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约1.1万字,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欢迎关注!
前言&书籍:本系列我们将聚焦微软发展历史,由于目前没找到一本合适的微软历史书籍,于是准备从微软三位CEO角度来切入,本篇是比尔盖茨篇。这本书核心描述了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前15年的历程,包括推出BASIC编程语言,DOS操作系统和Windows图形化操作界面,涵盖了微软从初创到成为巨头,值得一读。
开篇:电脑黑客比尔盖茨
家世和计算机发烧友。比尔盖茨生于1955年美国西雅图,其太外公是全美有名的银行家,其家族后来也成为西雅图地区显赫家族,其去世后给家族留了100万美元信托(那会很值钱了)。比尔盖茨的母亲是个社交达人,成为美国最大非营利组织筹款组织United Ways首任女性主席,其父亲则性格相对内敛,其大学专业是法律,后来成为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实际上,比尔盖茨的家世成为其早期成功很重要的后盾,包括其母亲的人脉,以及父亲的法律专业等(具体后文细说)。比尔盖茨小名是Trey,代表其全民的“三”(比尔盖茨三世)。比尔盖茨从小就喜欢数学,不喜欢整理东西,且养成摇椅子习惯(后来微软开会时,比尔盖茨就一直要椅子)。比尔盖茨就读的学校Lakeside是西雅图当地有名的贵族精英中学,读书期间,比尔盖茨开始接触计算机——当时DEC推销一种minicomputer(对比大型商业计算机,实际上其体型也很大),型号是PDP-10,可以通过接线方式线上分享使用(云服务雏形),Lakeside租用一台属于GE的计算机,且按照时间付费。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一有时间就去机房练习,也是这段时间,比尔盖茨认识了Paul Allen,后者比盖茨大几年级,也是一位计算机发烧友,两人逐渐成为朋友(下图是在中学时期的盖茨和Allen)。
学习编程语言,开发软件赚钱。早期计算机发烧友采用的编程语言是BASIC,其是1964年达特茅斯大学教授发明的,目标就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编程语言。盖茨和一堆发烧友还攻克了PDP-10计算机后台,认为减少了他们使用时长记录,后来被发现,禁用机房六个星期。不过黑客也有用途,盖茨后来被计算机服务提供商雇佣专门寻找计算机软件的漏洞(bug,当时的软件还很初级,经常崩溃),盖茨和发烧友们因此获得了免费的计算机时间,但是他们需要错峰使用。盖茨对于计算机的狂热,以及其优异的数学成绩等,使得其成为学校有名的“书呆子”(Nerd),但是盖茨的父母对于孩子只钟情计算机,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的态度有点担忧。后来,盖茨和Allen一起开始开发各种软件赚钱(同时也有找bug的接单能力),包括开发一款计算税务的软件,一款帮助政府计算汽车流量的软件,为此,他们还成立一家公司Traf-O-Data,这些产品赚了几万美元。为了创业,盖茨从Lakeside退学一个学期,Allen则直接从华盛顿大学退学了
大学生涯,认识Ballmer。1973年,盖茨拿到了哈佛大学的Offer,这段时间比尔盖茨需要兼顾创业和学习,他仍然只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他成绩也不差,在希腊文学课上,他全程睡觉还拿了个B,盖茨对追女生也兴趣不高,或者不擅长,约会上他给女生第一个问题是对方SAT的分数。盖茨还养成了不规律的作息和睡觉习惯,其经常通宵编程,实在困得受不了倒头就睡。除了编程,盖茨还迷上打扑克(博弈性强,后来他和巴菲特一起打桥牌),通过扑克盖茨认识了隔壁寝室的Steve Ballmer,后者更善于社交,虽然对计算机没有盖茨狂热,但是同样也喜欢数学。简单来讲,盖茨只聚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自己擅长的),在哈佛期间,他终于发现自己的不是数学最好的学生,于是他放弃了将数学作为职业的想法。此外,盖茨和Allen合伙公司后来经营不善,Allen加入Honeywell工作(也在波士顿),他们两人持续讨论创业的想法,盖茨此时对于退学创业还有点忌惮,主要是怕父母不同意。
PC时代来临,微软启航
Altair开启PC时代。
PC时代的始作俑者,实际上是微处理器发布,Intel最开始的8008,到后来的8080(具体历史详见
【读书】Intel发展史:“三剑客”如何铸就芯片龙头?
