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现代化短板倒计时
蔡昉 |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六、十四 届获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引言
到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13年是一个重要窗口期。
● 预计人均GDP从目前水平提高到2.3万美元,因此需要从供需两侧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合理增速。
对标基本现代化各项目标,特别是人类发展水平指标,只争朝夕地着力补足短板、缩小差距。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保持增长、消除差距和提高社会福利,意味着创造报酬递增的改革红利。
新起点和窗口期
中国经济跨过中等收入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2021-22年新标准,中国2000年进入中等偏下收入阶段,2010年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即将跨过高收入门槛,从中等收入国家毕业。
经济社会发展不容丝毫懈怠
从门槛退回且长期徘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车之鉴。
高收入门槛与平均水平差距仍然巨大(不到三成)。
现代化不仅以GDP论英雄,还有诸多指标(如HDI)。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平均参照对象
中国到2035年人均GDP提高经历从$10000到$23000。
处在该区间的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可作为参照系。
其间中国潜在增长率整体高于这些经济体实际增速。
基本现代化差距
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消除与参照系平均5.5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差距。
消除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8个百分点差距。
消除与参照系18.2个百分点农业就业比重差距。
明显改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0.4以下)
进入高收入组后基尼系数高于0.4的情形越来越少。
由于整体收入差距的一半来自城乡差距,所以基尼系数降低也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明显缩小。
消除生育率与意愿和更替水平差距
联合国调查,各国理想生育意愿与2.1更替水平一致,现实约束造成实际生育水平偏离,就业与三育之间的顾此失彼两难。
中国的“两难”最突出,因此生育率既低于发展中国家,也低于发达国家。
关键改革领域
户籍制度改革供求两侧创造红利
扩大劳动力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潜在增长率。
提高收入、消费力和消费倾向,稳定社会总需求。
农民工落户创造改革红利,而统计口径调整并不创造改革红利。
生育率触底回升的一般规律
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85-0.90这个极高水平,再加性别高度平等,生育率可望触底回升,也意味着挖掘生育潜力的努力与推进现代化的方向完全一致。
中国生育率有机会回归正常
考虑到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极高,家务劳动占比显著高于国际水平,加大就业与三育之间矛盾。对此政府公共服务和企业社会责任均应有所作为。
增加支出占比提高社会福利
三次分配领域都重要,但一般规律和特殊挑战彰显再分配重要性,今后13年是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窗口期,预期建成中国式福利国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