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一个好朋友很苦恼,因为她16岁的侄女这学期来英国上高中了,可才短短一个多月就给她打了十几个电话。
有时候边打边哭得泣不成声,让当姑姑的又心疼又心焦。
前两天朋友专门跟我聊到这事:“孩子这么难受,居然是因为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她明明英语一直都是强项,初中还上的国际学校,毕业考试英语还是满分呢!”
我赶紧安慰她:“别急别急,十几岁的孩子,一个人刚到国外,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就是想家了也说不定,不见得是英语的问题。”
朋友说:“唉,我倒也能理解她。英语学得再好,刚出国也会自我怀疑,我当年也是吃了不少亏的。”
朋友这话,让我一下子回忆起了自己刚出国时的窘境。
别看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真正被丢到纯英语环境里,也懵圈了好久,还出过不少洋相。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大家来回争论很久也没有得出结论。后来我犹豫地指出,好像最开始的一个猜测就是答案。
教授开心地打了个响指,说:
"Aha, Bob's your uncle!"
什么?我下意识地回答:
"Who is Bob? He's not my uncle."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估计从没见过我这样的“实诚人”。
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不过是英国人的一句俗语,意思大家先猜猜,我后面会讲到。
类似这样的事可多了去了,英国人其实跟咱们国人很像,只要有点文化的,说话都爱引经据典。
但凡当过翻译的人都知道,专业术语不可怕,最怕俚语、诗词和典故。
若不是从小在某个文化里长大的,一旦遇到这些东西,很容易“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看吧,如果现在有个懂中文的歪果仁正在看我的文章,估计已经Google我上一句话去了。
即便是博古通今,也要面临口音和外来语的挑战。
别看英国不大,口音也不少,咱们中国人最怕的可能就是印度口音,那酸爽,谁听谁知道。
英国人还特别爱用外来语。
比如
再见不说Bye bye,
偏说Ciao(意大利语)Adios (西班牙语)
旅途愉快不说have a nice trip,
偏说bon voyage (法语)......
其实这跟咱们中国人经常说“小case啦”“好卡哇伊哦”一样一样的。
这么想来,我朋友的侄女因为“英语不好”愁得直哭,也不难理解了。
考试能拿满分的好学生,突然发现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种失落感真是挺打击人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因为老师也没教啊......
02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10条容易被误解的俗语、俚语,都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家长们不妨跟孩子一起看看,也别忘了收藏转发呀~
Bob's your uncle.
前文提到的这句,直译“鲍勃是你叔叔”,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它的意思是:That's it. It's as simple as that. 就那么简单。
例如:
You want to go to the shop? Just go straight on for about 50m, take the first left, and Bob's your uncle.
(你想去商店?往前直走50米,第一个路口左转,就到啦。)
Talk to the hand.
我最开始还是从一个小朋友口中听到这句话。
他妈妈要跟他讲什么道理,小家伙胖乎乎的小巴掌伸到妈妈面前:
"Talk to the hand please, coz the face ain't listening." 
(跟我的手说吧,因为脸不在听。)
它的意思其实是:我对你说的话不感兴趣。
后来我每次看到特朗普做摆手的动作,脑中都会浮现出这句话来......
Tell me about it.
这句话特别常见,很容易被误解成别人想让你告诉她什么事情。
其实它是附和的意思,表示:你说得对呀,就是说呀,可不是嘛。
比如:
-He's driving me crazy with his bad jokes.(我真是要被他那些烂笑话搞疯了。)
-Tell me about it!(可不是嘛!)
有时候根据语气,它也有讽刺意味,表示:我难道不知道吗?这还用你说吗?
比如:
-It's always hot outside.
(外面总是那么热。)
-Yeah, tell me about it. It's Singapore.
(还用你说吗?这儿可是新加坡。)
kick the bucket
直译“踢桶子”,其实是一种委婉或幽默地表达“死”的方式,跟咱们中国人说“踢凳子了”“挂了”“嗝屁了”异曲同工。
比如:
-Hey, you bought a new car.
