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咪蒙写公众号之前我一直是她的粉丝。
在我心里有两个咪蒙,一个是博客时代的咪蒙,一个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咪蒙。
博客时代的咪蒙还在中国最赚钱的传统媒体《南方都市报》做编辑。那时她在新浪博客上写文章,以现代人的视角调侃古代文化名人,写得活色生香,灵气十足。我被她的学识和幽默感所吸引,几乎每篇博文都会看。她在博客上的影响力不大,顶多算个小V。那时候的大V是韩寒、蔡康永、刘瑜、徐静蕾这些文化名流。
尽管如此,咪蒙通过她的勤奋更新和新颖的语言风格,在博客上也获得了一些关注。她第一次最出名是2010年在韩寒的杂志《独唱团》上发表代表作《好疼的金圣叹》,获得广泛赞誉。这篇也成为《独唱团》最受欢迎的文章。文章有7000多字,《独唱团》当时(2010)开出的稿费据说是业界的10-20倍,一字1-2元。依次估计,咪蒙那篇文章稿费至少在14000以上。
文章发表后,咪蒙高兴极了,她说文章被编辑打回改了好几次,最后都差点放弃了。最让她高兴的是能够与偶像蔡康永等的名字同时在一本杂志上。她称,这是她2010年做过最好的事:“猥琐的我与我敬仰的蔡康永、彭浩翔、艾老等NB闪闪的名字并列。这就是传说中的寡廉鲜耻吧。你明白的,我就是一群林志玲中的凤姐。一群金城武中的宋祖德啊。”
《独唱团》首期作者大部分都是名家:蔡康永、罗永浩、周云鹏、冉云飞、马一木、石康 ……一出版发行量就破百万册,而主编韩寒当时还是那个针砭时弊的愤怒青年,是公众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是南方系媒体的年度人物(2009年)。《独唱团》第二期以没有任何人能说的清道的明的原因被迫永久停刊。百万书刊重新化为纸浆。同年(2010年)《南方周末》的年度人物评选被叫停。

仿佛是一个隐喻,《独唱团》百万级的发行量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最后的高光时刻。随后,自媒体时代到来了。
咪蒙成了自媒体时代的领军人物。在《独唱团》第一次成名之后,咪蒙的写作题材开始从之前的解构历史文化名人转到影评、八卦、狗血、职场、育儿等题材,她还曾经在博客上记录了她原生家庭的狗血剧情:爸爸出轨,妈妈被小三殴打,13岁的我拿着菜刀去砍人。目睹我爸和小保姆在床上调笑,看着他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妇,父母离异又复合、复合又离异……我爸的儿子,比我的儿子还要小7岁。
这些题材都被她日后熟练地运用到了她的自媒体写作中。
2014年咪蒙从南都辞职创业,创立了深圳万物生长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从事编剧工作,两年亏掉400万,后来把公司从深圳搬到了北京。在我的印象中咪蒙大概是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写微信公众号。那时她的重心全部在影视公司上面,微信公众号有一搭没一搭地更新。直到2015年底一篇《致贱人》横空出世,阅读量350+吸粉20万,让咪蒙意识到微信公众号大有可为。她很快如法炮制了《致LOW逼》,一如既往的爽文,阅读量继续爆棚,此后她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以毒舌、飙脏话以及激进的观点收获无数粉丝。4个月后篇篇10+5个月粉丝200万,微信公众号带来的收入很快覆盖了影视公司的亏损。至此,咪蒙开始公司化运作她的公众号。
咪蒙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被保送至本系读研,主攻魏晋南北朝文学。7年中文系苦读,看过的哲学、文学、历史书,摞在一起比20个郭敬明还高。咪蒙是哲学控,没事就把自己扔进柏拉图、尼采、黑格尔、萨特精神世界里神游。毕业论文《阮籍诗歌与玄学本体论》,一堆“有”“无”“形”“名”成功把答辩老师们闪晕,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她连续12年供职于《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一直干到首席编辑。咪蒙说,“如果说读研的时候我学会了如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一首诗里写出几万字的深度分析,那么,在报社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化复杂为简单,哪怕讲最艰深的理论,也要说人话。”
在此期间,咪蒙就靠投稿火遍大江南北的文学圈,她为《上海壹周》、《时尚先生》、《女报》、《女友》等多家主流杂志撰稿,成为有名的专栏作家,也混豆瓣写了不少叫好的剧评影评。
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赞她是最幽默的年轻作家,她却自嘲是文学硕士中最肤浅的,媒体编辑中最恶趣味的,专栏作者中拖稿最严重的。
咪蒙在自媒体上的成功我一点也不会意外。中文系科班出身,充足的知识储备,超强的写作能力,长时间的浸淫于媒体且深谙传播之道,等等不一而足,最关键的是她一贯的幽默、暴爽、接地气的文字简直就是自媒体的母语。她自称做公众号之前看到一篇微信上的爆文,然后惊呼:妈蛋,这不是我平常经常写的文字吗?