),极大地降低了组装个人计算机的技术门槛和成本。第一款PC产品Altair(如下图)发明者Roberts用了350美元采购Intel的8080芯片,然后组装成为PC主板,售价397美元。最开始,Altair只能用8080的机器语言进行编程,并不支持当时市面上例如
BASIC,FORTRAN
等编程语言,而针对PC产品开发这类编程语言的软件就成为第一个软件刚需。盖茨和Allen在一个PC杂志上看到了这款产品的信息,兴奋之余给Roberts所在MITS公司致电,表明
自己可以为其开发BASIC编程软件
,他们提议两家公司合作,MITS给他们支付授权费。实际上,盖茨和Allen“
吹牛
”了,他们当时并没有完成版软件,接下来八周时间里,他们仅仅基于8080芯片技术手册开发一版软件,其核心难点就是如何让软件功能在仅有4K内存上运行,最终
盖茨和Allen开发的BASIC被证明实际可用
。哈佛大学很快发现了盖茨使用学校的资源开发商用软件的行为,学校很不高兴,1年后,学校表示对任何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的商业产品,学校需要分享利润。Allen此时被说服加入MITS(开发Altair的公司),担任软件主管(就他1人)。

成立微软创业。
Altair产品对外宣布后,便收到了4000多个订单,很多人直接将支票寄了过来,尽管第一代产品功能很有限,盖茨和Allen开发的BASIC软件也还没准备好。而此时,盖茨也开始尝试说服
父母允许他退学创业
,其母亲专门给盖茨找了个顾问(对计算机行业熟悉),试图让他说服盖茨不要退学,却不料盖茨反客为主,这位顾问听了盖茨创建软件公司想法后,
反而鼓励他加油干
。1975年,微软正式成立(Micro意思就是微型电脑,Soft就是软件),而最早
盖茨持股60%
,Allen持股40%(后来盖茨持股上升到64%),主要是盖茨坚持自己对第一版BASIC参与更多。1975年7月,
微软和MITS正式签约
,后者获得了BASIC版本软件独家代理权,MITS同意在授权任何第三方时获得微软同意,且公司同意全力推销BASIC软件(这个“全力”的描述后来被用来赢得诉讼)。微软来自MIT的分成费是每台30美元,第三方授权版权费分成比例是50%(后来,他们这个授权协议总收入是18万美元)。虽然两家公司开启了合作,但是Roberts却开始和盖茨有点合不来,前者觉得盖茨就是个聪明的混蛋,这也为后续两家公司闹掰埋下伏笔。

盖茨抨击盗版,但后者实际上巩固BASIC行业标准地位。1976年,BASIC软件市面上就出现了盗版,尤其是在很多业余计算机爱好俱乐部之间传播,盖茨对此很生气,开始公开抨击这种盗版行为。1976年2月,他写了公开信,说这些人偷了他的发明,希望支持付费正版软件才能支持行业发展。实际上,盗版行为和MITS的定价策略也有关系,如果用户只想购买BASIC软件,售价500美元,然而如果购买MITS的硬件捆绑BASIC软件,售价只有150美元,但是开发者们并不想要MITS的硬件。对软件出售行业前景看淡的盖茨一度想6500美元将BASIC所有产权出售给Roberts,后者却表示不想买(想想GOOGLE当年也是想卖,却没人买)。实际上,盗版传播也产生了很重要的积极效果,BASIC很快就成为了行业标准
和MITS诉讼获得胜利。1976年,微软的BASIC软件获得两个大客户,NCR(卖收银机)和通用电气,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1977年,22岁的盖茨从哈佛退学,和Allen一起全力聚焦微软发展。1977年,微软和MITS合作越来越成为了阻碍——诸多硬件厂商开始生产PC,盖茨也开始全力向这些厂商兜售BASIC软件,签订了一系列授权协议。然而,MITS的Roberts却表示不同意这些微软单方面授权,且后者有出售MITS的想法(这时公司最值钱的可能就是和微软合作协议了),最后Roberts甚至发表了一篇声明表示:“MITS将不允许微软授权给任何硬件厂商,因为其认为他们都是竞争对手。”而这封公开信也成为后来两家公司官司,微软胜诉的有利证据(因为当时两家公司合约里面有条款说明MITS必须全力推销BASIC)。最后,微软胜诉,拿回了BASIC的版权。
