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二十八期“刊协讲堂”!《军嫂》杂志创刊14年来,立足自身定位,突出刊物特色,书写军人家国情怀,展示军人时代风采,打造军嫂精神家园,推出一系列主题宣传好文章,积极营造拥军优属、爱国奉献的良好氛围,架起军地沟通桥梁,助力国防和军队建设。《军嫂》刊载的文章3次入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其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该刊先后入选“中国最美期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21中国精品期刊展”,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项目(出版类)”奖励。今天,我们请来了本期演讲嘉宾彭清雯同志,请她与大家分享办刊的经验与做法。
彭清雯同志是《军嫂》杂志总编辑,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电视剧“飞天奖”获得者,“2020北京榜样”年榜人物提名奖(爱岗敬业类)获得者。下面请彭清雯同志就“做好主题宣传,推出精品文章——《军嫂》杂志的办刊特色”这一话题开讲。
彭清雯:各位同仁,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刊协讲堂”的活动,感谢中国期刊协会对我的邀请!在此和诸位前辈、同仁分享办刊的几点体会和不成熟的思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期待有机会和同行们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下面,我以“做好主题宣传,推出精品文章——《军嫂》杂志的办刊特色”为题,向大家汇报《军嫂》杂志的一些探索。
一、《军嫂》杂志基本情况
 《军嫂》杂志由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于2008年3月8日正式创刊。创刊14年来,《军嫂》杂志立足自身定位,突出刊物特色,始终聚焦军人及军人家庭,书写军人家国情怀,展示军人时代风采,打造军嫂精神家园,推出一系列主题宣传好文章,积极营造拥军优属、爱国奉献的良好氛围,架起军地沟通的桥梁,助力国防和军队建设。
2018年、2019年、2021年,《军嫂》杂志所刊载的文章3次入选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主办的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2015年、2018年,《军嫂》两度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中国最美期刊”。2019年,《军嫂》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21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1中国精品期刊展”“中国期刊设计艺术周”展示期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项目(出版类)”奖励。《军嫂》杂志关于推出主题宣传好文章的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2019年6月6日,《光明日报》刊发《军嫂》杂志社等单位入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的经验介绍
在做好期刊出版的同时,《军嫂》杂志社努力拓展宣传方式、传播渠道。2016年,杂志社策划、承制了国内首部军嫂主题公益宣传片《最美军嫂》,在中央电视台等两千余家媒体播出,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奖励。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杂志社编著《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入选中宣部公布的“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自2019年以来,《军嫂》杂志社更加重视网络传播。在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特殊时间节点,通过“军嫂杂志社”微信公众号推送独家重点稿件,屡屡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当日首页推荐。其中,2020年“八一”当天,英模徐洪刚之子自述子承父业、投身军旅的文章阅读量达1100多万;2021年“十一”期间,“共同擦亮军功章”组稿累计阅读量达1800多万。截至2022年5月,《军嫂》杂志社推送内容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累计阅读量达9441万。
2020年8月1日,英模徐洪刚之子自述子承父业、投身军旅的文章,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当日阅读量达1100多万
二、做好主题宣传,推出精品文章
《军嫂》杂志社立足自身所专注的领域,努力将刊物办出风格、形成特色。主题宣传是主流媒体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注重对舆论的引领作用。《军嫂》始终注重主题宣传,以更好地落实宣传思想中心工作,有助于广大官兵、军人家庭了解、学习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重大活动等。
《军嫂》现为月刊,自2008年创刊以来,用心经营重点栏目《关注》,几乎每期刊发一组专题报道。参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的作品均从当年12期专题中挑选,并以“组文”形式参报推荐活动。入选作品分别为2017年第9期专题报道《携笔从戎 淬火成钢》、2018年第8期专题报道《时代楷模海口舰》、2020年第3期专题报道《致敬“红旗手”,绽放“她力量”》。
1.立足期刊定位,拓展报道视野
对于一些“90后”“00后”年轻人来说,军嫂这个群体很陌生,有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军嫂”这个名词。那么,《军嫂》杂志如何打开局面?
