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报告下载链接见文末)|©底壳宇宙
电影行业是文化娱乐核心产业。电影展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为全球观众提供娱乐、教育和启示。电影作品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能够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电影产业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除了观影收入,还可以带动如电影制作、院线、票务、商品周边等领域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也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
每个国家拍摄的电影以及产生的票房,都能够反映该国电影工业能力、电影行业商业运作能力、该国文化影响力以及该国观众的文化意识形态偏好。
在中国,老一辈的观众可能会回忆起小时候观看的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朝鲜和罗马尼亚电影,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除了观看美国好莱坞大片外,中国观众也开始欣赏来自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电影,还有来自印度、日本、韩国、伊朗等国的电影。中国的许多观众存在这样一种印象,即认为:电影是一种多元、全球性的艺术形式,许多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电影类型,各国观众不仅愿意欣赏本国的电影文化,也能看到来自很多其他国家的多元电影文化。
实际上,这一印象与事实相差甚远。如今的世界电影市场已经不复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好莱坞的电影霸权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极高的制作预算、影片的海外发行、电影院的全球化经营以及其他文化产业的支撑,实现了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垄断和控制。好莱坞的庞大的电影工业往往使得它国当地电影公司和电影制作团队难以在竞争中立足。其发行机制也让它能够借助海量的票房和版权收入,以更强的资金实力和竞争优势收购和并购当地电影公司和院线,形成了碾压式的倾销。好莱坞电影常常会强调美国主导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边缘化并压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观念,从而实现文化殖民。
文化殖民导致其他国家的观众热衷于观看美国好莱坞大片,而越来越不愿意看本国的影片,且同样不愿意看美国之外的第三国影片。这种文化殖民,不仅仅发生在电影传统相对较弱的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同样发生在电影的起源地、传统意义上重要的电影制作基地——欧洲。
如果把这种“文化殖民”看作不可接受的现状,那么,“脱殖”,即摆脱文化殖民,则应当成为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关注焦点。因此,底壳宇宙提出:
该指数旨在观察全球电影市场的脱殖水平,以及展现对美国文化霸权以及各国文化脱殖及反霸权现象的理解。
(上下滑动查看)|©底壳宇宙
2022 年的电影票房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是被美国文化殖民的重灾区,许多国家的本土电影在该国票房排行榜顶部颗粒无收。
相反,一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其经济实力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重要市场,促使这些国家开始对自己的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和发展,关注并支持本土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在电影领域中获得一定的成就。其本国电影制作更加注重本土特色和本国文化元素,获得了本国观众的欢迎。
从长远看,由中国、印度引领的这种趋势的发展将对增强本国文化自信、改变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打破好莱坞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促进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和竞争;打破美国的文化殖民,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电影选择,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CDI)是一个测量全球各国电影市场独立性、去殖民化程度的单指标综合性指数。其衡量的依据主要是体现各国本土电影在市场中的表现的两个关键维度:本土电影在市场顶部能有可观的占有率,以及本土电影在市场顶部的票房有优越表现。
我们选取了 41 个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G20 国家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国家的电影市场,分析其 2022 年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票房,获得了该指数排名(数据源于 IMDb Pro 的 Mojo 电影票房数据统计网站,部分国家经交叉查询有修订)。
我们将美国定义为好莱坞文化霸权的殖民者,不仅体现在其本土前十票房全为美国本土电影、仅有一部美日合拍的电影,而且其电影在多个国家占据了主导性乃至垄断性的地位。在该排名中:
在该排名中,中国大陆以 84.54 名列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第一,在其本土前十的票房中,有 8 部为本土制作,获得了 89.07 % 的电影票房份额。从总票房来看,在 2000 至 2022 年间,中国电影在世界票房的份额从最低的 0.001% 增长至 2020 年最高时的 34.095%,而同年美国电影票房因防疫不力深受打击,迅速下滑至 39.73 % ,2022 年中国占世界总票房的 14.71 %

(点击缩放查看)|©底壳宇宙
紧随其后,排名第二的是印度,其 CDI 指数为 74.72,在其本土前十的票房中,有 7 部印度本土制作入围。得益于当地经济、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政府的扶持以及历史、文化的独立性,让这两个亚洲大国成为了唯二本土电影有能力与外来电影抗衡的市场。