技术和商业全才的盖茨。观那些有大成就的企业家,首先是大势,其次就是企业家本人的能力和视野。比尔盖茨就是这两者完美结合,首先遇到了PC大浪潮,且其成为首先相信计算机会无处不在的高瞻远瞩者,更难的是,盖茨还兼具其技术和商业能力,让其能够最好抓住机会。1977年,微软一边开发新的编程语言例如FORTRAN,另一边就是不断和其他OEM硬件厂商签约。盖茨和Allen也进行了分工,后者主要负责软件开发,而盖茨则主要负责对外商务谈判。比尔盖茨展现了很强的商业能力,首先微软当时的合作条款都是盖茨自己起草的(大概率有律师父亲的帮助)。1977年,微软授权给苹果旗下Apple II版本的BASIC软件,其越来越成为行业标准(是微软当时座右铭)当时和各个OEM谈判时,Allen总是想要一个更高的价格,而盖茨则愿意让一些价格以换来占率。此外,此时盖茨也开始发力日本市场,微软在日本发展离不开一位代理Kuzuhiko Nishi,后者由于和比尔盖茨很相似的风格,以及与后者良好私人关系,被称为日本的比尔盖茨,其成为微软的独家代理,很快微软在日本市场让两边都获益。
微软搬回西雅图。盖茨的行事风格就是将事情Push到极致,或许是因为创业时还年轻(20岁出头的盖茨看起来只有十几岁),其极具个性,比如他可以今天和同事争论某个问题很激烈,几天后他会说我错了,还是按你的来(这点和乔布斯有点像)。比如,盖茨喜欢开快车,他有了积蓄后很快买入了保时捷911,夜晚开快车成为他个人消遣方式(没少收到罚单)。有一次,比尔盖茨从楼梯上不小心摔下来,事后他说他喜欢“楼梯潜水”,说完他又来了一次(爱面子)。不管怎样,微软已经变成持续盈利的生意,仅仅一个Disk BASIC版本就卖了5万美元,微软账户现金越来越多,1978年,公司营收超过100万美元,还采购一台售价25万美元的DEC20 mini计算机。更重要的是,由于MITS的关系,微软最开始的所在地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随着公司壮大,盖茨和Allen越来越觉得这个地点不利于公司发展,最后他们从硅谷和西雅图中选择了后者(Allen想回家乡,盖茨觉得在哪里无所谓,只要公司发展)。
抱IBM大腿成就微软
人要是走运了,什么也挡不住。盖茨和微软的成功,最大的机遇就要来了。
背景知识。1979年,离Altair发布已经4年,Intel发布了划时代的8086芯片,盖茨和Allen认为这款芯片会成为行业新标准,于是微软马上开发8086版本的BASIC。在1979年的纽约计算机展会上,微软的8086版本的BASIC获得了一定关注度,但是最受关注的却是一款叫做VisiCalc的应用,其是基于Apple II打造的表格计算软件(类比Excel,虽然后者还没诞生),其甚至凭借一己之力驱动了Apple II硬件销售。此外,一款WordStar文字编辑软件(类比Word)也开始走红。微软也看到了应用潜力,其专门成立了应用部门,首先开发的类似打字助手的软件。此时,微软招募了来自泰克(示波器巨头)的Smith,其协助盖茨进行商务谈判(盖茨看起来太年轻),微软此时签约了施乐等大客户(价值15万美元)。在一系列谈判中,盖茨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销售技能——他懂技术、也有信仰,其热情能够感染客户,让他们相信比尔盖茨的信仰:“每个桌子上都会有电脑,每台电脑上都会有软件。”
微软进军操作系统市场。
1979年,微软的营收达到400万美元,其主要营收贡献就是BASIC语言。不过,编程语言其实是软件市场的中间层,其上层是应用,而其底层则是操作系统。最开始,几乎每家硬件厂商都有不同操作系统(这样BASIC才有价值),但是逐渐一款叫
CP/M
的操作系统脱颖而出,在1979年成为行业标准,其开发者是
Digital Research。
1980年,微软得到了ATT的
授权UNIX
,微软将其重新命名为XENIX进行销售,实际上,微软
更多起到销售中介作用
,因为每个需要编程语言的厂家都会需要操作系统。针对苹果电脑不兼容
BASIC和CP/M
的问题,Allen巧妙地开发一款拓展硬件卡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卖了10万张)。此外,早期的微软由于是合伙企业
,员工都没有股权
(很惨),1980年,
Steve Ballmer
从宝洁加入微软,盖茨让他作为自己的助手。

