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需要被记忆,时间需要被度量,而阅读无疑是将消逝的时间保存在记忆中的理想方式。阅读保证了我们以思考的维度来覆盖世界,通过阅读,我们将观察到的、看到的、经历到的事件融入自己的头脑,将流逝的时间烙上印记。它填充着我们的人生,也不断丰富着时光的意义。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书评周刊都陪伴着读者的阅读旅程,共同在这条思想之路上留下足迹,今年,我们再次从一整年的好书中遴选出了12本值得阅读的优秀书籍,秉持着“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精神、现实情怀”的原则,作为这一整年阅读时光的刻度与记忆。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特刊。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在书评周刊公号二条推送这12本被评委和编辑部选择的好书。本篇为诗人胡续冬的《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年度特别致敬
年度阅读推荐
2023
《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
作者:胡续冬
版本: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9月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人称“胡子”,生于重庆乡间,后移居湖北。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拉丁美洲文学。出版有诗集《日历之力》《旅行/诗》《白猫脱脱 迷失》《片片诗》《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随笔集《去他的巴西》《浮生胡言》《胡吃乱想》,译诗集《心呀,你在等什么?》《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曾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奖、珠江诗歌节十年大奖,被誉为“70年代出生诗人的代表性人物”。
致敬词
诗,如其人。胡续冬真正做到了这 一点。在这部诗人生前编订、逝后出版的诗集中,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一个鲜活如初的人,仿佛今天下午,在某个街角,我们就会与他再次相遇。这个人是 对“英俊”一词纠结万分的“丑男孩”;是为抵御“迎面撞来的厄运”在海边拣鲨鱼牙齿的中年男人;是无限疼惜女儿的父亲;是多年不忘亡友的知己朋友;是对“善”有着高度自觉,又有勇气不避人性之“恶”的坦荡灵魂。
我们致敬诗集《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它热烈狂放的诗性是语言之美的绝佳体现;我们更加致敬诗人胡续冬,我们致敬他的“真”,致敬他自由如风、坦诚如镜的心灵,让我们可以照见自己,更好地看清自己。
答谢词
今天在这里帮他领取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这个荣誉,非常荣幸。2021年夏天,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两年多过去了,很感激大家没有忘记他,还把这份荣誉给他。
我思考了很久,如果他自己能来的话,他会说些什么。可能会很谦虚地开玩笑说自己只是来打酱油的,可能会回顾一番自己和新京报创刊就开始的缘分,可能会替诗歌表示感激。毕竟现在读书的人都越来越少了,读诗的人就更少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任何时代人们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诗歌也是声音的一种。就像他在这本诗集里所写的那样,希望所有人都能像亮出成千上万颗鲨鱼牙齿那样,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阿子
阿子在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现场。
对话阿子
这本书
他的诗比看上去阅读门槛要高
新京报:《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这部诗集“本来应该在2019年就面世,因为种种原因延宕至今”。就你所知,诗集出版过程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阿子(胡续冬夫人)这部诗集最早是胡续冬应西渡老师之约编辑的,当时应该是要作为一个系列丛书在另外一个出版社出版。他其实选编得很仔细,可惜当时没有留下他选编的理由,现在也无从得知了。出版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不过可能也是诗歌出版当中常见的问题,就先搁置了下来,当时他对西渡老师还感到相当愧疚,有负嘱托。
新京报:关于这部诗集,你的阅读感受有可能和其他读者有所不同。你读这本诗集是怎样的感觉?总的来说,你如何评价这部诗集呢(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
阿子:我是一个特别不合格的诗歌读者,他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然他写好的诗都会给我看,但是我并不确定我的反应是不是他期待的。可能给我看的意义,和白居易给老妪看看的意义差不多?因为我自己不写诗,基本上也很少读诗,读他的诗就像跟他日常对话,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换个媒介、换个方式而已。他对自己的诗是非常有自信的,毕竟是会写“我的诗所到之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所有被映现的事物/都将获得开怀大笑的汉语的容颜”的句子的人。这句诗冷霜提议镌刻在他的墓碑上,最后确实大家也这么干了。
至于我读这本诗集的感觉,可能就是纯索引派的读法吧,也可能就是跟他聊天的感觉。因为很多触发某首诗的场景,我也在场,比如《白猫脱脱迷失》《二崁船香》等,我和大家不一样的就是目击了一首诗诞生的几乎全过程——但是最终写出来的场景里是没有我的,他一般都自己躲起来偷偷写出来。我们最早住在北大一个类似于宾馆标准间的宿舍里,我专门布置了一张像图书馆里上自习一样的大桌子,我们俩面对面,一人一台电脑。但是这个布置,对他来说干活可以,写诗不行。写诗必须自己一个人。所以他有很多诗都是旅行途中所作,他也戏称自己是“旅行诗人”。还有一些诗,本身就是他写给我的,所以我会知道个中缘由。比如《七层纱之舞》就是他看我每天晚上的护肤步骤,觉得实在太繁琐了,就写了那么一首诗。还有《大航海时代》,是因为我那段时间特别喜欢玩《大航海时代4》,他在武汉出差,也是港口城市,就以此为题写了一首诗。还有一些写于我们相识之前,那部分对我来说就是他的过去,只不过加上了一些滤镜。
我很难说来评价这部诗集,只有一些很复杂的感受。我很害怕他被“盖棺定论”,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想要他有更多的读者,但是也必须承认,他的诗比看上去的阅读门槛要高。我希望他能被很多人记住,但是也知道遗忘才是注定的命运。大概这部诗集可能至少可以给想要了解他的人一个入口吧。
新京报:诗集中有很多首是赠送给家人、朋友、学生的,这也是这部诗集格外动人的地方。你如何看待这部分写作?
阿子:因为写诗本身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会把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到诗里。这样说,可能大家会有一些想象,不过其实就是非常日常,只不过是他写诗而已。他不在以后,我还找出了一些没有收入诗集的题献给朋友的诗,给他们看,他们都很开心,“原来胡子也是写过我的”。这个反应大家应该都差不多,不管怎么说,收到一首诗作为礼物,还是会非常愉快的。他就是有本事让大家都成为他的题材,然后还都挺开心。
阿子在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的活动现场分享胡续冬的生活故事。
这个人
一个倾尽全力生活的人
新京报:阅读这部诗集的最明显感受,也许就是很容易经由胡续冬老师的诗而直见其心,他的诗是透明的,各种心绪不隐幽,也不婉转,诗人明显不想这样写,而是坦然地给出,读者直爽地接收他的文字和文字指向的所有东西。就你所知,胡续冬老师对“诗”有怎样的个人定义?
阿子:其实还是有些密码需要解读的,不过他确实是个非常坦率的写作者。我们从来不交流这类话题,我也不会特别去关心他怎么定义“诗”,我只是习惯了“写诗”这个属性就是他的一部分,非常自然,所以我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抱歉。
新京报:诗与“人”这一整体不可分割。胡续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子:他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好人,对家人充满爱,对朋友热心,热爱所有的小动物,还特别喜欢用“识花”丰富他的植物知识。喂流浪猫的时候摇猫粮罐子非常用力,为了拍一张猫咪美照会做极大的努力。搬砖很努力,做事情就一定做到最好。尽力帮助所有有需要的朋友,喜欢跟保安和保洁阿姨聊天,能认出喂过的每一只流浪猫,不过对人有点脸盲。总之是一个倾尽全力生活的人。
阿子在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的活动现场分享胡续冬与《新京报》的故事。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张进;编辑:西西;校对:薛京宁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时间的刻度:新京报年度好书20年》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