首先,《军嫂》并不自我设限,而是主动自我解读,积极宣传办刊宗旨、刊名由来。《军嫂》以“展示军嫂风采,服务军人家庭,维护军属权益,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双拥氛围,关注国防事业”为办刊宗旨。杂志创办之始,“军嫂”“军人家庭”均是备选刊名。之所以选择“军嫂”,是因为在部队,军嫂不论年龄大小,总被官兵尊称一声“嫂子”。这既体现出在军人家庭中,军嫂通常不是“半边天”、而是“整片天”的现象,又表达出军人对妻子及家庭尊重、愧疚、感恩等交织的复杂情感。所以,“军嫂”这个词——于《军嫂》刊名中,同时代指军人家庭;在《军嫂》所营造的语境中,具有象征意义,也代表着军人及军人家庭的默默奉献精神。
其次,军嫂、军属对军人的支持,离不开他们对亲人的理解、对部队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关心。军嫂常说“军嫂姓军”,这超脱了军嫂在小家庭中的身份、角色,指向她们心中的军旅情怀、家国大爱。《军嫂》深谙军嫂、军属在日常生活、寻常点滴中付出、坚守所具备的大情怀,因此在聚焦军嫂群体、军人家庭之外,也报道军人的工作、训练、学习、生活等。打开军嫂、军属看部队的窗口,让他们更真切地了解亲人建功军营、献身国防的作为和意义,从中受到感染、受到鼓舞,进而促进军人家庭和睦,利于军人安心服役。这样的定位使《军嫂》的内容不囿于狭窄的家庭空间,而是将家庭与家国相连,情感与情怀相接,以更广阔的视野紧跟国家形势,关注时政,观照当下。
2.围绕重大主题,精心策划选题
聚焦主题主线,服务工作大局,是期刊宣传的重要职责。在各媒体纷纷进行主题宣传报道的背景下,如何“突出重围”,《军嫂》的经验是围绕刊物自身特点,独辟蹊径找视角,小中见大“做文章”。《军嫂》杂志社关心国家大事,注重考虑年度重大主题宣传、最新政策、历史事件等,在当年即把下一年度的重要节日、纪念日等进行搜集、整理,据此提出、讨论、优化部分选题。一些新政策颁布实施、新的主题宣传开始后,杂志社积极组织学习研究,及时跟进相关策划。平时,杂志社紧贴读者群体开展选题策划,有意识加强与军人、军属为主的作者、受众的联系,了解他们关注的重点、热点,对于一些官兵、军属关切的“热门”问题,还会变化报道的角度,从不同侧面不断分析、挖掘。
2013年,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为夏秋季,为大学生报名参军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时间窗口。当年10月,《军嫂》即推出相应专题报道《“2013款”新兵来啦……》。2016年6月,专题报道《新干部入营门》,内容与大学生入伍也有一定关联。2016年底,杂志社组织讨论下一年度选题,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且都认为大学生士兵群体在部队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很受社会关注,于是决定配合征兵工作,在2017年第9期刊发“大学生士兵”主题组稿。2017年9月23日,该期杂志出版在即,恰逢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这期策划与总书记的挂牵“不谋而合”,令全社为之振奋,并立即将此新闻点纳入专题导语重点呈现。杂志社长期关注党的中心工作,关心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关爱军人及军人家庭,因而对相关报道内容形成一定累积,对选题有一定前瞻性。
3.突出期刊特色,力求推陈出新
主题宣传是一座“富矿”,如何在大家都来“淘金”时“夺宝”成功,还需要牢牢把握期刊自身特点。海口舰先进事迹是2018年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相关媒体连续开展了大规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军嫂》当时创刊刚满10年,没有老牌媒体的深厚积淀。作为月刊,没有时效性优势,“推陈出新”谈何容易?在选题策划之初,杂志社就强调,围绕杂志自身的特色、定位、风格,扎扎实实做好策划、组稿、采写、编辑等工作。2018年7月,杂志社派出执行总编在内的两名记者随记者团奔赴海口舰驻地采访,在此过程中,专题报道的组稿构架逐渐形成——有综述、有特写、有军嫂的讲述,也有各界人士的点评、分析。其中,10名军嫂的深情讲述,基本是《军嫂》的独家视角、独家素材、独家报道。聚焦海口舰官兵,则不仅突出舰上参与巡回宣讲的典型人物,而且着墨青年男女官兵。在资料中,杂志社敏锐地捕捉到官兵为了丰富远航生活,灵活开展教育,自发制作了热门“小广播”,于是大力挖掘,用《“先锋播报”集萃》一文集中记录官兵身边的点滴事、新鲜事、感人事,让人读来倍感熟悉、亲切。与时代楷模海口舰的宣传任务“不期而遇”,恰逢《军嫂》百期。基于海口舰2008年执行首批护航任务,《军嫂》2008年创刊的“巧合”,杂志社有意将“十年”作为两者结合点,并决定出版百页特刊(平时为80页刊)。最终,《军嫂》通过4个部分、24篇文章及封面、封底、《卷首语》栏目等相互配合,共45个页码,多角度、全方位展开专题报道,把真实感人的海口舰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高质量地完成了宣传任务。