(嘿,你买了新车啊。)
-Yeah, my old one just kicked the bucket. (对啊,我的旧车挂掉了。)
go to bed with the chickens
我第一次听见这个表达,是留学的时候跟同学一起“穷游”住青年旅社。就是很多人合住一套房,共用同一个客厅浴室那种。
到了我们订的房间,发现同一套里另一个房门锁着,门上贴了张纸条,写着"I go to bed with the chickens."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大为震惊!尴尬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句话只是在说:“我睡得特别早”,贴张纸只是委婉地告诉室友“请勿打扰”罢了。
是不是没想到?
Pull your socks up.
这句话经常能从老师或上级口中听到,可不是让你“把袜子提起来”哦。
它的意思是“你得加油/得努力/得改善”(目前的工作或行为还不够好)
类似的表达还有:
put yourself together
shape yourself up
turn over a new leaf
比如:
You really need to pull your socks up, or you'll have to find a new job.(你真得好好加油了,要不你就得找新工作了。)

Full of beans
这句话从糖糖端端上幼儿园起,我就频繁地从老师口中听到。
意思是:充满活力,精力无限。
比如:
He didn't take a nap but still full of beans in the afternoon.
(他没有午睡但下午依然精力充沛。)
Are you there?
如果你上课走神的话,老师就要这样问你了。
我们当年就有同学被问到,左看右看不知该如何接话,心想:我不就坐在这里的吗?
其实它的意思是:Do you follow me? 你跟得上我吗?
当然这句是要根据使用的场景和上下文来判断含义的,它也可以就是字面意思“你在那里吗?”
Get out of here.
这句大家都很熟悉,第一反应是“滚开、滚蛋”。
事实上,很多时候它都是“别开玩笑了,别骗人了”的意思,有谦虚、推辞的意味。
比如:
-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真漂亮。)
-Get out of here.(你少来啦。)
be capable of anything
这句也很容易被误解为完全相反的意思。
比如说:
My boss is a man who's capable of anything.
容易被理解为:我老板是个无所不能的人。听上去肯定在夸他没错了。
其实在实际运用中,这句话经常是在说:他是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人。完全是贬义呢。
大家可别这样拍老板马屁,要不真就拍到马腿上了。
03
现在的孩子们比我们当年学英语的条件要好得多,各种原版资源也接触得很早,很多学校还配备有外教。
然而,书本上和学校里学到的一般都比较“规矩”,不如生活中遇到的那么“活色生香”。
因为语言很大程度上跟艺术一样,不仅仅是一套工具,而是跟历史、文化、环境都密切相关,虽有章法,却并不一直有标准。
而且语言永远在发展,几年后的词汇和用语习惯可能就跟现在又有了很大变化。
所以咱们在学校学得再好,离真正运用自如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也是为什么我朋友的侄女考试能考满分,一到纯英语环境里却备受打击的原因了。
其实这种现象特别正常,也完全不用焦虑。
如今我在英国生活了十几年,也不敢说英语完全无障碍了啊,甚至还经常被家里两个小学生说的一些东西难住呢!
比如说,咱们小时候都会玩的“点兵点将”,英国小朋友就有他们的说法,我让糖糖给你们念一段吧:
是不是咱们听着像听念经?
类似今天咱们说的这些还很多,书本上和课堂上都很难学到,多看原版的影视剧会接触多一些。
语言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咱们以后也可以继续安排“英语小课堂”。
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告诉我你们还想不想看到这样的内容哦。
END
····················
     今日截团     
···················
点击上方小程序可选购
干湿平挂两用、让衣服质感飞升的必备小神器
推荐阅读
名校英语专八,刚到英国照样被日常用语弄晕
实战多年,我终于摸清了英国人说话的那些“潜规则”
愤怒!北大毕业的父亲被留学生女儿网暴:为何父母奋力托举,却换来一世冤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