IBM决定进军PC市场。在19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IBM几乎是商用计算机的等同词(详见【读书】IBM百年史:企业服务巨头如何跨越周期?),进入1970年,IBM一直被反垄断调查氛围笼罩,公司写了20万页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清白,另一方面各种动作也被束缚住,到1980年公司在计算机市场份额已经跌到40%以下。面对PC时代浪潮,IBM决定用一种不同方式反击,一方面,公司采取内部赛马机制,其中一个小组就准备完全从外部采购零部件来组装PC机器,项目负责人叫Don Estridge,他将完全打破IBM传统纵向一体化的方式,采用对外采购硬件和软件方式来打造一款PC产品。这时,IBM找到了微软和盖茨,盖茨、Allen、Ballmer,Nishi和一位盖茨他爸律所律师参加了会谈,他们问了一些疯狂的问题,当然IBM知名的NDA协议少不了(保密协议,要求任何会议内容保密,且权力不对等,只有IBM可以诉讼而对方不可以)。盖茨在会议后吹牛说是自己说服了IBM用16位的Intel处理器,而不是老的8位,但实际上IBM早就决定了用16位(只是人家懒得说)。IBM和微软达成合作,还有一种说法是盖茨的母亲认识IBM当时的CEO(都是慈善组织的董事会成员),这种关系促成了合作。
著名的操作系统故事。在会谈中,IBM表示自己不仅需要编程语言,还需要一款操作系统,当时最流行的操作系统是CP/M,IBM以为微软会有源代码,但实际上微软没有。盖茨只能把IBM介绍给Digital Research的老板Kildall。接下来就是著名的故事了,据说IBM的团队过去找Kildall开会,后者竟然没有现身,只派了他老婆出来应对,在著名的NDA环节,Digital Research的律师对不对等的协议表示质疑,整体而言两边谈的不顺畅,Kildall也没有答应IBM在规定期内提供一款兼容16位处理器的操作系统。于是,IBM转而找到了微软,比尔盖茨当然答应了。微软的运气还没有结束,就在西雅图,一款操作系统替代产品投喂到比尔盖茨嘴边,Tim Paterson开发了一款模仿CP/M的16位操作系统,命名为86-DOS,后者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比如存储和组织文件方式不同。微软首先跟86-DOS开发公司老板达成授权协议,1980年两家达成授权协议,微软拿到非独家代理DOS权利,微软总共支付给后者2.5万美元授权费(因为只有IBM一个客户)。此后,微软仅有5万美元就收购了86-DOS全部版权(微软代价是给原公司代理其编程语言的权力,这其实也是不少的价值),微软把Tim Paterson也挖到了微软(原来公司也没人更新软件了,只能出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IBM PC正式发布。
IBM和微软签约,盖茨坚持IBM按比例支付授权费用(IBM最开始准备支付固定费用),IBM允许微软拥有
独立软件知识产权
(被反垄断打怕了)。和IBM合作也成为了最高机密,微软内部也建立一道防火墙,防止合作信息暴。但是,当时仍然有传言说Intel貌似在与IBM合作开发一款芯片,随着项目进展微软员工数
也提升到70
。1981年8月,IBM的PC产品正式发布,定价1565美元(选配费用可能涨至6000美元),其提供软件和应用包括BASIC、以及
著名的VisiCals
,对于操作系统DOS是PC上市6个月以内唯一的选择,微软也赢得了宝贵的先入优势。IBM PC最终销量
大超预期
,月销量
最高突破4万台
,其中50-70%都是家庭用户。1983年,IBM PC销量达到
75万台
,但是其竞对DEC销量只有6.9万。到1984年,IBM来自PC收入达到
40亿美元
,是苹果的2倍。

成长的烦恼——Windows一再延期
微软转变为公司结构。微软搬到西雅图后,比尔盖茨说过公司的目标,一是设计让计算机使用门槛低到他母亲都能用的软件,二是建立一个比他爸律所规模更大的公司(爸妈对他影响很大,尤其是目前)。到1981年,微软营收已经达到1600万美元,已经比他爸律所与员工数量多了,且利润也更高。此时,微软的公司架构也从私人合伙转变为私有公司,公司也引入了一家叫TVI的VC基金,微软并不是需要投资,但是他们需要更多他们专业知识帮助。转变为私有公司后,微软也可以给员工发股票了,实际上,早期微软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股票发得很慷慨,1986年上市后,很多员工就财富自由了。