4.升华提炼主题,加强思想引领
对于“组文”(专题报道)来说,文章与文章之间有效组织、精心布排,才能相互搭配、彼此呼应,从而相映成趣、锦上添花。在《关注》栏目组稿当中,杂志社在用大篇幅讲故事的基础上,还注重配发评论性、引导性文章“压轴”,以进一步升华主题。2017年第9期专题报道收尾文章为《写在〈大学生从军报告〉之外》,作者傅宁军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分别获第11届、第13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作者熟悉大学生、关爱大学生,以激昂的笔调表达出大学生士兵“充满英雄气概的军人之魂”,这篇几经周折约来的文章为专题添彩、令读者鼓舞。
2018年第8期的特约文章《应战而生,向战而行!》,作者张军社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该文不仅清晰阐述了海口舰与其他人民海军舰船一起,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意义,而且突出强调了“服务家属就是服务部队战斗力”的理念。
2020年第3期组稿时,杂志社提出了“我们女性特别是军嫂,在新时代该树立怎样的形象?”的话题,在三八妇女节之际,于“《军嫂》杂志嫂子微信群”中组织线上讨论会,并整理成《茶话会:新时代 新军嫂 新形象》一文,作为专题收尾。该文实际上向军嫂们提出了“如何学习榜样”的问题,同时突出了“英雄出自平凡,榜样就在身边”的主题,让读者感到当期报道的“三八红旗手”等优秀女性可敬又可爱、可亲又可学。
《关注》栏目(专题报道)在一系列或并列、或递进排序的故事之后,搭配具有一定点评性、思想性的文章,使整个专题更具延展性、引导性,同时让主题更加突出,题中之义得到更充分的阐述。
三、培养作者队伍,书写身边故事
《军嫂》格外注重还原生活本真,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刊载文章具有纪实性,不拘泥于文体,不刻意追求华丽。从创刊之初,《军嫂》文章的基本风格是平实、质朴、细腻、真挚,力求带着真情实感讲好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希望达到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效果。以上这样的风格,也决定了《军嫂》杂志社如何发现、挖掘作者,怎么引导、培养作者。《军嫂》在其作者群体中以“审稿严格、发表难”著称。除了对文章内容真实性、细节准确性反复核实外,拒绝“流水账”,杂志社引导作者撰稿时注重取材于生活中真正独特、有意义且难忘的事,使文章整体达到真实、真诚、真挚的效果。
1.为人作嫁,帮扶写作新手
《军嫂》杂志社热情邀约普通军人、军嫂、军属,鼓励他们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其中,很多作者都是初涉写作,有的甚至从未想过自己的文章可以在杂志上刊登。因而,客观上杂志社收到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天然”优质稿件并不多。杂志社要求编辑立足岗位、服务受众,在工作中发扬甘为他人作嫁衣的行业优良传统,无私、耐心帮助作者,以“工匠精神”打磨稿件,从而圆了很多作者的“发表梦”。
不少军嫂、军人的写作之路在《军嫂》启航。军嫂原娟说,在遇到《军嫂》之前,家里一个25公斤装的空米袋子里都是她废弃的稿件。在《军嫂》杂志发表处女作之后,她逐渐走上专业写作道路,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军嫂廖华琼为支持丈夫驻守海岛,放弃了在深圳的高薪待遇上岛,却一度在驻地找不到工作,年过40岁的她为此焦虑不已。闲暇时间,她尝试给《军嫂》投稿,几经打磨后陆续发表。最意外的是,2021年第10期刊发的《“小西天”苦乐时光》一文,被她丈夫的一名转业战友看到并热心推荐,成为她成功就职新岗位的“敲门砖”。
除了培养一些文学爱好者成为长期作者外,《军嫂》也很珍视“一次性”来稿。杂志社认为,即使再普通的人生、再平凡的生活,也一定有其“高光时刻”、感动瞬间,《军嫂》正是要挖掘这样的故事。如果一名作者哪怕一辈子就发表了一篇稿件,那么这篇文章很可能记录着他最难忘的记忆,正说明其内容的价值。陆军某旅战士李金龙在休假中主动参与家乡抗洪,休息时他累得吃着盒饭就睡着了,这一幕被网友“偷拍”并发上网后,被称为“最美睡姿”。他接受过不少采访,但只有《军嫂》编辑鼓励他自己写自己的故事。文章发表后,他将样刊寄回家,曾经担心他不顾自身安危的父亲,也因此化解了心结,还把杂志装裱起来。
