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书屋公告
非常抱歉,因特殊原因,库房暂时不能发货。尚未发出的,待恢复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帮您安排。谢谢您的理解!
常听到有朋友提起一件“伤感”的事:买了很多书,却没有时间读,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书最大的成本不是购买一本书的应付款项,而是一个人的读书时间。
现在大家好像都很忙,在校学子还好点,已经成家立业的朋友的确很难找到丰裕的时间来读书。或许从古至今,读书都是需要挤时间来做的事,欧阳修不是也有“三上”之论嘛。
每天的零碎时间也许是我们最有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了,比如中午休息的时间,等车、等人、排队的时间,地铁、公交车上的时间等等。善加利用零碎时间,很快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是可以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的。而现在的随身电子设备也为这种读书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就像钱穆曾说的,“恰如一块布,裁一套衣服以后,余下的零头,大可派作别的用场”,“每人必有很多零碎时间”,“可充分利用,作为业余读书时间的”。
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并不等于是碎片式阅读,你依然可以在这些细小的时间单位里连贯地阅读、深入地思考。那么,有哪些书适合在零碎时间阅读呢? 
■ 1. 读一本一直想读、又没开始读的书
读书一事,志趣很重要。没兴趣,没需要,没目标,也就没啥动力了;相反,有一些自己急切想要了解或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会很自然挤出时间来读书以求知。
这方面曾国藩有段话说得直白,“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所以,在书架上找一本自己一直想读、又还没开始读的书,放在身边,一有时间就拿起来读吧。
■ 2. 读一本小书
小书的一大好处是携带方便,正可以充分利用白天的零碎时间来阅读。小书的一类代表是小册子,在教会历史上小册子也是颇有传统的一种出版品。改教时期路德就出版了很多小册子,司布真每周二出版一篇十多页的讲章也是小册子形式,莱尔更是被称为“小册子王子”(他的著名作品《圣洁》就是小册子集合而成)。
小册子受篇幅限制,其特点是主题明确,往往“一事一议”,简洁明快,非常适合在零碎时间阅读。
很多款式轻薄的书都可以算作小书,比如《魔鬼家书》、《谦卑》、《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等等。小书的章节相对短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读完一个章节。
■ 3. 读一本章节划分清楚的书
现代大多数出版品的章节划分都较为清晰,这其实为零碎时间的阅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章内小节的划分往往基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主题,这可以方便读者以小节为单位进行阅读。即使在10分钟左右的细小时间单位,你读不完一章,也可以读完其中的几节。
哪怕是大部头的作品,只要章节划分清晰,也可以用零碎时间轻松读完。比如加尔文的《要义》,四卷八十章的篇幅,一共分了1277个小节,平均每小节1.23页(按中文版计)。这样一算,每天读3到4节,一年就可以读完轻松读完《要义》。
可见,不论厚书薄书都可以在零碎时间用这种“小节推进”的方式,将一本书分成一个个小版块来阅读。当然,如果每周能够安排一段稍长的时间来复习,会更有益处。
■ 4. 读一本内涵丰富的经典
属灵经典往往意味着需要我们专注地阅读,在零碎的时间适合来阅读经典吗?正如侯士庭所观察到的,“容易分心,或许是我们不曾从属灵阅读体会到祂同在那种敬畏与惊喜,因此,在我们能享受属灵大师的经历之前,可能需要先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利用零碎时间来读经典,也可以是我们操练专注力的好方法。
哪怕只是读几句话,也需要用心体会,反复思想。侯士庭提醒说:“即使一天只有二三十分钟亦无妨,把几行有益的文字吸收进心底,再把它们流经全身‘血管’,内化成为自己的心思和态度,这比单纯为了好奇而急着浏览完毕有效多了。”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肯培的《遵主圣范》、加尔文的《要义》、班扬的《天路历程》、巴克斯特的《圣徒永恒的安息》、爱德华兹的《宗教情感》等等经典作品,都适合也值得我们一段一段地仔细研读。
■ 5. 读一本曾经读过的书
人常说“读旧书如逢故友”,老朋友相见自然会少很多刻意拘谨,多几分随意从容,读旧书也是如此。零碎时间读一读曾经读过的一些好书,亦是一大快事,正如旧友相逢让人心动。你根本不需要把它从头到尾再读一遍,只是随意翻翻,重拾曾经的感动,发现以前忽略的精彩,再听一听那些熟悉文字所发出的微声。
读旧书的一个好处是,你既然不用再焦虑什么时候才能读完这本书,就能够更容易驻足欣赏其中的美景,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你可以随时翻开它,读一读现在吸引你的段落、字句,也可以随时停下来,这不正适合于你的零碎时间么。
欢迎关注备用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