DOS成为行业标准。IBM PC推出后,很快打败了苹果等竞争对手,成为行业标准,包括盖茨在内的人都没有想到IBM PC会如此成功,而作为其操作系统的DOS也跟着实现了飞跃,这种先入优势使得越来越多应用开发者基于DOS开发应用,其兼容性优势越来越显著。虽然,1982年CP/M版本也推出,但其定价高达240美元,是微软的DOS定价的四倍,盖茨的目标很明确,让Digital Research消失!盖茨说服DEC的Mini计算机也提供DOS选项,筹码是其即将推出的Word软件登录DEC的平台,盖茨是一位兼具商业和技术头脑,以及拥有极强胜负欲的天才,Digital Research的老板根本不是对手。IBM PC成功后,以Compaq为首的诸多公司基于其标准开始打造PC(当时是IBM专有词汇一样)兼容的个人计算机,而DOS则是他们首要需要搭载的软件,这种克隆机器损伤了IBM,但却利好微软,1983年,微软仅DOS收入就超过1000万美元。Compaq第一年营收就超过1亿美元,5年就进入了美国500强企业名单(引领PC产业进入横向模式)。
和Lotus首战失败,Allen退出微软管理层。盖茨要做啥,就要做成行业标准,而他的目标就是正在成为行业标准的对象。在应用领域,当时最火的应用就是Office类软件,微软针对性研发Multiplan(对标Visical,即Excel类表格计算软件)。1982年,Lotus推出一款1-2-3 表格软件登录IBM PC平台,几个月后,其很快超过了Visical和微软的Multiplan。1-2-3能够取胜很大原因就是快,虽然Multiplan功能丰富,但前者运行速度比后者快10倍。1984年微软年收入是1.4亿美元,而Lotus光从1-2-3收入就达到2亿美元,比尔盖茨很不高兴,DOS 2.0 微软就留了个后门,让1-2-3运行会出问题(该死的胜负欲),即使这样,微软的表格计算软件胜出也是后来的事情了。此外,1982年后,微软开始考虑招募一些专业商业人才,升级公司管理,首先招募的是来自泰克公司(示波器龙头)Towne,后者成为COO,但是Towne始终没有进入盖茨核心圈,很快便离开。后来,盖茨招来自己的熟人,Jon Shirley成为了微软总裁,他开始建设和扩张微软的零售和客服部门(应用软件),任命Steve Ballmer成为负责人(他曾经在宝洁工作过),且Shirley将微软的供应商和制造成本降低20%。最后,1982年,Paul Allen发现自己得了淋巴瘤,便从此离开了微软的实际经营,实际上,艾伦本人兴趣爱好也比比尔盖茨宽泛,他后来重回微软董事会(直到2000年)。2018年,艾伦去世,他的个人财富大约200亿美元,他旗下有大量投资,包括NFL、NBA球队,包括大量科研机构等。
微软拥抱图形化操作界面GUI。
图形化操作界面最早来自
施乐的实验室
,其也基于图形化操作界面发布了计算机,但售价高达10000美元,鲜有人问津。除此之外,最早从施乐get到其巨大商业价值的人之一是
乔布斯
【读书】乔布斯的“心学”:大道至简,直觉开路
),乔布斯最初基于GUI理念打造了Macintosh,而微软由于给很多PC开发软件,拥有提前预览硬件的优先权,盖茨也开始逐步领悟到GUI的巨大潜力。微软最开始拥抱GUI的
应用是Word,
其还集成了鼠标的功能(算是很领先了)。Word最开始被批评为太技术导向,很难用,但通过几次迭代后,逐步改善。此外,微软从营销ToC应用也学会了
品牌理念
,后来Multiplan下的各种软件就被命名为
Microsoft Word
等软件。1983年,微软开始
Windows的研发(当时GUI更多定位用不同应用之间界面切换,类似窗口切换Windowing)
,盖茨最开始很乐观,他还夸下海口比竞对VisiCorp更快推出GUI,结果Windows研发过程却成为微软史上最大的产品延期“
事故
”,其背后是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和低于预期的工程能力和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微软专门成了
