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编者荐语:
嗯,我是中产先生的小弟,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54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周末休息,囤了不少新剧。
追完《最后的气宗》,准备看二战三部曲之三《空战群英》,然后正好可以接上奈飞版《三体》。
无意中刷到了《周处除三害》,我知道是院线新片,没想到流媒体已经同步了。

看完心中涌出三个字:
确实吊!
这种感觉久违了,就是电影其实是一种艺术,至少也是一种技能,是能带给人震撼的东西。

这在当下的电影中已经很少见了。

这几年我们看的电影基本是两种路子,走大众路子的已经越来越:
小品化。
完全在迎合特定的群体,用特定的流量演员,堆砌过度的包袱和素材。
打个比方,就像一锅乱炖,吃不出酸甜苦辣咸,就是感觉爽。
以前大家还看不起电影,认为电影是种快餐文化,现在我们的电影连快餐都不如,跟预制菜差不多:

随便整点料,炖到一起就端给你吃。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被互联网流量思维给祸害的,搞什么用户大数据分析,再匹配一堆所谓的标签,堆一些有的没的素材和包袱。
也许煤老板的年代还真能好一些,起码还有些艺术性。
看《周处除三害》,单单技巧层面的东西已经很出彩,镜头、构图、滤镜,能让人明显感受到,这是业内人士认认真真做的东西,不是随便拍拍的小品。
而这部电影的故事和内核,特别是灵修班的最后一场戏:
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天才,绝对的天才构思,冲突的最高潮,最大的震撼。

就不剧透了。
这是艺术性的部分,商业性的部分也有:
暴力美学,擦边噱头…

这才是电影,好的电影是可以把艺术性和商业性融为一体的,而不需要去刻意迎合观众,不断下沉沦落为小品一般的存在。
我是蛮悲观的,这些年观众不挑食,电影从业人员也乐意做预制菜大杂烩,因为市场足够大,三个月随便整个喜剧就卖几十亿,拍得稍微有点想法,本都收不回来。

电影市场越大,不挑食的观众越多,电影反而越烂。

这确实是蛮遗憾的事情。
我这几年是越来越觉得:
环大陆电影是真的更好看了,特别是韩国。
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地方小市场小,所以不敢拍烂片,更珍惜观众和机会。
后来我发现可能相反:

因为搭上了流媒体平台,本土化制作国际化分发之后,他们的市场其实更大了,不用担心好片子没有人看,不用刻意下沉迎合观众:
是可以站着挣钱的。
所以,我觉得国内电影如果能有一个更大的市场的话,是不是也能更好一点。
当然,这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这样吧。

对了,最近还看到有电影人士开始担心微短剧的影响,我倒吸了口凉气:
当小品拍也行,别当短视频拍就好了。

摊手。
最后,这篇深夜看完电影写的,没有字斟句酌,不接受批评,就当是梦呓吧。
就这样。
来到危险时刻。
抛售资产、卖房回血……自救了小半年,危机还是没有解除,如果说之前的还是小打小闹,这次大的来了
中产计划晚上聊一聊,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