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大冷天的,实在早起不了一点。
我本来有一套固定早起流程,吃饭-洗漱-洗碗-喂猫-出门,但天一冷就执行不下去。想来想去只好把洗碗这步干掉,先扔水槽放着,等下班回来再处理。
自称 J 人的同事听说我吃完不洗碗,反应极其强烈:这怎么可以!不会觉得脏吗?不会招🪳吗?想想不会浑身难受吗?
这一大段质疑问下来,瞬间让我心里发怵。打那以后,我就开始坚持洗了碗再出门,但在紧巴巴的上班时间里硬要洗碗,结果就是——
一个月迟到了 17 回。
导致有一阵子我就真的很想问,特别累的时候,碗筷在水槽里多放一会,真的不行吗?
我还想起了随着 MBTI 大火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鄙视链,说 J 人就是比 P 人干净整洁、有计划性,社交媒体上也会经常刷到 #J人给P人一点小震撼 的话题,附图大多是些「能引起极度舒适」的收纳、手帐......甚至草稿纸(?)
左右滑动查看。以及,很想告诉图2,这不懒散。
舒适我没意见,挺好,但咱就是说,能不能别来震撼P人了?
乱糟糟也没关系......吧?
先不要扣道德帽子,乱≠懒
对整洁和守序的执着,因为在当下更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期望,常被当成一种靠谱、负责的特质;而由着生活陷入混乱的人,则会被视为懒惰、不负责,仿佛是一种道德上的瑕疵[1]。但这真的有必要吗?我看未必。
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挣扎。
尤其是焦虑、抑郁、疲惫的那些时刻,井井有条真的很困难。生活已经这么难了,还要被扣上一顶「卫生差」「太懒」甚至「摆烂P人」的帽子,实在是很冤枉。
图片来源:《0.5的男人》
一位疲于照顾孩子的母亲,没有及时把袜子收回抽屉格子里,是因为她懒吗?
这个问题,来自写下畅销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收纳专家近藤麻理惠。去年的这个时候,她经历了一场风波,因为她在采访中坦言,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后,已经有点放弃整理了,家里现在很乱。
近藤麻理惠:「生下大女儿之后,我曾经无法原谅自己,竟然无法像过去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但渐渐地,我放过自己。我不可能每天都井然有序,ok的。」图片来源:KonMari
得知此事的读者不但没有骂她塌房,反而长舒了一口气,尤其是同样有孩子的那些读者们,女王走下神坛,他们感到的是一种解放——井井有条的代价,要么是时间,要么是钱,可咱没有钱的人大多又没有时间。
图片来源:童漠男
如果我们将日常的整理和道德捆绑在一起,整理这件事的动机就成了羞愧。久而久之,每当环境凌乱、不整洁,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够好的人。这种让羞耻驱动自己的方法和霸凌自己无异。
相比逼迫自己去整理出一个样板间,我们更需要的是:
允许自己当个人,不当机器不当神

而且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洗衣服、做饭、整理桌面,都是中立的动作。能否保持有序与你是不好人、好配偶、好朋友、好孩子真的无关。
那么,它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乱,可能是灵活性更高
硬币总有两面。一个「乱糟糟」的人,很有可能是一个认知灵活性高的人。
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指的是一个人转变心理观点以适应新变化新环境的能力。换句话说,它是一种配置自己心理资源的能力。认知灵活性高的人,通常被认为具有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更积极的应对方式[2][3]
如果上述好几条都符合你,说明你的认知灵活性还不错。
对于大脑来说,杂乱代表着未完成的事情,而这种未完成的感受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增加认知负担。
对于一个认知灵活性较低、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来说,ta 很有可能会被这种感受淹没,如果不整理好眼前这堆乱摊子,ta 就没法干别的。也就是说,在整理方面过于追求完美主义,反而容易造成焦虑和不佳的心理状况[4]
而认知灵活性高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更容易忽视这种环境压力,专注地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5]
可以说,那些桌面房间乱糟糟的人,某种程度上,不太容易被对自己不利的想法所劫持。
乱糟糟,无非是我们对整理的优先级理解不同。我的房间跟网红家没长一个样,不像售楼处标准间,又能怎样呢?🤷
要我说:喜欢、顺眼,才是最好的风水。如果乱糟糟既没有困扰到本人,也没给同居者带去太大的麻烦,那么它真的不是天大的问题。
乱,没准更有创造力
乱糟糟还有一些附带的好处,比如提高创造力。
明尼苏达大学做过一项实验,发现环境的有序性和混乱性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心态,且,混乱环境更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对新事物的探索[6]
48名学生被随机分配到两种不同的房间里:一种整洁有序,另一种杂乱无章。他们的任务是为厂家的乒乓球想出10个新用途,提出的想法还将根据创造性进行评分。
整洁有序的房间 vs 杂乱无章的房间。来源:文献[5]
结果表明,在杂乱房间内的人提出了更多的创意方案,其平均创造性评分、总体创造性评分、高度创造性想法的数量都略胜一筹。
谁都会有「P人时刻」
彩虹收纳、子弹笔记、P.A.R.A 笔记法、极简衣橱......我不知道你试过哪些,能坚持下来哪一个,但如果你一个都没坚持,其实也没亏多少。很累很失控的日子里,做不到 Pinterest Perfect 也没关系。
房间收纳成这样,真的不算犯罪啊喂!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库洛洛洛
不是所有的混乱都是问题,强迫自己适应某种规范也不一定是好事。有序、无序,都只是人们在面对周遭环境时的应对策略罢了。
明确什么对我重要、我想如何分配我的心理资源和时间、找到适合当下情况的应对方式,才更有意义。
也希望那些在挣扎着的朋友,不要因为「我现在顾不上所以没整理好」就觉得「我不够好」,让我们理直气壮地说:
乱糟糟也没关系!
