多维度开放的独特空间体验。

清水混凝土基座下部由于悬挑结构的切角而收窄,形成一个狭长的桥下空间。这里设置的水池可以反射日光,缓和了空间的幽暗与局促感,水面与细腻绵密的清水混凝体墙体相互映照,形成动态的光影,赋予空间生动明亮的氛围。在夜间,基座被整体照亮,玻璃幕墙的通透令建筑体更显轻盈。
新洲大楼长170米,最宽处28米,高36米。铝合金框架双层自呼吸玻璃幕墙起到了良好的隔音隔热作用,幕墙空腔内安装有遮阳百叶。幕墙外层设有通风孔隙,可实现幕墙体自然排热,内层设有可开启窗扇。
委托设计:2011年
设计:曼哈德·冯·格康和尼古劳斯·格茨以及玛德琳·唯斯
项目负责人:孙亚瑾
中国项目管理:蔡磊
实施阶段设计人员:陈竞成, 范小棣, 高庶三,Saeed Granfar, 李熙, 刘怡德, Katharina Schneider, Anna von Roeder, 张砚, 张杨, Christina Mann
现场监理:Florian Wiedey, 方敏
中方合作设计单位:SIMEE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
幕墙顾问:DS-Plan
业主: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
建筑面积:21.800 m²
建设周期:2014年- 2017年 
摄影: Hans Georg Esch
01 建筑连接景观空间与交通干道© Hans-Georg Esch

02 新洲大楼紧邻交通繁忙中环路© Hans-Georg Esch

03 新洲大楼公园一侧视角© Hans-Georg Esch

04 大楼基座底部景观空间© Hans-Georg Esch

05 中央光庭© Hans-Georg Esch

06 工艺细腻的清水表面© Hans-Georg Esch
07 总平面图© gmp Architects

08 三层平面© gmp Architects

09 二层平面© gmp Architects

10 首层平面© gmp Architects

11 大楼bcd横剖面© gmp Architects

12 大楼纵向剖面© gmp Architects
版权说明:

新闻稿内容无偿使用及发表仅限于告知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同意后报道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相关项目。内容发表务必完整,署名照片及图纸版权所有者名称。

▍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Chen

▼EL最新刊▼
▼AC最新刊▼
▼AC知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