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中国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公司
QQ 微信等一系列社交软件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十年前,腾讯在国际电商和网络科技领域站稳脚跟
其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总部滨海大厦
体现了公司不断攀升的国际影响
 
如今,受分布式网络的启发
腾讯打造了中国首个以人性生活为
互联互通的未来科技城
 
vivo,全球性的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公司
拿下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另一块宗地
深圳总部突破高层建筑绿化
形成深圳独有的塔楼景观
打造以员工为本的办公空间
 
两家互联网公司致力于推动科技智能总部的发展
其背后是怎样的设计团队?
本期采访我们走进NBBJ设计总监Vivian Ngo
领略科技公司联手建筑公司背后的故事
感受与业主共同打造的创新设计!

访谈|马元鸣,张超悦,栗茜
文案马元鸣,张超悦
校对/编辑|鑫然,栗茜


 People

本期人物
Vivian Ngo

美国注册建筑师,LEED AP、WELL AP认证专家
美国建筑公司NBBJ 洛杉矶办公室 设计总监

作为曾受过城市设计教育的注册建筑师,Vivian有在不同设计尺度间转换的独特能力。在每一个项目中,她都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力的故事,将客户的设计愿景与公司品牌传递到全世界。Vivian同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在项目中她会发挥团队优势并激发每位成员代表客户取得高绩效的成果。她的项目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公司总部、商业开发、会议中心、酒店、图书馆、研究大楼、教育设施以及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等众多领域。作为出生在香港的华裔,在城市环境中寻找并创造独特的人文体验是她一直的追求。

(以下采访中 Vivian 均以“V”代替) 

01

腾讯深圳大铲湾科技岛
 
 
█  腾讯深圳大铲湾科技岛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是如何贯彻NBBJ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有什么新颖之处?在投标作品中,很多公司都提到了可持续发展,那么NBBJ如何能够在众多竞标中获得腾讯公司的青睐,脱颖而出?

V:我们希望大铲湾科技岛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在整体设计上达到一种弹性(resiliency)可持续发展在此岛屿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岛屿本身的弹性。我们需要将整个园区的运作都预想一遍,才可以适应未来未知的气候或是科技的变化。

我认为我们的方案之所以中标其原因也在于业主看到了设计当中的可塑性。我们在十年前与腾讯合作滨海大厦的时候就了解到,腾讯是非常关心员工体验的一家公司,在设计过程中他们非常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希望成为最终设计方案的一部分,打造符合各方要求、市政规范的一个三方合作共同完成的大型项目

深圳腾讯大铲湾科技岛效果图 © NBBJ

█  大铲湾场地之大并且与深圳主城区仅有北部相连,对半岛整体设计是否带来一些挑战?


V:借与我们合作的深规院的话说,大铲湾半岛设计的挑战在于 “既联通又独立”。实际的联通而视觉上的隔离造成在实际设计中许多方面需要考虑半岛两公里多的海岸线。我们需要了解整个半岛从深圳宝安区或前海湾看过来是怎样的一种形式,是不是能与主城区连通,因此海湾天际线也是我们的重点考量,我们希望大铲湾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典型的半岛总规。

大铲湾半岛设计的第二个挑战就是交通。大铲湾目前除了北面与主城区连通,还有两座桥与两条海底隧道和岛屿相连。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腾讯未来的交通需求,还需考虑大铲湾西面岛屿未来发展而带来的交通需求,并为此预留一些容量。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花费很多时间研究如何解决园区的交通问题。

█  大铲湾科技岛作为较为独立的腾讯产业园区,整体区域设计与个体建筑设计之间应如何呼应与联系?


V:整个半岛的设计灵魂在我们叫做 “中央绿轴” (The Common)的地方,区别于传统中在园区中预留绿带的模式,“中央绿轴“将贯通个体办公区域,形成生活区域共同体,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绿化空间。整个半岛的规划目前我们有加入了不同的元素,体现在科技、绿化连通和商业活动三个方面


“中央绿轴”分析图,效果图 © NBBJ

科技方面我们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室外的实验室与工作场所。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喜欢在相对较为空旷的地方工作,我们希望设计一种类似室外工作充电站的模式,甚至可能未来生活中充电已不再需要固定站点。

交通方面我们设想无人驾驶汽车作为科技岛上的主要交通方式,并控制车流量至10%。疫情之下,个人交通的需求不断上升。我们希望在未来可以创造一种新型的道路,它会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道路,不需要单独为汽车铺设柏油路,可以同时兼顾行人、车辆以及无人驾驶汽车

商业运营上,“中央绿轴”将连接两个科技岛上的地铁站,形成商业活动区和大型广场,同时也将绿带与海岸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半岛城市网络。  

综合来说,“中央绿轴”穿梭在个体建筑之间,形成富有活力、灵活的室外开放空间,以满足未来生活的各种需求,从而畅想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打造属于员工与公众的未来城市。同时半岛的很多区域区域例如北区红树林也将致力于海岸生态保护,促进半岛可持续发展,构建未来智能城市

效果图 © NBBJ

█  作为腾讯深圳两个项目(滨海总部和大铲湾科技岛)的建筑师与参与者,您认为这两个项目有何相似或区别之处?这十年间,您是否也有一些个人的成长可以与我们分享?