互动系统部门
,研发Windows。此时,IBM和微软的关系已经有点紧张,
IBM决定研发自己的GUI
,盖茨只能找到类似HP等厂商成为Windows支持阵营。

微软和苹果早期合作。微软整体招人程序比较严格,盖茨经常亲自参加招聘(早期),员工面试也需要经历严酷面试过程。程序员文化在微软非常浓厚,1983年公司有450名员工,其中100名程序员,程序员层级非常扁平,而盖茨则是这些程序员的公认偶像和精神领袖。当时微软的工作已经通过E-mail体系来进行,据说微软就秘密通过Track员工使用E-mail情况来判断加班时间,而用加班时间来确定员工奖金。微软最早和苹果更多是合作关系,因为后者是硬件起家,而前者是软件起家。最早,苹果上的闹钟、计算器等功能都是微软帮忙开发的,1982年盖茨和乔布斯签订合约后,微软成立一支秘密团队,专门为Macintosh开发应用,此后,微软和苹果达成默契,前者为苹果计算机提供类似Word等应用,但后者不开发BASIC等编程语言软件。不过,从底层来看,盖茨当时还是有点看不起乔布斯的(虽然早期苹果规模比微软大很多),觉得他不懂技术,也自然不懂怎么设计产品。1988年,Window推出后,苹果突然发起对于微软诉讼,指控后者抄袭了自己的GUI的相关功能,这个诉讼对微软当时影响不小,也旷日持久,直到乔布斯再次回到苹果才最终解决(微软投资了苹果1.5亿美元)。
微软发布Excel获得成功。早期的盖茨算个“妈宝”男,很多事情都会听从母亲,且很多和客户见面场合都会带上母亲。最早,盖茨第一座大房子的房东也是他父亲。1984年中,微软决定在Macintosh上开发Excel(表格计算软件),其选择苹果原因就是针对Lotus,后者决定在苹果上推出一个应用整合程序Jazz,相当于内部打包一系列办公软件,不同软件可以自由切换(GUI的局域网模式)。乔布斯也试图说服盖茨采用类似整合程序模式,但盖茨表示拒绝,他觉得Lotus的路线错了,因为Windows的目标就是一个全平台的整合切换程序的GUI,这次盖茨对了。1985年5月,在Lotus发布Jazz前几个月,微软发布了Excel,获得了不错评价,最终开始在和Lotus竞争中胜出。然而,这种小胜却很快被Windows迷雾所笼罩。
Windows一再延期。
1983年,微软开始研发Windows,Steve Ballmer是微软系统部门的负责人,且公司招募一位女性产品经理负责WIndows项目(为了ESG),但很快盖茨就和这位女性负责人有点合不来,后者批准批准一位员工2周陪产假,盖茨
觉得这种决定不合适
。当然,这种问题在Windows这种复杂工程面前似乎都是小问题(盖茨之前经历项目都是几周就可以完成的项目),拿内存分配问题来说,当时PC的内存很有限,Windows首先需要
分配各个应用内存空间
,这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之前很多应用一打开就是粗暴把内存全部占了)。再比如,微软内部缺乏管理,
系统部门(开发DOS)和互动部门(开发Windows)配合不畅
,互动部门觉得系统部门动作慢,于是开始自己开发很多系统层面功能,这让系统部门老大很生气。更重要的是,
盖茨不断提出修改需求
(有时候需求还不断变化),而每一次需求修改就要几个月,比如增加对于键盘支持,光开发这个功能就需要3-6个月。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Windows一再延期,最早微软预计1984年5月发布,此后推到8月,但很快又延期,一系列延期让
很多合作伙伴质疑声越来越大

微软重组,Windows终于发布。
一位当时微软高管评价微软
1984年“管理灾难”
。最终,盖茨被认为是主要问题所在,Jon Shirley认为盖茨应该退出微软的日常一线管理,微软被
重组为几个核心部门
,包括软件和应用等,每个部门都有一个VP直接管理,盖茨不再负责具体业务,他有了更多时间来想一些前瞻性问题,以及对外传递声音。这次重组被认为还有一个目的是
解决利益冲突,
同时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的微软,一直被外界质疑用操作系统看到的数据(竞对行为)来指导应用开发(甚至阻碍竞对应用,比如Lotus),虽然微软内部一直说有防火墙,但是实际上很可能是没有的。到1985年中,Windows还是没有信,合作伙伴纷纷跳出合作协议,他们对微软失望透顶。盖茨把
