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与35万职场人共同成长
Guide you to be talent
很多你平时完全没有注意到的行为很可能正在一步一步让你的大脑退化、衰老,这篇文章正是来给大家敲敲警钟的。
大脑有时候就是特别矫情,但是没办法,就得惯着呀,如果我们不正确地喂养大脑,毁掉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
——TG编辑部糖糖
可关注网易云音乐【TalentGuide推送歌单】
作者:Angie
来源:Angie(ID:angie20160120)
授权 TalentGuide 发布
据说大脑的发育,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正常情况下,我们大脑的发育巅峰是在25岁,25岁之后,大脑发育开始走下坡路。
25岁+的你,有没有觉得:
1、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大脑进入缓慢衰老期后,记忆力、思考力和注意力都在减退,容易对周围事物提不起兴趣和精神,工作能力随之降低,有些人甚至会出现1秒钟记忆力丧失。
2、睡眠质量差
一旦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的调节发生紊乱,人就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而且常常失眠,或是翻来覆去,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静不下心。
3、抑郁风险增大
大脑进入缓慢衰老期后,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大。这个年龄段的人还需要面对身体衰老、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心理负担也比较重。
4、爱出汗
很多人的皮肤会一下子像着火一样,一股股热流冲向头、颈和胸部,衣服很快就会被汗水浸透,这是大脑进入缓慢衰老期后的典型症状之一。
你是不是在频频点头:原来自己是进入了大脑衰退期,怪不得!
还是你会说:不对!我25岁+,但状态全所未有的好啊,并且有越来越好的倾向!
大部分情况下,你是不是这样对待你的大脑:
1.把大脑当成杂物间
你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杂乱无章地学,把所接触到的知识毫无章法地输入进你的大脑中。
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时,等你需要从大脑提取知识时,观点就在嘴边,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整表达清楚。
这就特别像是一间乱糟糟的房间或者是衣柜,你知道东西就在里面,但你就是找不到。
2.向大脑传递消极的信念
你最喜欢对自己说的,永远都是后悔、焦虑、紧张、放弃这一类词。
而大脑最容易吸收类似的负能量,因为吸收起来毫无压力啊!
消极的信念接收多了,渐渐会变成心安理得的借口:我就是做不到...那,还是算了吧。
3.从不用你的大脑
我很喜欢的吴伯凡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不希望自己变成“知识的搬运工”,我更感兴趣的,是让这些知识促成我在思维模式,甚至是人生态度的蜕变。
你的大脑只能接受明确的指令,让你走东你就走东,你从不问为什么,也从不去想这样走对不对,自己到底想不想这么走。
任何问题,你都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任何的难题,你都只愿意用逃避的方式对待。
如果我们不正确地喂养大脑,毁掉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
想起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你以为人生要完了的时候它还在继续,你以为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人生已完。
陷入这两种极其痛苦的状态,从不用你的大脑开始。

如果不加上人为的干涉,我们的大脑发育确实会渐渐进入衰老期。
但是如果你能正确喂养你的大脑,它的能量绝对能超乎你想象。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喂养你的大脑?
多阅读、锻炼身体、与人交谈、学会分享这些维度是老生常态,每个人都知道,今天就不一一展开,我将分享以下三点:
1.对数字敏感
2008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巴菲特传》,在这本30多万字的书中,作者罗杰·洛温斯坦写了巴菲特的六个小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巴菲特从小对数字特别敏感:
“这个体重6磅、早产5周的小男孩从降生到世上以来,似乎对数字就有一种本能的迫切渴望。
在小时候,巴菲特就会到朋友鲍勃·拉塞尔家玩,坐在拉塞尔家的门廊前,静看门前的车水马龙,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码。
天黑之后,这两个孩子就会跑回家,在桌上摊开《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记下每个字母在报上出现的次数,在剪贴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算术列式,就好像他们在算欧几里得的数学难题一样。
拉塞尔会拿出一本年鉴,大声念出一些城市的名字,巴菲特则会一个接着一个快速报出每个城市的人口有多少。
棒球得分、赛马胜率……任何数字都是这个早熟的大脑的养料。
巴菲特家中有三个孩子,巴菲特排行老二,是唯一的男孩。
他的母亲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是个身材娇小、性情开朗的女人。
而他的老爸是个股票经纪人,“性情严肃但为人和善,对沃伦·巴菲特的一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他把儿子带入了股票和债券的世界”,巴菲特从小就接触股票了,十岁就开始买了第一只股票。
小的时候,巴菲特更是从父亲手里搞来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介绍的标准普尔指数来试着解读这些报价数字。”
想起前段时间得到专栏Dr.魏《家庭教育宝典》当中专门出了一系列如何培养小孩数学意识的文章,再一次强化了我培养儿子数学意识的信心。
这两个例子,都和小孩相关,那我们成年人,有什么机会和数字打交道?
如果你是普通职场人士,你知道自己的工资状况吗?你了解自己的工作曲线图吗?
如果你是自媒体人,你研究过自己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和转化量吗?
如果你是一位妈妈,你的家庭开销是心中有数还是糊里糊涂?
我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数字打交道,却有很多人选择忽略甚至是放弃对数字的关注,最常听到的口头禅是:我数学不好。
我举的例子,甚至根本都不用动用到数学能力,懂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好。
如果你对身边的一切数据很敏感,你的大脑只会被一串又一串数字不断滋养。
2.跨界思考
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德鲁克先生坚持每两、三年就要学习一门新学科的学习精神,这样的习惯使他涉猎了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及哲学等众多知识领域。
新的知识一开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因为和所熟悉的知识、专业相隔很远,甚至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抵触。
但这种带着以前的学习方法、重新清零吸收新知识的思考状态,会让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宽广。
跨界思考是激活大脑无边际思维的最佳锻炼形式。
我身边的那些牛人的套路,向来都是广泛探索,挖掘一个兴趣进行聚焦死磕,做出一定成就后,跨界接触各种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又反过来让自己对聚焦的兴趣有了更好的认识。
3.新的人生活法
讲到人生活法,不知道你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是谁,对我来说毋庸置疑是华人界创意天后、畅销书作家李欣频。
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的大脑,都需要时时刻刻注入一些新鲜的活法,才有办法持续激活它们。
欣频老师说:“你怎么过今天,就怎么过一辈子。不要活着像死了一样,死了才发现其实一生都没好好活过。”
用她的话说,因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所以我们要把每一天过到任何人拿任何条件都不愿意交换,这样人生不论何时都不会有遗憾。
你有多久,过着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
为自己建立一份人生活法清单吧,把那些你想到的、你看到的、你渴望的人生状态,详细地描绘到你的清单中、植入到你的大脑里,在有限的人生里一条条去实现吧。
电影《遗愿清单》里有一句台词: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燃烧整个生命吧!
而我想说,给你的大脑以正确的喂养,成就一个无以伦比的你自己!
你有过这些伤害大脑的行为吗?
快来留言区说说吧
关 于 本 文
  • 作者:Angie,前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多重身份探索者。最擅长自我管理的鸡血妈,推崇有趣、有料、有价值的人生活法,关注她,你将获得一个普通妈妈人生逆袭干货故事分享。
  • 微信公众号:Angie(ID:angie20160120)
☟ 我猜你也喜欢 
>>>>>>>为你的工作操碎了心<<<<<<<
TalentGuide职场加速器
职场必修课
快准狠地找到你热爱擅长的工作
长按二维码▲即可报名
找到擅长又热爱的工作
你需要快、准、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