2.言为心声,选择合适作者
《军嫂》呈现“生活化”风格,希望读者看后感到自然、熟悉、亲切,但实际上组稿并非“随意”,更需要加强组织,具备内在逻辑性。一些重点文章如果不做特别安排,就难以保证质量。《军嫂》在作者选择方面,并不突出邀请学者、作家等专业人士来完成重点文章,更多考虑作者在生活中身份是否适合,能否达成内容上的“真”,既实现“文为心声”的效果,又符合栏目设定、组稿角度等要求。
《卷首语》开宗明义,通常是一期杂志内容的“统领”或“解读”。近年,《军嫂》多邀请与当期专题报道内容相关的人物进行撰稿。例如,入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的“组文”,均精心搭配《卷首语》撰稿人。2017年第9期《卷首语》标题为《来吧,融入我们的青春方阵》,作者刘金沂是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第二季)节目里的“冷面教官”,是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推出的大学生版征兵宣传片《参军报国,准备出发》中的主人公。2020年第3期《卷首语》标题为《冲锋的姿态最美》,作者孙香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全国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是当期组稿之一《心有玫瑰分外香》的主人公。由于作者身份“恰当”,他们的文章都从自身角度,很好地阐明了当期主题。
2018年4月,《军嫂》新设《红色传承》栏目,成为杂志社主题宣传的重要阵地,并在2021年6月获评“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2021年度出版类资助项目”。该栏目策划之初,便确定了配以辅文“精神火炬”的特定形式,从而加强引导性。2021年11月刊发《传承航天精神 培育“强国少年”》组稿,配发的“精神火炬”为短文《告慰父亲》,作者聂力中将是开国元勋、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聂荣臻元帅的女儿。“帅门将女”本身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典型代表,其寄语使组稿大为增色。
3.真情实感,点亮平凡生活
《军嫂》更多聚焦普通军人家庭生活的日常点滴,这种“寻常”“平凡”的背景,要求作者在写作中挖掘独特的生活细节,文字表达上朴素、真诚。2022年第2期《军嫂》推出同时为军队文职人员的军嫂相关专题报道,来稿中的主人公无不深情系军旅,令人感动。当期封面人物、军嫂李荣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政府机关从事宣传工作,2021年她34岁时,报考海军某部宣传干事的文职岗位成功。备考时,年龄已接近报考要求上限,她顶着巨大压力,紧紧抓住“最后的机会”。有人劝她:你现在工作稳定还能兼顾孩子,报考的文职岗位远在400多公里之外,瞎折腾什么?有人不理解她:军婚10年,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为什么要选择“异地文职”这条艰难的路?但爱人鼓励她:拿出军嫂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去准备考试,我相信你一定行,我无条件支持你。她的父亲也支持她,来帮着带孩子。每当犹豫、消沉时,她都会反复问自己“初心是什么”。在文章中,李荣营回答自己: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与爱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而女儿终有一天也会理解我的选择。这位军嫂在甜美、娇柔的外表下,对矢志强军有着如此坚定的决心和意志,令人格外感佩。文章发表后,李荣营一家人热爱国防的情怀,也收获了读者的赞扬和鼓励。让作者在忙碌的训练、工作之余,通过撰写、打磨稿件,静心回望来路、找寻初心,总结经验、激励战友,感受成长、奔向未来……文章对作者的意义和发表之后的反响均超乎预期。
2022年第2期《军嫂》杂志封面人物李荣营
四、激荡理想情怀,服务国防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军嫂》杂志社认为,从全民国防的角度讲,“军嫂”“军属”不仅是操持小家的家庭身份,也是稳定后方的“国防角色”。从创刊之始,《军嫂》一直将服务军嫂群体,助力军人家庭稳定、和睦视为己任,并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和努力。