Steve Ballmer叫到办公室骂了一通
,并且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下雪之前还不能交付,就准备走人吧。1985年11月20日,经历了1年多的延期后,Windows终于发布,Ballmer艰难的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Window的延期并没有影响其前程,因为当时硬件还没有准备好。
实际上,1984年,几家其他公司推出GUI,比如VisiOn,DESQ等,但这些软件表现都不及预期,包括Macintosh在内也
开始表现不及预期
。GUI的竞争似乎只剩下了IBM的TopView和微软的Windows。当然,Windows的第一版也不成功,原因是当时的
PC硬件芯片和内存都很有限
,没办法发挥出GUI软件的最佳性能。当然,Windows的一再延期也使得应用开发者行动缓慢,导致第一批Windows没有专门应用匹配,当然,IBM的TopView也不成功。实际上,经过几轮迭代,以及等待硬件发展后,
Windows一直到3.0版本(1990年,Intel 486推出)时
,才开始成功和畅销,可见对于这种颠覆式级别的创新,是非常依赖于软件和硬件配合的。

盖茨“称王”,微软遭遇反垄断压力
微软成功IPO,盖茨不为所动。
微软上市并不是因为需要钱,因为当时公司税前利润率达到34%,而是根据相关法律,一家员工持股员工数量超过500,就必须要上市接受公众监督。1985年,微软开启了上市进程,他们选择了一家大投行(高盛)和一家专注精品投行(Alex,Brown&Sons)。实际上,当时微软发展不无隐忧,
比如Windows一再延期
,且上市后表现不佳。最早,盖茨觉得定价16美元/股比较好,其对应大概是10倍PE,然而最终投资者的热情远超预期,定价21美元。IPO资料显示,当时盖茨
持股49%(1122万股,准备出售8万股老股
,Allen
持股28%
(639万股,准备出售20万股老股),Ballmer持股171万股,大概是
7-8%左右,
其他早期高管和员工也有不少股份。1984年6月-1985年6(微软财年,现在还是这样),微软实现
收入1.2亿美元
净利润3120万美元
,其收入中7500万美元来自操作系统,5400万美元来自应用,其他还有一些例如鼠标等硬件。一系列出色的数据使得微软股票上市几周后就达到35.5美元,盖茨的身价达到3.5亿美元。1987年3月,微软的股价达到90.75美元,盖茨也成为了美国最年轻的10亿富豪。公司上市后,很多员工关心点更多变成股价,而
盖茨则不为所动
,他说他的梦想是销售软件,而不是股票。

微软和IBM分道扬镳,Windows 3.0飞天。1986年,当时还是行业巨头的IBM宣布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OS/2,连微软都觉得其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行业标准,其同意Windows成为OS/2的GUI图像操作界面模块(名字叫Presentation Manager),然而,OS/2后来表现完全失败。当然,其和后来IBM硬件策略失败也不无关系,其没有即时拥抱Intel的386芯片(被Compaq抢先),让其产品失去吸引力。此外,Gates在IBM最好合作伙伴Don Estridge在1985年一次空难中不幸牺牲,也给两家公司合作蒙上阴影。最开始,盖茨将微软研发力量分布在OS/2的windows和DOS的windows两个项目上(不兼容),但看到OS/2大势已去后,盖茨不断加强了基于DOS的windows项目研发能力,这也导致IBM的不满。此外,在小公司微软和大公司IBM合作过程中,微软也深深体会到了后者低效率,一个小bug修改要通过繁冗的批复程序,等产品出来可能黄花菜都凉了。1988年,OS/2发布时候,IBM和微软共同预测其两年后销量就会超过DOS,其定价高达325美元,此外为了使用OS/2,很多客户还需要额外花2000美元购买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适配OS/2的应用数量很少,而当时DOS已经运行在2000万台计算机上,其网络和规模效应已经形成。