V:十年前在刚加入NBBJ时就有机会参与腾讯滨海大楼的设计,现在回想起来对我来说也是一段非常奇妙的旅程。当时参与滨海大厦项目一年多的时间,我先后与设计总监Jonathan Ward从竞标参与到了后期的设计深化。当时自己非常年轻,项目中有六个月和团队在深圳腾讯大楼里的一间会议室工作。我还记得当时晚上7-8点下班之后依然能够看到腾讯员工在办公室户外自发进行一些团体活动。这段经历可以说让我了解到了腾讯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模式

这段经历对我这次设计腾讯在大铲湾的新园区非常有帮助。十年前如此,十年后的今天相信腾讯依旧秉承这种非常活泼的工作模式。现在可以看到许多在腾讯滨海大楼里面工作的员工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与自己的工作伙伴进行着一些长期的研究。我在做设计时也因此受到启发,新的园区大铲湾科技岛即使没有居民区,也可以预料到他们在下班后的时间会依然在园区内生活或是活动。我们现阶段的规划与设计希望可以满足腾讯员工一天怡静或是怡动的需求。他们可以在户外球场打球,或是在“中央绿轴”上散步看海,或是走到海边。即便是假日,员工也可以带家人到岛上玩耍休息,顺便处理一些公司事务。腾讯的企业文化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腾讯员工生活活动情景 © Vivian

这十年间腾讯企业有他们的成长,NBBJ也在不断完善发展,当初10年前我们通过对设计的初心为腾讯设计办公总部,十年后当初的初心也启发我们做了许多办公项目,从腾讯项目中学习到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十年前的腾讯因地块有限,滨海大厦只是一个拥有水平空中花园的垂直园区。十年后的今天,在深圳大铲湾,腾讯真正实现了当年的愿景,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园区。

02


vivo深圳总部

 

█  秉承NBBJ设计中一贯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可以和我们详细聊一下vivo深圳总部这个项目是如何将生态系统融入到高层建筑中的吗?


V:将自然与建筑结合的理念是NBBJ设计合伙人Jonathan Ward一直希望贯彻的理念。而现实因素导致许多项目因技术原因或是受环境影响,没有办法达到一个完美的呈现。即使是在腾讯大铲湾科技岛项目中,高层建筑绿化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vivo整个项目中,每一层都有一个专门设计的空中花园绿化区,呈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这样契合公司的发展理念,要打造更健康更长远的世界一流企业。

vivo 深圳总部 © NBBJ
 
NBBJ有一位专门研究脑神经的科学家顾问John Medina,他的研究涉及很多关于办公环境与绿化的关系、医疗与绿化的结合的方面等等。他会用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来解释绿化为什么对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作用。在vivo这个项目中,NBBJ也希望可以在建筑与自然结合上有一定创新,而不是单单为了做一个很酷的设计。

John Medina,Molecular biologist  © NBBJ

vivo阶梯式塔楼景观在选择合适的种植植物之余,我们也期望看到类似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建成之前形成的植物景观:由海风吹来的种子在上面扎根生长。vivo的旋转花园在未来十年我们希望能看到上面不仅仅有设计中刻意种植的植物,也会有一些从湾区海边野生吹来的种子发芽生长。对于我来说,这样才是与自然的结合,一个慢慢改变的过程。植物景观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景观建筑师想要种植的植物种类,更多的应该是植物的自发性生长。

vivo 的旋转花园效果图与分析图  © NBBJ
 

█  与腾讯大铲湾相比,垂直的景观塔楼与科技岛的水平景观发展有何类似之处?在设计手法上又是否会有一些区别?


