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发布的《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是我最近读到的最“离谱”的一份报告。
它的离谱,不在于调查内容,而是它给出的结论非常反直觉:
爸爸们在育儿的焦虑指数上,略胜一筹。
这份报告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问向实验室,对近百万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数据收集,深度分析了家庭养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日常生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80% 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感到焦虑。
其中,70% 的爸爸会焦虑,而妈妈焦虑的占比为 55% ;64% 的男孩家长会焦虑,女孩家长焦虑的占比为 55%。
综合来看,男孩爸爸最焦虑(76%),对孩子的行为干涉最普遍(65%)。
也就是说,大部分家长都有育儿焦虑。不过相比妈妈,爸爸更焦虑;相比女孩家长,男孩家长更焦虑。
所以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男孩的爸爸更更更焦虑。
毫不意外,评论区热闹非凡,很多人都忍不住发出“灵魂一问”:
爸爸们凭什么焦虑?!
大家吐槽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在育儿过程中,很多爸爸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缺席状态。
甚至,爸爸们可能还是让妈妈们更加焦虑的源头……
不得不说,大家的留言可谓“辛辣味”十足,不过它们确实反映了很多人(尤其是妈妈们)的真实想法。
在有三万人参与的“你觉得中国家庭里爸爸和妈妈谁更焦虑?”的投票中,也得出了与报告内容截然相反的结果。
确实,这个报告的结论,和我们通常的认知真的很不相符。
无论横看还是竖看,妈妈都是家庭中承担育儿责任和压力更多的一方,爸爸们似乎更多地扮演着“游神”的角色,能时不时冒个头就不错了。
那为什么数据还会显示,爸爸们普遍更焦虑呢?
对此,专家的解析是:
爸爸通常比妈妈更想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他们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期望来成长。
但很多时候,爸爸在孩子每天的学习和交流中并不怎么参与。
当孩子的表现和爸爸的期望相差太远时,爸爸会感到压力很大,心里也很着急。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管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两个概念——实质理性过程理性。
被“架在火上烤”的爸爸们
实质理性和过程理性,最早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比较复杂的概念。
简单来说,实质理性追求正确的目标和结果,而过程理性关注行动逻辑的正确。
换句话说,实质理性追求做正确的事,而过程理性关注正确地做事。
育儿时,爸爸大多奉行的是实质理性,一直瞄着目标,却很少关注过程。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爸爸们往往扮演着“总指挥”的角色。
他们通常掌控全局,希望孩子们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事,从而达到他们认可的成功标准,比如:
要求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考名校,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偏科不瘸腿,要有一技之长,最好是获奖或考下证书;
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有很明确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成为一名医生、律师或企业家;
期望孩子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完美无缺,要求孩子在家庭聚会或公共场合表现得礼貌、自信,甚至要求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能与成人进行成熟的对话;
……
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如此普遍呢?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社会角色的压力。也就是,爸爸们不得不这样。
图片截自电影《奇迹》
在中国社会中,父亲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和权威象征。
这种角色定位不仅要求他们在职场上取得成功,还要求他们在家庭中扮演好父亲的角色,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演员帕顿·奥斯瓦尔特,图片截自纪录片《老爸》
如果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出色,不仅可以给自己的“父亲”角色加分,也能自己在亲朋好友前更有面子,就像是自己的“绩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所以当爹的,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男孩父亲尤其如此。
图片截自电影《父女情》
爸爸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像妈妈们那样深入参与,他们往往只在孩子面临重要抉择或关键转折点时冒头。
比如选择学校、填报志愿等重要时刻,或者当孩子遇到明显的成长难题,例如沉迷手机、不愿意上学等问题时,爸爸们才会开始关注并介入。