1.深化情感认同,凝聚工作动力
历年来,《军嫂》杂志社采编多为退役军人、军人子弟、军嫂、警属、“爱军女孩”、军事爱好者等,相对熟悉军人生活,认同军旅文化,对人民军队怀有热爱与向往,对报道对象怀着理解和崇敬。采编队伍的建设,在专业上有相应方法,在杂志社内部也会开展业务讲评、讨论、学习等,但首先是将情感因素转化为工作热忱,凝聚为杂志社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动力。
《军嫂》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其中也凝结着作者、主人公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建功军营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这些期待、抱负、精神,让他们本人和读者、受众产生更大的情感共鸣,同样也在杂志社人员心头震荡,使日常中的热爱更真切、情感更深沉。
2017年第9期专题报道之一《青春在墨脱驰骋》,作者李驰从大学入伍、奔赴西藏,亲朋好友不理解他为何放弃回校而扎根边疆,他却“写不尽自己对西藏墨脱的不舍和眷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熬了几个夜晚,紧赶慢赶写完初稿,却遇上有任务,一段时间不方便对外联系”,他只好告诉编辑,稿子需要修改就联系他的战友。墨脱条件极其艰苦,作者和战友在这次任务中,遭遇了落石“袭击”,有人员受伤。西藏山高路远,邮寄缓慢,执行任务归来一个月后,作者才收到样刊。在编辑和作者战友反复沟通、多次修改的过程中,在李驰回忆文章诞生前后的朴实文字里,杂志社采编真切感受到,那些远在天边的年轻官兵,如何以苦为乐,如何怀揣梦想,如何在“平凡”的军旅生涯中具有“清澈的爱”,不禁被深深触动。
在2018年第8期专题报道之一《港湾》中,《军嫂》时任执行总编记录了赴海口舰采访的见闻。“10个月、12个月、1年多……她们淡然地‘报数’,不断‘刷新’着孕期艰难、爱人无踪的时间纪录”,“那几秒钟,我‘不敢’抬头看她们,手中的笔也迟迟落不下去,心头涌起几许酸楚、几多崇敬!”这些真实的采访经历,同样转化为《军嫂》近年不断加强人文关怀,着力服务军人、军属的动力。
2.热心服务读者,营造“家”的温暖
《军嫂》杂志社注重发挥媒体作用,通过采编工作努力为军人及军人家庭提供一些实际帮助,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2010年3月,一名退役老兵因女儿患重病向杂志社求助,经核实后《军嫂》刊发了老兵的求助信以及杂志社的倡议书《寸寸微光就能照亮一个生命》。杂志社积极联系“雷锋传人”郭明义,与之共同筹款,并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两次一同看望老兵父女,引发更多人伸出援手。如今,女孩已康复,在一所学校任教师。
2011年6月,郭明义鼓励一名普通退役老兵的患病女儿
2020年11月,《军嫂》刊发本社记者跟踪近一年时间而采写的《“娘,儿子看您来了!”》一文,讲述了年过九旬的八路军老战士房扬达,多年来到河北小山村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房东赵大娘的后人未果,又专程从北京赴小山村立下感恩碑的故事。该文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推荐,阅读量达49万。在杂志社与主人公、当地村民的继续努力下,最终帮助老战士找到了赵大娘的后人。更有意义的是,《军嫂》作者许院文,代去世的父亲、新四军老战士许建功到江苏涟水寻找恩人没有线索,便效仿房扬达前辈的做法,在父亲战斗过的地方立下感恩碑。可见,好故事不仅打动人心,而且具有示范意义和长效影响。
3.拓展双拥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军嫂》杂志社积极探索拓展爱军拥军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深入挖掘、报道、推广各地开展双拥活动和促进军民融合的新做法、新经验。为更好地搭建平台,《军嫂》杂志社加强与各地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妇联等相关单位的联系,相互借力、形成合力,共同扩大军嫂群体相关双拥活动的权威性、引导性,提升品牌效应、社会影响。
