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李宁体育提出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品牌转型。
文 | 乔芊
日前,李宁体育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期内,集团收入同期上升11%,达39.96亿元人民币;期内经营溢利同比上升32%为2.02亿元,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上升67%至1.89亿元。
“李宁的转型任何完成了接近40%。”李宁在财报发布会上说。
作为一个成立27年的品牌,李宁体育已然经历了一轮兴衰。2009年,其在华销售首次超越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并在2010年发展到巅峰——营业额94.78亿元,净利润11.08亿,在全国拥有8000多家店面。
不过,一场试图更新品牌形象,提高价格的改革却遭遇滑铁卢,李宁体育自2011年开始走下坡路。在整个行业艰难去库存的背景下,李宁也在2012迎来了1990年创立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达到20亿。庞大的经销体系起到了反效果,李宁开始持续关店,到2014年底,它在全国的店铺数量已经从8000家缩减到5000多家。
犯错的代价是惨痛的。在这个过程中,安踏超越李宁成为国内体育运动行业的老大,并稳坐第一把交椅至今。安踏也成了国内第一个年收入超过百亿的运动品牌。
2015年8月开始,重新回归执掌业务的李宁宣布,李宁体育将由体育装备提供商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变,品牌sloga也从“让改变发生”,重新改回“一切皆有可能”。
2015年下半年,李宁体育扭亏为盈。两年之后,转型计划仍在推进的李宁获得可持续的增长。
李宁是国内最早开展多品牌战略的运动品牌——比如2005年与法国Aigle合作成立艾高(中国),2008年收购意大利乐途在中国的20年独家制造及代理特许权——但和安踏的多品牌战略卓有成效不同,主品牌“李宁”依然占据了集团总收入的99.2%,本期内12%的同比增长也成为拉动业绩的功臣。相比之下,以FILA为主的多品牌在安踏收入中的占比超过20%。
但李宁正在试图振兴多品牌计划。去年10月,李宁宣布获得Danskin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经营权。这是一个1882年创立于纽约的老品牌,专注于女性舞蹈服饰,曾一度称霸北美的女性紧身衣市场。李宁的这部棋无疑是想开拓女性运动市场,这也是各大品牌都在积极布局的潜力市场。
增长迅猛的童装市场也是李宁押注的另一个对象。今年李宁宣布收回李宁KIDS授权,推出自营品牌李宁YOUNG。2017年上半年,李宁 YOUNG 在全国 14 个省份开设约 20 个销售点,并集中于北方区域,下半年还计划新增70家店铺。此外,定位于休闲运动的快时尚品牌“弹簧标”也在扩展线下渠道,目前有8个销售点。
不过,新品牌短期内还需要承受亏损。李宁透露,三项新业务的投入对上半年盈利的影响是2200万,整个2017年,Danskin投入预计对净利润影响为-3500万,李宁YOUNG-3000万,弹簧标为-2500万。
推进多品牌战略之外,李宁在产品线运营上踩准了市场需求,比如顺应了跑步和健身热潮,将重心放在跑步和综训品类上,跑步产品收入增长达到26&。以跑鞋为例,李宁改变以往每季主推单一款式的惯例,打造了“空气弧”、“超轻十四”和“云四代”的跑鞋矩阵。
在电商和实体渠道上,李宁的动作也都颇有成效。上半年,在精准数字运营(包括销售预测、按需组货、供应链提速等)上持续加大投入,让李宁的电商业务收入大涨58%,而电商收入在总收入中的贡献也从去年的13%,增长到如今的19%。
2017年上半年,李宁主动调整门店,销售点数量减少了111个,开高效的大店,同时关闭亏损的小店成为未来李宁在门店上的核心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显著——渠道库销比持续该收、上半年的整体同店销售获得中单位数增长。
“过去是80-200平米的门店为主,但很难囊括所有品类。以后将更多改造为400平米以上规模的大店。提升单店店效和盈利能力,关闭低效、亏损门店。”李宁表示。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