俄罗斯以 56.24 名列第三,但该市场的 CDI 指数有待持续观察。在 2022 年,因俄乌冲突所导致的西方商界和文艺界的不合理制裁,迪士尼、华纳、环球、索尼和派拉蒙等好莱坞公司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许多院线转向本土制作,甚至还放起了苏联时代的老电影,亦有媒体报道指出,另有少数影院则以大胆放映盗版的好莱坞大片来回应制裁。
作为东亚唯二有美军驻扎基地且被视作美国传统“盟友”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其在电影文化方面的脱殖表现中规中矩,分别以 56.18 和 36.40 列为第四和第六,其中,日本以其独特的二次元文化动漫电影在好莱坞大片的下抢占了不少份额。
整体来看,东亚乃至亚洲的整体表现比欧洲更好。欧洲内部,俄罗斯和原苏联的一些东欧国家表现比西欧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四个传统欧洲大国的票房前十里没有一部本土制作,前十均为美国电影。尽管这些国家与美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背景,但实际上无论是从产业还是文化角度而言,美国对欧洲的文化殖民极其深重。这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和冷战时期,美国对欧洲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援助”以及在欧洲驻军和文化渗透的扩大,都有助于强化美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力。而在冷战时期,中国和印度都采取了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也有助于其在文化方面保持独立。东欧国家也因语言体系的差异和后冷战时代的影响,也在电影市场上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点击缩放查看)|©底壳宇宙
但随着美国对东欧的持续控制与渗透,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同俄罗斯一样,该区域的 CDI 指数亦有待观察。
尽管法国、德国、意大利有着良好的电影产业基础和传承,其政府有着相当优秀的产业支持政策、行业和社群依然十分活跃。但可以确认的是,它们的市场俨然已经受到了美国的文化殖民,其国人的观影口味逐渐被好莱坞大片所主导。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虽然是全球电影届交流、交易、颁发荣誉的盛会,但已经注定成为了小众的风向标,无法改变好莱坞霸权在欧洲横行的局面。
令人震撼的是,从欧洲到中东再到南美洲和非洲,41 个国家中有 26 个国家其本土票房前十没有一部是本土制作,以所有国家的平均数据来看,41 个国家的前十大票房平均只有 1.5 部本土片其占据前十总票房的比例同样仅有 15.54 % 左右。这些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需求,但其文化脱殖不仅有赖于其本土经济的发展,对电影产业的扶持,以及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还需要通过继续深化非美国霸权主导的更加平等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这样的经济伙伴关系,实现在文化领域的平等交流。
2022 年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CDI)显示:全球电影市场仍然是美国一家独大,全球大多数电影市场均受到美国文化殖民和好莱坞霸权的深刻影响,这在西欧、拉美、中东等地方尤其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对缺乏数据、本指数报告尚未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市场,如非洲,我们预计也存在着类似的严重文化殖民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同样欣喜地看到,在以中国大陆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电影市场中,部分国家和地区能够凸显自身的文化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美国文化殖民和好莱坞霸权的入侵,为世界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正如“脱殖”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各国电影市场被文化殖民的局面也同样非一朝一夕就能扭转。我们需要采取长期的观察和行动来加速局面的改变。
因此,我们将持续关注各国电影市场的“脱殖”现象、进程以及全球文化多样性与独立性的发展趋势,每年定期更新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CDI)报告,以此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文化多样性与独立性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回溯世界电影市场过去三十年以来的发展史,充分解析全球电影市场是如何走到今天被深度文化殖民这一步,并创建一个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长期脱殖”指数,以及相应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延展,我们希望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可以给“文化脱殖”相关工作带来经验与启示。
此外,未来我们还将关注和观察文娱、媒体等更广泛的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流媒体娱乐、音乐、游戏等。在这些产业中,也出现了明显的文化殖民现象,部分国家的文化产品以极低成本倾销至其他国家,挤压了当地文化产业的成长空间。进一步研究这些产业,能丰富我们“文化脱殖”概念的维度,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与掌握文化殖民和文化脱殖的本质与进程。
请各位持续关注底壳宇宙的后续研究进展。
文化脱殖,底壳宇宙与各位同在!
(上下滑动查看)|©底壳宇宙
完整版预览|©底壳宇宙
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版报告
(无法下载可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