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邯郸13岁男孩被害致死,女中学生疑遭霸凌跳楼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事件暴露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它们不仅仅是孤立的个案,更是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冰山一角。特别是在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当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和手段日趋复杂,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挑战也更严峻。
为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本报告对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对适用该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地域分布、罪名分布、被告人年龄、文化程度、量刑情节等多个维度出发,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报告数据来源于得理法搜
地域分布情况
2020年至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不作统计)发生过共244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湖南省、河南省、广东省、陕西省和辽宁省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发地,案件数量均在15例以上。其中湖南省为案件最高发省份,高达28例,总占比为11.3%;其次是河南省和广东省,均为18例,各占7.3%。
未成年人犯罪地域分布图
年份分布情况
2020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但2020年适用该法的案件数量较少,仅有3例。2021年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峰值,有198例。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2022年和2023年的数量分别为38例和8例。2024年至今,未有未成年人犯罪审判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年份情况
审理法院级别
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法院主要集中在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最多,有209件,占总数的84%;其次为中级人民法院,占14%,有24例;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最少,仅有4例,占比2%。
审理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一审、二审、再审和其他审理程序。其中大部分案件在一审得到解决,占总比82%,有182例;其次为二审案件,有33例,占比15%;再审案件有6例,占比3%;其他审理程序仅有1例,占比不足1%。
未成年人犯罪案由和罪名
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类型主要为侵犯财产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贪污贿赂罪。其中占比最高的为侵犯财产犯罪,占全部类型的49%,其次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别占23%和21%。
未成年人犯罪案由分布图
未成年人犯罪罪名表
具体而言,未成年人犯罪涉及以上28个罪名,其中犯罪数量最多的十个罪名分别为盗窃罪、故意伤害罪、诈骗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抢劫罪、偷越国(边)境罪、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和寻衅滋事罪。其中最高发类型为盗窃罪,案件高达75起,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34.4%;其次为故意伤害罪,占13.3%;诈骗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分别占11.9%,6.9%,6%。
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前十罪名
未成年人犯罪被告人年龄情况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93%的被告人在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年龄为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绝对大多数。有少量案件的被告人年龄为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占5%。此外,有2%的案件被告人年龄未满十四周岁,依据被告人年龄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此部分被告人并未被处以刑罚,依据法律相关规定另外处理。
未成年人犯罪被告人年龄分布图
未成年人犯罪被告人文化程度
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程度为初中文化的被告人为绝对多数,占80%;其次为高中文化,占12%;再次为文盲,占7.7%。原因在于14周岁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多处于初中和高中的文化教育阶段,鲜少处于该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有大专或大学文化。文化程度和犯罪数量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可见犯罪行为的实施和所受教育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未成年人犯罪被告人文化程度图
犯罪形式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单独犯罪和共同犯罪案件数量基本相当。其中犯罪形式为共同犯罪的案件数量有105例,占总比的42.51%,略低于单独犯罪的57.49%。从共同犯罪及从犯情况出发,可见我国未成年犯罪人主观恶性小,存在被动性较高的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分布图
未成年人犯罪地位分布图
法定量刑情节
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影响量刑情节的主要因素包括未成年人在犯罪团伙中的地位,如主犯、从犯;未成年人是否多次犯罪,是否为累犯;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认罪认罚等。
对于从轻、减轻处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大部分未成年人均存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自首的行为,占比83%。此外,将近一半的未成年人在归案后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地位为主犯和从犯的比例基本相当,占全部案件的比例均为19%左右,对于从犯,刑法规定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此外,4.86%的未成年人为累犯,应从重处罚。
量刑情节统计图

刑罚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执行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种。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附加刑包括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具体而言,在主刑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例最多,有228例,占比83.8%;其次是拘役,有35例,占比12.9%。被判处拘役的未成年人所犯均为轻罪,犯罪情节轻微,罪名包括:容留他人吸毒罪、诈骗罪、盗窃罪、偷越国(边)境罪、危险驾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和故意伤害罪(致轻伤一级)。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有8例,罪名涉及抢劫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管制刑的数量最少,仅有1例。
附加刑中加处罚金的案件最多,有107例,占39.3%;其次为没收个人财产的案件,共10例,占21%;最少的为剥夺政治权利,仅有10例,占3.7%。原因在于出于对未成年人特殊性的考虑,除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根据法律规定,即便要对未成年罪犯必须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也应当依法从轻判处。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统计图
缓刑率
在所有的案例数据中,有57例案件中未成年犯罪人被判处缓刑,缓刑率为23.1%
未成年人犯罪有生理、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公布的审判文书瑕疵及提取信息的局限性,在统计数据中有些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未被提取,如有学者研究指出家庭原因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留守儿童家庭、父母离异家庭、流动式家庭、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出现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概率更高等等。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法治为引领,以教育为基础,以关爱为纽带,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我们也期望通过数据报告,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数据来源:得理法搜
-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