咪蒙成了自媒体教主现在看来,很难说清是自媒体改变了她还是她改变了自媒体潮水的方向。
知乎上有位热心的数据师,爬取了咪蒙113篇文章的标题,所提取的常用词汇。
在博客时代,咪蒙文章下面的评论寥寥,我经常在文章下面留言,咪蒙还会回复,现在她随便一篇公众号文章留言都数以万计,被她回复一下跟中大奖一样。
从《致贱人》和《致LOW逼》之后,我就很少看咪蒙的文章了,也取关了她的微信公众号。这样的文字不是我的菜。我不喜欢“我有一个朋友,巴拉巴拉。。。”那样的表达方式。其一那是一种手握话语权的语言暴力,其二新闻的专业训练让我不敢这样写,作为一种非虚构的叙事,我习惯性要交代清楚每一个信源的出处,而不是笼统地随便一说。作为资深媒体人咪蒙当然知道这点,我记得她曾经解释过这样写的好处:让文章更顺畅连贯,一气呵成。这确实是爽文特征。
这为她此后被质疑文章虚构情节,操纵大众情绪,被官媒定性为“精神传销”埋下了伏笔。 
咪蒙以前不是这样的,她写作《圣人请卸妆》时列了冗长的200多本参考书单。“实际上,我看过的书比这200本多多了。”
很多像我一样早期的粉丝呼唤咪蒙继续写《好疼的金圣叹》那样的文章,咪蒙回怼:鸡汤文是刚需,也可以写得很高级,别特么劝我如何如何,我就喜欢现在努力的自己。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学咪蒙,自媒体上满屏都是咪蒙体,让我感到厌烦。严肃的新闻报道无人看,情绪化的爽文满天飞。传统媒体江河日下,新闻理想成了矫情的代名词,公共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变成骂人的话。
在咪蒙早期的文字里,咪蒙是一个有着强大阅读量、不错文字功底以及多少泛着点儿理想色彩的文艺女青年她偶尔嫉恶如仇一下,对社会不公也时常发表见解,敬写过《民主的细节》的刘瑜是国内知识界一姐,也对当时许多扯淡的社会现象狂竖过中指。
我想这是她大部分像我一样的“前任”粉丝对她的观感:一个欢脱俏皮、有正义感、挺有趣的人。
对于网络上狂风暴雨式的批评,以及很多前任粉丝“你叛变了”的指责,咪蒙开玩笑说,自己大约犯了“不能帮粉丝装逼罪”。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两个时代,两种活法,咪蒙是个聪明人。
咪蒙的偶像刘瑜说过,30年前是人们追求伪崇高的年代。而今天的文人追求伪粗野,似乎如果你表达内心对善良、正直这些比较正面的价值观的向往就是在装。只有你暴露出自己的恶毒与粗鄙才是真性情,才代表了诚实。这不但对写作,对整个社会的文化都是有害的东西。
这话像是对咪蒙说的。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 END ·
感谢你还在
如果喜欢那就分享朋友圈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