先别走!乱可以,脏不行
尽管看着一团乱,但大部分的 P 人其实也有在做家务的,毕竟大家都不喜欢脏。

而且我发现,有些 P 人的家务原则,恰好也适合低谷期的朋友——疲惫抑郁的时候,打扫房间就是很难,但总归还是有办法保持卫生,并维持一个相对的秩序感。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对OK家务原则」,欢迎大家 转发 给有需要的人❤️
👌相对OK家务原则
🧹 善用工具,或雇佣专业人员(请个保洁)
没有精力做饭也可以速冻,毕竟速冻食品也可以很健康。有些偷懒神器也真的有用,比如水槽过滤网,欢迎大家来评论区推荐!
🗺️ 摆放符合生活动线。
按功能分区、取用方便就可以,只要符合动线,极繁的家也可以是极好的。
来源:小红书用户@玫瑰蒸糕
🔠 拆小任务,战线拉长也可以。
即使这意味着先把脏衣服扔进脏衣篓,第二天再扔进洗衣机。不高估自己,同样有助于维护心理效能。
此条结合上一条,还有奇效,例如用过的洗脸巾顺手擦下镜子、洗手池,脏衣篓放卫生间,洗澡换下来的衣服扔进去,洗完出来就扔洗衣机。一连串的事儿,随手就做了。
👚 不用完美。
速干运动服团一团放到一个区域就好,没必要叠成方块;再比如,孩子出去玩就是很容易弄脏袖口,等下还有活动的话,就继续穿,不必马上换洗。
这个 TED 演讲也推荐给大家,演讲嘉宾叫 KC Davis
对于缺乏自我照顾的人来说,承认有些事情就是很难,减少自责,恰恰更有利于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 安排一些固定的时间,做一些固定的事。
就像睡觉之前要刷牙一样,能形成「肌肉记忆」的绝不决策。借助一些清单 App 来固定提醒自己也可以。
真·今日互动
你羡慕那种收纳师整理过的家吗?
你会照做吗?
欢迎来评论区提出相同的、不同的意见~
记得 转发本文给 总是念叨你
伴侣/爸妈/室友/朋友/......
谁还没有个「P人时刻」呢
无论是整洁还是乱糟糟,熟悉且能和平共处的环境就是我们的充电站,也是我们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点运动,也是保持美丽精神状态的不二之法。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由KnowYourself出品,研究并介绍令人身心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
这里有讲科学、易执行的饮食、睡眠、运动建议——
关心我们身边影响生活质量的日常习惯、日用消费——
以上文章均可在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公众号内搜索标题获得!
关注 FB ,让认知带动行为,行为带来改变,我们一起身心健康!
👇👇👇
作者
Lynx
Just another very flawed human.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专业支持
隋真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精神健康社工方向
References:
[1] Friedman, R.A. (2003). Forget Oscar and Felix: Messiness is no laughing matter. New York Times.
[2] Dennis, J. P., & Vander Wal, J. S. (2010).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 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estimate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4, 241-253.
[3] Brown, V. J., & Tait, D. S. (2010). Behavioral flexibility: attentional shifting, rule switching and response reversal. Encyclopedia of Psychopharmacology, Springer-Verlag: Berlin, 209-213.
[4] Limburg, K., Watson, H. J., Hagger, M. S., & Egan, S. J. (20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psychopathology: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73(10), 1301-1326.
[5] Hayatbini, N., Knauft, K., & Kalia, V. (2021). Cognitive reappraisal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77(7), 1685-1699.
[6] Vohs, K. D., Redden, J. P., & Rahinel, R. (2013). Physical order produces healthy choices, generosity, and conventionality, whereas disorder produces creativ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9), 1860-1867.
点点 在看,给「J 人」也来点小震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