V:vivo每一层的空中花园像腾讯大铲湾科技岛的 “中央绿轴” 一样是与生活空间(例如茶水间)相连的。因为是与比较公共的室内环境相结合,所以也可以看作是生活部分的延续。当你想要去吃饭的时候,旁边会经过一个门,你便可以出去到露台上吃饭或是与同事聊天,整个绿化环境与员工习惯保持一致。腾讯总部滨海大厦也是一个类似的规划,连桥上的绿化下面连接饭堂或是篮球场,因为这些活动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单纯将绿化作为办公空间的一部分而没有太多流线上的联系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不会在开会的时侯突然走去空中花园。但而当其与生活流线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更自然的互动。

腾讯总部滨海大厦-与室内环境结合的绿化连桥  © NBBJ
 

█  受疫情影响,您认为办公区域为员工创造更大的个人空间会是公司发展的趋势吗?对于腾讯或vivo这样的大型公司,办公空间应如何在创造个人空间的同时鼓励员工间的交流?更多的自然和户外环境是否是一个解决方式?


V: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许多公司老板或是经理会有很大的办公室,拥有很好的视野,但实际上许多老板经理可能因为要经常外出开会而不在办公室,办公空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vivo的企业文化是本分,理解员工的发展会受办公环境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的办公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灵活,不再局限于一张桌椅的同时,为每位员工提供了属于自己的办公空间。

我们为员工设计的办公室中个人空间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希望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间来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员工可以通过办公桌前的窗户一边看海,一边思考如何将vivo带向世界,或是吸收一些自然的灵感。员工也可以带着手机、笔或是平板电脑在办公楼的的任何一个地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环境办公,因此景观设计也是此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员工有更多不同的环境选择,满足他们的办公需要。

█  除了腾讯、vivo外,NBBJ数度与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智能总部。您刚刚介绍说腾讯一些比如年轻化或者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会影响设计,那么您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总部的建筑设计是否有一些影响?


V:是的。腾讯和vivo这两个业主都是很好的业主——他们有自己清晰的理念,知道自己的员工要什么和什么是最重要的,同时也给我们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比如,vivo公司希望从内而外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他们谦虚的态度也促使他们寻求一个比较低调的设计,而不是一个夸张的地标性设计。

© NBBJ
 
vivo总部大楼和腾讯大铲湾都是我们和业主共同打造出来的设计。在合作中,他们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可以更好更顺利地推进我们的设计。NBBJ之所以能够与很多科技公司合作,是因为我们能够准确明白业主的要求。与其说是建筑师为企业设计的办公楼,不如说是与业主共同打造出来的设计。两位业主也都非常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因未来的新工作模式带来的改变。

03

科技生活与网络城市
 

█  NBBJ设计合伙人Jonathan Ward曾提到 “网络城市”的概念是从无到有,全新建造,在现实世界中再现出互联网一个个节点互联互通,整合集成的有机分布式格局,构筑起迷人的空间,让人们得以追逐梦想、精诚合作,开创未来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可能。请问“网络城市” 的概念,是否受到互联网分布式网络的启发?您认为 “网络城市” 的城市建设模式未来能否在世界范围普及?

 
V:是的。现在的城市一般是“一刀切”的人车分流的模式。但是在互联网世界,是没有特定的道路的,它的道路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很有弹性的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的未来科技。事实上,很多总体规划落地之后,当初的科技已经过时了,所以要想把设计做到能满足未来需求的话,我们一定要留一些余地,让他们自己能够自适应。

其实我觉得这个建设模式已经在进行当中了。比如在美国,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车行的道路已经成为人行专用的道路,像纽约市在八年前就把繁忙的时报广场封起来只开放给人行。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把车行道路变成人行的空间,人们不用只局限在人行道上行走,车道上也很安全,这样人流可以不那么密集。

我们建筑师的责任是设计人的体验和场景的尺度,如何与科技真正相结合可能不是建筑师内行的事情。腾讯和vivo他们作为科技先锋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三种不同网络模式集中式、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网络  © Internet
 

█  您认为在现今时代,科技与建筑该如何更好地结合?


V:其实我对科技又爱又恨。科技的变化和发展非常快,所以如果以科技本身作为一个设计的出发点,其实没有办法满足建成之后的需求。我看到很多设计很专注于科技,像那种大屏幕之类的,在渲染图里搞得很酷,但到了建筑在建的时候,我会怀疑这个 “科技” 已经过时了。

我个人更追求的是一种长期的 timeless design 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可以创造体验和互动,无论新科技如何发展,都可以承载当下和未来人们的使用。比如我们设计的旋转的绿带,它的灵感不是从某个科技出发,但是创造了这个场景之后,我们可以在各个花园跟办公室之间做一些科技上的交流。这就是我希望做的场景:一个体验,或者一个建筑的设计,让未来的人可以在那个环境中说:“不如我们这样子做可以吗?”

 “旋转绿带”项目分析图 © NBBJ
 

█  您的早期经历中有过关于GIS和大数据分析的经历,请问在这次大铲湾规划设计中是否有运用?