他们更习惯性于“挥大旗”,做那个“拍板”的人。
图片截自电视剧《欢乐家长群》
平时偶尔冒头,也像“诈尸”,除了添乱和烦人之外,很多时候起不到什么实质的作用。
不可否认,“实质理性”强调决策的目的和价值,在很多情况下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帮孩子成为好的人、做对的事。
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选择比做事更重要
但大多数时候,实质理性是很难做到和实现的。
图片截自电视剧《小别离》
站在现在看未来,有限理性的我们,很难甚至根本看不清什么才是最好、正确的选择。
为孩子规划未来的前提是,我们能准确预测未来,或者环境不变,未来和现在一个样。
但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建筑专业多吃香。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学霸扎堆分数线和清北差不多。现在看,听说,清华建筑系班数都减少了...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还有一种选择——模仿成功案例,也就是通俗意义的随大流。
但这样一来,我们,尤其不了解的爸爸们就很容易忽略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他们内心真正的感受,教育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自己也会变得焦虑起来。
图片截自电视剧《小舍得》
再叠加上社交媒体和网络的“魔法攻击”,爸爸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
“为什么人家可以,我家不可以?”
“到底是孩子不行,还是我不行?”
这无疑又加重了爸爸们的焦虑。
使劲之前,先找对方向、做好小事
话说回来,爸爸们的焦虑也不是无的放矢,它至少反映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关注和对家庭责任的重视,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醒:
育儿不应该成为一场单方面的期望和控制,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过程。
所以,在育儿上,我一直觉得,相比实质理性,追求一个虚无缥缈的所谓成功,不如扎扎实实地陪伴孩子成长,认真过好每一天,即关注养育孩子的过程理性。
从瞄着实证理性转变到关注过程理性,育儿便就“脚踏实地”了。
人不飘着了,自然也就不会再那么焦虑了。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认真陪伴孩子的成长,实现了过程理性,孩子往往差不了,即使没有世俗意义的成功,也将收获一个亲密且坚实的亲子关系,实现育儿最为重要的实证目标。
如果用“过程理性”的眼光来看,很多爸爸从开始对育儿上心,到真正跳进这个圈子大展拳脚,似乎还隔着三个门槛——
育儿参与度较低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有点戳心的笑话:
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总是找妈妈。偶尔妈妈不在,孩子好不容易知道找爸爸了,说的话却是:“爸,我妈呢?”
可能在大多数孩子的人生剧本里,只有妈妈是那个始终在场的主角,而爸爸则是个偶尔出现的“客串演员”。
爸爸们总说自己工作忙得像蜜蜂采蜜似的,这话倒也不假。
可问题是,在很多双职工家庭,工作同样繁忙的妈妈们,就可以承担起育儿的责任。
说到底,还是因为很多爸爸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育儿中的重要性
图片截自电视剧《小舍得》
一回到家,和孩子们玩几分钟就像是打卡完成任务,接着就一头扎进手机里,或者直接找周公约会去了。
这意味着爸爸们缺少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参与孩子日常生活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孩子实际需求和感受的了解。
这样会导致爸爸们在做出亲子决策时,做出一些很难“落地”的决策,比如:
跟风为孩子报名一些兴趣班,殊不知孩子根本不感兴趣;
一门心思选择热门的旅行地,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喜好;
想当然认为孩子应该一个月背下 1000 个单词,忽视了孩子可能背单词速度较慢;
不让孩子碰任何电子设备,没有考虑到孩子可能需要使用设备完成学习任务;
……
图片截自电视剧《欢乐家长群》
支持系统的缺乏
在不少家庭里,爸爸可能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错过了一些陪伴孩子的时光。
当他们终于抽出时间,想要跳进育儿的圈子时,却发现家里人对他们的想法或行为并不买账。
这可能会让爸爸们觉得,自己在育儿决策中被边缘化了,自己的贡献没有得到认可。
慢慢地,这种小失落就变成了心里的小疙瘩,还可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影响到和家人的相处。
图片截自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老实说,有时候爸爸们被边缘化也不能赖别人,因为他们提出的很多育儿建议是真的很不靠谱
不过越是这样,就越需要一家人围坐一起,好好聊聊怎样让每个人都能发声,怎样让每个想法都得到重视。
打造一个既支持又尊重彼此的育儿氛围,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实际上在不少家庭里,妈妈们还是挺欢迎爸爸们加入育儿大军的,问题在于有时候爸爸们生疏却不自知,又特别急于表现自己。
这让不少妈妈们觉得,只要爸爸们能在旁边支持,不制造额外的麻烦,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育儿的路上,有时候“不帮倒忙”就是最好的帮忙了。
图片截自节目《火影忍者》
应对策略的不足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爸爸妈妈们就自动升级成了家长,但作为父母的技能可不是自动点亮的,养育孩子这门手艺还得靠日积月累的实际操作来慢慢磨练
所以,爸爸们,别再自己瞎琢磨了,有啥不懂的就大胆开口问,毕竟育儿这事儿,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嘛。
图片截自电视剧《请回答1988》
多学学育儿的小窍门,比如怎么和孩子聊天、怎么教他们处理小矛盾,这些都是超级有用的技能,心里有谱,遇事自然不慌张。
毕竟想要做个好爸爸,不光需要有爱心,还得有智慧。
图片截自电影《火星的孩子》
图片截自电影《如父如子》
此外,爸爸们还需要认识到,育儿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包括对孩子情感、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所以,还是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
其实说到底,爸爸们如果想减少焦虑,就不要“眼高手低” 。
不用把问题复杂化,只需要将平时应该做的事情,如陪伴孩子阅读、学习、带他们玩耍、给他们做饭,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用心做好就好。 
把这些小事都做到位之后,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些困扰你的育儿焦虑和不安,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很多。
所以,爸爸们,不妨试着放松一些,从小事开始做起吧。
认真陪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简单生硬地塑造他们、更不要扮演领导凌空指点江山。
参考资料:
1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问向实验室,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
2 现代教育报,最新调查数据揭示:家庭育儿中,爸爸比妈妈更焦虑

也许你还想看看

【爸爸要为孩子撑腰】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最后,跟百忙之中的爸爸们呼吁一下:
少蹲厕所,少刷手机,陪孩子的时间就有了;别诈尸,别指导,多带带孩子,父子父女关系亲了,老婆看你也顺眼了。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