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人,迷人的淡淡“死”味儿~❤️
继I人E人、P人J人之后,人类又给自己发明了互联网新人设:浓人淡人。
浓人: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淡人:我不勇敢,我也不享受。
浓人:我要轰轰烈烈,炙热滚烫!
淡人:别轰到我,也别烫到我,谢谢。
浓人:!!!!!!!!!!
淡人:。。。。。。。。。。
左图@精分老来俏
右图@瑶瑶- Yoyo
总结下来,浓人追求并享受轰轰烈烈的人生,有着高强度的生命冲动和饱满的生命力;淡人主打一个人淡如菊,精神状态淡淡的,情绪稳稳定定的,有种要死不活的松弛感。
并且,“淡人”已经变成了新的社交时尚单品,“被正式确诊为淡人”成了新年轻人新的社交名片。
诊断你是否是淡人,就要看你有没有以下的“淡淡症”:
生活方式淡淡的:酸奶过期三天,尝一口不臭,嗯,死不了,喝吧;
精神状态淡淡的:从不发疯,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嗯,好吧”;
工作淡淡的:甲方刁难不生气,同事升职不着急,嗯,一切都是造化;
恋爱淡淡的:嗯,今天已经说了三句话了,够了。
症状一出,infj、infp、intp、isfp等i字开头的人们全都在对号入座,抢着确诊。
@白日梦想塔
淡人和i人的判断准则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i人:忙碌的一周结束后,一场独处带来的充电是我所需要的;淡人:面对外部世界的崩塌,没有情绪的防守和反击是我能做的。
一些著名淡人也确实如此:
《如懿传》后期参悟了“兰因絮果”的如懿,心里没有一丝波澜,完全不抱和好如初的希望,对渣渣龙和爱情都主动降低了期待值。
《我的解放日记》前期找不到生活意义的女主廉美贞,按照打工人设定的程序出现在工位,一声不吭做分内的活,懒得和领导同事经营关系。
淡人透露出淡淡的智慧,一种保全自我、不内耗、不浪费情绪的智慧。如果说痛苦和内耗是欲望和现实中间的沟壑,那淡人就直接把沟填平了:对这个世界,淡人没有期待。
“嗯”,淡人的口头禅、代名词、墓志铭,它浓缩了淡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不重要,我不重要,世界也不重要,一切都不重要,嗯,就这样吧。
@小猪咪蹦子
正如著名作家臧克家说过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淡人,就是有一股迷人的淡淡死味儿。
其实淡学的兴起早就有迹可循,佛系、摆烂、情绪稳定,最近几年总有一些代表年轻人精神状态的词隔三岔五冒出来,从这些词中可以或多或少看出一些淡学的影子。
这些词与鸡血、努力上进、成功等代表了主流积极的词背道而驰,反映了年轻人的心态变化。经济下行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通过工作和学习实现上升和自由成为了一种奢望,但于此同时社会又不断要求你继续使劲而往前走。
但年轻人已经没这么听话了,我们早就发现:许多事情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我左右。在意的事情不一定会被解决,在乎的感情不一定会善终,无序才是世界的真面目。
@魏欧文
“学会松绑,爱护自己”才是大家的新课题。而“淡学”就是松绑的利刃:
不和烂人烂事纠缠,远离让自己拧巴、纠结和内耗的人和事;
不对任何人和关系产生浓烈依恋情感,不陷入自证陷阱;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事与愿违。
淡人,就是不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了,而是作为旁观者抽离地看待一切:“淡仔我啊,就是个NPC来的~”天下武功,唯淡不破。掌握了淡学,虽然拿世界还是没办法,但世界也拿淡人没招~
@歪嘴小锅巴
“浓人&淡人”这个新标签出来后,一部分网友忙着自我诊断,看看自己到底是浓是淡。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懵逼和质疑:怎么又来一个标签,为什么非要给人划分类型。
面对这个问题,答案或许是:因为我们需要群体认同感。
i人e人和p人j人讨论度如此之高同样是这个道理,这种贴标签行为的背后,映射出的是当代年轻人的困境。我们不确定自己的生活是否“正确”,自己的心态是否“正确”,我们需要找到一样的人,在彼此认可的话语中得到肯定,告诉自己:有一群人都是这样,我没有错,我也不孤单。
标签不仅是讨论的靶点,更是为年轻人提供自我认同感与群体认同感的避风港,它是一座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桥梁,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时,这座桥梁就是出口。
但同样的,心境是会随时变化的,标签也是可以随时更替的,希望大家不要被标签困住,不做被定义的人,做定义自己的人。
编辑:Nagasaki
撰文:阿喵
排版:Yuri

美编:月明
图源:新浪微博、小红书、网络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