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有地狱,如果你发现到处都是美丑不分,是非混淆,人人都像是得了精神病,都在自愚自乐,追求不切实际的幻象,不必犹豫,那就是地狱!
清明假期过了,聊一个假期中比较热议的话题。像过往的每一次一样,这样的话题总是始于非常惊艳的亮相,然后又昙花一现般的消失。既不会留下反思,更不会带来任何改变。最多是给你一个爱信不信的结论。直到下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人们才会模糊的想起,这种事以前仿佛曾经有过。
话题来自于一段小学生的视频。具体视频就不往上放了,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过。视频中的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用“我长大以后想,因为,所以”造句。这几乎是每一个小学生必做的句式。但孩子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他说:“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而我之所以要一直等到今天才写这件事,就是因为想看看农发行到底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尘埃落定”式的结论。
4月7日,针对近日大家关注的小学生填词造句视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式回应。其中的要点是:视频中的学生确实是该行员工的孩子,其父亲是某县支行行长,母亲是某市分行机关部门副主管,孩子的爷爷、外公曾经是农发行员工,均已退休多年,其爷爷是支行普通员工、外公曾担任过另一县支行行长……这一家庭在农发行工作的成员比较多是过去近三十年来历史变迁和员工联姻形成的……孩子父母是学校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农发行工作的,此后相互认识结婚……可以说,这份回应不出意料的中规中矩。自始至终就是一句话,你们别瞎猜,我们没毛病,就算有瑕疵,也是历史问题,这篇儿算是揭过去了。我也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感觉像这样的回应以后不做也罢。反正也不会有人介意答案。
在这段视频中,最能引起共鸣的其实是孩子的最后一句:“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这句话并没有被人嘲笑为不切实际,反而是让人感叹太过于实际。有网友怒而曰之:为什么别人能继承农业发展银行,而我们只能继承农业发展!
关于这条视频的深挖,网友们已经做得不少了。我不再赘述。今天主要想和朋友们分享两点关于这件事情背后的思考。其实这两点都是常识性的,但也是最容易被混淆和误导的。
首先一点是:钱是谁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权支配!
用一句网络时髦语言讲,这个话题听上去可能有些复杂,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给出的关于价值的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这是那个整天无所事事就爱瞎琢磨的大胡子整出来的定义,也被称为“劳动价值论”。然而事实上,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大胡子在前人的基础上才搞出那么一套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曾和政冶课老师争执:如果超出工人劳动所得的部分都算被资本家剥削走的剩余价值,那么资本家的资本和技术投入以及风险承担又算什么呢?最后和老师互相无法说服,只能不欢而散。
后来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理论,我更偏向于认可社会价值的创造既来自于生产要素组合、市场机制,也来自于资本积累与投资、技术进步,还包括教育和人力资本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但无论怎么说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事实:社会财富的增长和有效的社会契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文明社会其实是在一系列的社会契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契约理论最早由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和让-雅克·卢梭等思想家提出。他们认为,个体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秩序,同意放弃部分自由,与他人形成一个共同体,由政府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秩序和法规。这种思想强调政府的正当性来源于民众的同意和参与。而契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责权对等。任何只享有权利却不承担责任的都是耍流氓!
那么,这套理论和我们要说的“行长的孙子还想当行长”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银行虽然也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但银行本身并不是货币“生产者”。当然,我这里特指的是商业银行。银行里的钱来源于公众的储蓄。银行的基本职能是“资金中介”。即,将储户的存款转化为贷款和其他信贷形式,从而为需要资金的个人和企业提供融资。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通过对资金的调配,使存款被有效利用,促进经济活动创造社会财富。银行并非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低吸高出”,而是在“创造信用”。稍微有一点经济常识的人都懂得,货币的本质是“信用”。现代银行业的贷款活动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实际上就是“创造信用”。像津巴布韦那样的,银行“创造力”太强,反而会导致货币失去信用。
那么问题来了,归根结底,这些钱并不是银行的,更不是银行某位领导个人的财富。这话没错吧。但妙就妙在,虽然钱是你的,但别人却能拥有对你的钱的支配权。那么,你怎么就能确定这些钱一定是属于你的呢?我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被千夫所指的恒大地产就曾用控股某银行的方式,将银行当作自家源源不断的“抽水机”。还有其他例子举不胜举。如果把公众的财产视作是自己的“家产”,可以随意支配,甚至可以一代一代的继承。社会就会失去最宝贵的“信用”,契约就会崩解。
而社会契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原则,这包括契约的公正执行和对所有经济行为者的平等对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护,如果自己的财富可以被别人自由支配,则不会有创造财富和创新的欲望。更多人会想,妈的,大不了老子躺倒不干了!就这么看着精英们自己排查自己,自己表扬自己,还在彼此的胸膛上佩戴鲜花和奖章。而他们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这么做,就是因为可以利用领域优势,享有“机遇垄断”。而机遇垄断,无疑是造成一系列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聊第二个问题:孩子的世界就是成人世界的缩影!
我并不会谴责视频中的男孩。相反,我非常欣赏他勇于说出实话。在这个时代,实话总是显得格外珍贵。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所说的并不是父母在银行工作,而是特意提出了“行长”这一职务。这本身就体现出,在孩子心目中是了解这一职务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同样,他也知道其他同学会艳羡这个职务和背景。每一份“出人头地”的理想背后,都是对成为“人上人”不加掩饰的贪婪!不要以为孩子的世界能有多么单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身上不会带有父母、家庭甚至家族的烙印。孩子的言行就是对成人世界的更单纯的反映。
还记得前不久邯郸的那三只小恶魔吗?到现在为止,牠们三人的家庭背景以及成长过程依然是个谜。这与网络高度发达、网友们打破砂锅的习惯高度不符。如果关注到该案件的一个细节就会细思极恐:案发后,警察到其中一个小恶魔家敲了2个多小时门其父母都不开门,理由是怕吓着孩子。而当时这只小恶魔正躺在家中打游戏。这是多么的不合常理。到底是谁有能力扼住信息的喉咙?由此可见,在三只小恶魔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黑影让牠们可以有恃无恐。俗话说,一个流氓的儿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混蛋的爹。这三只小恶魔是不是有混蛋的爹无从查证,但一定会有一句“保你不死”的混蛋话给牠们撑腰壮胆!还有江西那位“提灯定损”的房东。牠的孩子会从牠身上学到善良吗?
所以我说,没有成人社会的残酷和尔虞我诈,怎么会有小恶魔的凶狠残暴。没有成人社会里的机遇垄断,怎么会有孩童骨子里要做人上人的渴望。没有成人社会的偏见和不公,怎么会有孩子世界里的冷漠和孤独!没有“油水三代”的豪奢,哪会有底层的沦陷!没有婆罗门的傲慢,怎会有穷苦人的卑微!
不要害怕有地狱,如果你发现到处都是美丑不分,是非混淆,人人都像是得了精神病,都在自愚自乐,追求不切实际的幻象,不必犹豫,那就是地狱!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真的应该让所有人重新想一想“我长大以后想,因为,所以”。这个例句,看看我们已经距离当年的理想有多遥远。虽然我早已经不再是孩童,但今天仍想借用这个句式做一个结尾:我以后想帮助更多人看到真实世界,因为不想让孩子继续我们的生态,所以要给未来留一点希望。
最近三篇原创文章:
~END~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
求是大牛哥 
部分心得分享和短文只会发在朋友圈,感兴趣的朋友请扫码添加大牛哥私人微信。已经加过的请勿重复添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