2019年7月,《军嫂》杂志社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开展首届“羊城好军嫂”评选活动,宣传推广广州市妇联成立“军嫂之家”等。2020年至2022年,杂志社作为媒体支持单位,先后参与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主办的省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双拥人物”“最美军嫂”选树活动。杂志社重点报道的一些典型人物,因事迹被充分挖掘、宣传,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同,本人或家庭又进一步获评省级“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2022年1月10日,“老兵跟党走 建功自贸港”——2021年度海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发布晚会举行,《军嫂》杂志社为媒体支持单位
2021年8月,杂志社参与承办了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主办的“小家大爱,平凡至伟——优秀军嫂事迹分享会”,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参加分享会的8位军嫂嘉宾也均由杂志社遴选、推荐。据全国妇联宣传部统计数据,此次活动现场直播观看总数超300万人次,联动近百家网络媒体。分享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后续全国范围宣传军嫂群体积累了经验,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双拥氛围,进一步打造“军嫂的精神家园”。
吴尚之今天,彭清雯同志与我们分享了《军嫂》杂志“做好主题宣传,推出精品文章”的办刊经验与做法。在当下各家主流媒体持续加强主题宣传报道的大背景下,《军嫂》杂志如何创出一条新路,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读者爱看、影响力大的好文章,其经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定位、突出特色、推陈出新。《军嫂》杂志始终立足自身定位,以“展示军嫂风采,服务军人家庭,维护军属权益,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双拥氛围,关注国防事业”为办刊宗旨。不断拓展报道视野,将家庭与家国相连,情感与情怀相接,以更广阔的视野,紧跟国家形势,关注时政,观照当下。主题宣传突出自身特色,力求推陈出新。做到独辟蹊径找视角,小中见大做文章。在专题报道中有独家视角、独家素材、独家报道。注重还原生活本真,在平凡中发现伟大。记录身边的点滴事、新鲜事、感人事,让人读来倍感熟悉和亲切。
二是精心策划、升华提炼、加强引领。好文章是打磨出来的,好选题是精心策划出来的。《军嫂》杂志用心、用情策划期刊选题,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贴读者群体关注的重点、热点,深入分析挖掘,变换报道角度。注重升华提炼主题,加强思想引领,在讲故事的基础上,配发评论性、引导性文章,使专题更具延展性,让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是培育作者、服务读者、激励采编。办好优秀期刊,推出精品文章,扩大传播效果,需要作者、读者、编者的相互支持,需要建设好作者、读者、采编三支骨干队伍。《军嫂》杂志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发扬甘为他人作嫁的行业优良传统,约请普通军人、军嫂、军属,无私、耐心、真诚地帮助作者,鼓励他们写好自己身边的故事。热心服务读者,通过采编工作努力为读者、为军人及军人家庭提供实际帮助,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树立《军嫂》杂志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最后,让我代表中国期刊协会,感谢彭清雯同志的精彩演讲!感谢大家对“刊协讲堂”的热情支持!
彭清雯《军嫂》杂志总编辑,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电视剧“飞天奖”获得者,“2020北京榜样”年榜人物提名奖(爱岗敬业类)获得者。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
“军嫂杂志社”(junsaozazhi)为《军嫂》杂志社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投稿(010-66983834、[email protected])和订阅(010-53636722、QQ528176633)。如需转载《军嫂》杂志原创作品,请与我社联系
最美期刊、最美《军嫂》
让我们因共同的军旅情怀一起营造温暖的精神家园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