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马江博说趋势”,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形势,看到趋势。
最近一则“央行下场购买国债”的传闻引起了金融市场大震,股市、债市直接飙涨,不少人直接喊“变天了”。
但求证一圈下来这个消息似乎又没有实证
那就不谈捕风捉影的事,我们来谈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非常非常简单地说,央行的主要功能就是:放水
但是怎么放水给谁放水却是门含金量极高的技术活。从历史经验上看,放水的对象主要有三个:
放水给财政、放水给市场投资者、放水给银行。
一、央行放水给财政。
最常见方式就是财政部发债,央行直接购买。这样子放水问题非常大,因为在外界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左手倒右手,买的是自己家的白条,价格也是自己说了算,拿张白纸就可以当钱花,可不就会极大破坏政府信用嘛
德国马克、阿根廷比索、津巴布韦都是因为这样乱倒腾导致了政府信用崩溃,引发恶性通胀,陷入极端动荡。
唯一成功的只有日本,但日本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不可复制,具体不展开了。
所以,我国早就进行了立法:央行绝对不可以在一级市场买入国债。
二、央行放水给市场投资者。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国QE、欧洲QE,他们买的也是本国国债MBS等资产,那同样是买国债,为什么不一样呢?
1、欧美央行是在二级市场上买,买的是别人手里的资产,价格也是市场化定价
2、这些欧美国债都是市场投资者在持有,比如美国居民,比如中日就是美债最大持有者。所以这一过程并没有放水给财政。
美欧QE的本质就是央行用钱来托住资产价格,让市场投资者能充分套现,获取现金
举个例子,比如你买房了以后房价大跌,又碰上失业裁员,卖房子又卖不出去,眼看就要断供了,背上一身债了,但现在政府愿意按市场价甚至溢价买你的房子,是不是就解决了你的债务问题?托住“资产“的价格让人套现,这就是QE。
三、央行放水给银行。
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主要放水方式,央行——>商业银行——>居民和企业,本质是信贷的扩张,能够快速上杠杆推动经济,但债务也是成倍累积。
因为多了中间环节,所以容易出现传导不畅,比如银行不愿意把钱借给企业和居民,比如经济下行时,居民和企业也不愿意向银行借贷。
很多因素会导致大量的”水“就窝在银行体系内放不出去,出现沉淀、空转。
所以,这次市场盛传”央行买国债“的消息,其实就是大家在猜测央行会不会通过QE的方式解决资金沉淀空转问题,把水“放出去”。
毕竟高层从去年以来也频繁地表示,要花大力气解决资金沉淀和空转的问题。
而更进一步,就是预期央行的政策路径会发生转变:从放水给银行——>放水给市场投资者。
那么,央行会不会搞中国版QE呢?我认为,大概率不会
就算央行成功的把水放给了市场投资者,但我们的居民对买房有着骨子里的追求,如果搞QE的大水漫灌,又无法锁定大水去向,很容易催生新一波泡沫出来。
但整个事件却透露出了大家的心态:“旱”太久了,“甘霖”快点来吧,再不下点雨,庄稼就要枯死了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关注趋势与财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