到1989年年底,OS/2的操作系统市占率仍然只有1%,微软最新Windows 3.0也主要基于DOS研发的,后者很快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软件产品,其获得了包括Lotus在内的几乎所有应用开发者的支持,微软也在1990年成为第一家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微软股价也再次飞天。然而,IBM和微软的合作却彻底决裂,10年前那个小弟已经变成了大哥,而10年前的大哥,有点落魄。IBM后来选择和苹果合作,不过感觉已经掀不起什么浪花。
微软遭遇反垄断调查。
进入1990年代微软可谓如日中天,但往往此时也会遭遇危机。而微软的危机就是反垄断,1991年3月,高盛的分析师发布了微软正在
被FTC反垄断调查的新闻
。微软后来不得不承认调查,但最开始只承认调查局限在和IBM合作开发一款产品,微软股价下跌了接近10%。更重要的是,发展太过顺风顺水的微软,加上年少轻狂的比尔盖茨,肯定没少树敌,这些人
开始群起而攻之
,比如Intuit,后者开发了税务等财务软件闻名,但微软看到其潜力后,也开始开发模仿产品(
微软当时的策略几乎和腾讯2010年之前差不多
,就是看到谁的产品好,就抄袭,然后基于操作系统优势获取流量)。包括,微软当时还是美国最大鼠标生产商,其利用操作系统支持自家的鼠标硬件,构成对其他鼠标厂商不公平待遇。当时,甚至有将微软的
操作系统和应用部分分拆说法
——当时应用占微软收入51%,但操作系统仍然贡献主要利润,不过仅从市占率角度来看,微软1991年在PC应用市场份额为25%,其在Word,表格等软件市场还远远谈不上垄断,因此讨论归讨论,
微软最终逃过了被分拆的结
局,1991年,微软市值达到219亿美元,当年员工总数达到1万人,公司股价自IPO以来上涨了30倍,而当时盖茨持股33%。同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认识,两人甚为投缘,成为终身好友(详见
【读书】巴菲特编年史:价值投资之神如何练成?
)。

尾声:从Windows发展看当下AI大趋势
成为标准是科技行业溢价重要来源。比尔盖茨的信条就是要做什么就要做成行业标准,实际上,由于科技行业本身有很强的横向发展的属性(每个企业聚焦某个具体环节,而不是纵向一体化),成为行业标准意味着最大的兼容能力,意味着其巨大的网络和规模效应(一家独大),意味着运转最快的飞轮(成本、效率等)。Intel的CPU 和英伟达的芯GPU芯片,高通的通信的芯片;Windows,iOS,安卓等操作系统;Office等办公软件;Google的搜索引擎;微信、Whatsapp等通信软件这些都是科技行业成为行业标准的案例。
从Windows发展看当下GPT的发展。GUI图形化操作界面最大的颠覆是让使用计算机门槛急剧降低,从会编程到会用鼠标。而当下GPT也有类似的颠覆性——让应用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从会操作菜单界面(比如Excel),到会提需求(用语言)。如果我们把GPT不要比作iPhone,而是比作GUI,会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首先,Windows最开始其实不是作为操作系统而存在,而是作为DOS等操作系统的图形化操作模块,或者说一种提效工具。这一点和现在GPT的copilot模式比较像,其核心定位还是提效,辅助工具。1986年,当IBM宣布做OS/2的时候,包括微软在内的人都认为Windows未来会成为OS/2的辅助功能,OS/2会成为行业标准。这何尝和现在大家对于微软的Azure和Office Copilot的预期类似。从这个角度看,OpenAI就对标当年微软,现在的微软就是当年的IBM。最终结果是,微软颠覆了IBM,那OpenAI能颠覆微软嘛。历史当然不会简单重复,但这个类比确实比较有意思,且值得深思。
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