V:目前在腾讯大铲湾的设计里还没有用到,总规阶段也没有这个要求。但未来当所有的建筑单体都进行深化设计或者是已经在建的时候,这是一定会用到的。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可控制调节的系统,收集数据然后逐渐优化到最佳状态,进行数据分析是必须的。譬如说,你发现有一栋大楼突然间在8月用了很多电,我们就可以从数据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进行调整。不仅建筑单体可以,总体规划也可以。我们也有设想一些园区性的问题,比如垃圾废物的排放量这些数据,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涉及到这个阶段。

█  互联网行业与建筑行业工作模式的不同在疫情期间凸显出来,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在未来如何实现互联网化?


V:其实你4个月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可能还是需要线下,因为我们还是要共同画草图之类的(笑)。现在我觉得我们是被逼找到了另外一个工作模式。这个疫情可能是一个催化器,一个把我们逼得要把建筑行业提升为互联的一个触因。

Zoom meeting with real time coordination © NBBJ

我们付出了不少努力来实现团队之间的互联。比如大铲湾最后的第二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开始线上居家办公了。一开始是蛮痛苦的,但是进行多种尝试之后,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做得比较顺利了。但是这四个月告诉我们,一个好的设计流程对于线上办公是至关重要的。线下办公即使没有好的设计流程,大家见面最后还是会做得很好。但是现在转为线上之后,设计流程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因为我们不再见面,我们不能够知道对方在做什么,更多的时间花在流程和沟通上。这的确会分散我们一些精力,但是没办法,这可能就是居家办公的一个缺陷。有些人蛮习惯的,有些人就很痛苦,但是我觉得未来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这个疫情也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一些新的突破,也是蛮惊喜的。

█  这四个月的居家办公过程中,请问您觉得居家办公相比传统办公模式有哪些优势呢?


V:首先是你可以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里面工作,可以调整自己,比如我现在的桌子是靠窗的,手边就有我的零食。你可以打造自己需要的环境,可以是一个很自由很有创意的场所,比如我的同事就是在自家车库里工作,也蛮好的。

居家办公场景  © Vivian

但是问题就是生活跟工作不太能够分开。在美国,很多人一下班就开始享受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疫情期间开车或者坐公车回家这个分界线就消失了。虽然是下班时间但是还是有很多会议,一直到八九点都还没有停。现在NBBJ内部也有一些不断更新的指南——规定会议最多50分钟,不能超出一个小时,给员工休息和过渡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有一些休息和个人界限。

NBBJ的神经科学顾问John Medina也建议我们要保证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环境,居家办公期间才不会感到悲观和绝望。

04

对年轻设计师的建议
 

█  请问您在面试新人的时候最看重他们的什么能力?


V:在我面试新人的时候,我们最主要看的就是他是否能够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讲出来。我觉得这个逻辑是很重要的,因为图示和语言的沟通在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看作品的时候,不是以图量多取胜,我们希望看到设计背后这个人的想法。我们希望这些新人会从校园或者是从他们年轻的思维里面传递给我们一些冲击和新的体验。

我们希望新来的年轻设计师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我们给的工作,如果能够融合不同的团队当然更好。最好的是年轻设计师能知道更多通用的东西,这样工作就更有弹性,我们可以给到更多的工作任务,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差异性会更丰富。

在NBBJ,合群是蛮重要的。因为我们有时候会换组,可能你每一个项目跟的都是完全不同的团队。这时候你就需要适应每个人的个性和每个团队的工作内容,这其实是蛮有趣的。如果能够适应这一点,我觉得NBBJ跟其他比较大的设计公司就蛮适合年轻设计师去的。

Vivian与同事在洛杉矶办公室 © NBBJ  

 © NBBJ LA office  
 

█   您认为毕业生该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公司?


V:如果你希望能够在一个大的团队里面工作,你可以融合在群体里面,那么选择这种比较大规模的企业性建筑事务所肯定是不错的选择,小事务所会适合比较有个性的人

在大的公司主要接触的是项目类型,小公司主要接触的是项目的流程和阶段,各有利弊。大型公司具有项目上的灵活性。像NBBJ会想尽量利用员工本身的热情,根据员工的个人要求跟能力,尽量能够满足员工的要求。如果开始先是在小事务所工作的话,更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到每一个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摸索着学不少东西。如果跟的老大是很能干的人,能接手到好的项目的话,你就会在他的领导下拥有好的机会。但是你也会因此局限在他个人的工作模式之下,无法跳脱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

我觉得毕业生更要有一个open mind,先接受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情况,需要更多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知道你自己要什么。

 THE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 建道设计小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