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监测信息: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
在此我介绍一下经验:我家孩子没有得过流感,没有得过肺炎支原体。
为啥呢?
首先是我们做好了预防。
富兰克林说,「一分预防胜于十分治疗」。我们全家每年都去打流感疫苗,这样可以减少得流感的可能性,也减少得重病的可能性。注意并不是打了疫苗就肯定不得流感,而是降低风险。
那有人要说了,南非的研究显示一个流感季节有40%的人群被感染,17%感染两次,那怎么可能你家孩子从来没有得过流感?那为什么你家孩子这么幸运?
好问题!
答案是,我们没查过流感。

是的,我标题党了,不测就是没有。

但不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医学上是否该做某个检测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这项检测的结果会改变治疗方式吗?”如果结果不影响治疗,很可能并不需要做这个检查。
流感、感冒、合胞病毒、支原体…这些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都差不多,都没有很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人都不需要治,过一两周就自愈了。
既然自己会好,我们就没有带孩子去测过流感,每次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都一视同仁,吃点退烧药止咳药就行了。
那为什么最近得各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特别多?我觉得有这4个原因。
1,按世卫组织的分析,和中国儿童的免疫落差有关。

这里的免疫落差,指一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群基础免疫力低于正常水平,导致易感人群多于往常。比如很多孩子没有在婴幼儿期接触过合胞病毒和流感等常见病毒,导致他们未能对这些疾病产生免疫,现在开始生病了。

2,和过度测试有关。

疫情之后,各种抗原或核酸测试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而且还有很多是一下子测几种甚至十几种病原体的套餐。

大量做这样的测试是没有必要而且会造成一些有问题的。
首先,这种套餐会测出不少身体本身就有的定植株,那些是无辜的“旁观者”,并不是致病菌,导致没有必要的诊断和治疗。
比如支原体,研究显示有3%-50%的人带有肺炎支原体,但是支原体和这些人和平共处,并不会引起症状。这样的人一旦测出阳性,常常就会吃药治疗,完全没有必
其次,这种套餐对每一个病原体的准确性甚忧,常常一下子测出好几种阳性,会夸大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病人比例。
3,肺部影像学的频繁使用导致过度诊断肺炎。
举个例子,今年回老家时我想去除脸上的晒斑。结果那位护士长说我的鼻子上也有雀斑,她说我有150多个,去除一个15元。哇,我从来不知道我的鼻子这么值钱。
一有发烧感冒症状就去做CT就好像找雀斑,仔细找就很容易找到问题。
而国外呼吸道病毒感染极少做CT,不仅为了减少过度诊断,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没有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即使发现有肺炎,并不会改变治疗方法,还是等它自己好,因此无需查CT。
4,过度治疗导致的抗药性。
大家可能都知道,由于过度使用抗菌素,在中国耐药肺炎支原体的比例特别高,有的地方已经超过90%。

用药应该更谨慎些。比如医学共识指出,抗流感药奥司他韦可以让症状减少一天,但是适应人群仅仅是重病人、有高危因素的人(孕妇老人幼儿免疫低下等)、以及家里有高危人群的人。绝大多数人完全没有必要吃奥司他韦,广泛使用奥司他韦也可能造成病毒的抗药性。

目前滥用抗病毒药的情形非常普遍。有些专业人士甚至鼓励大家存奥司他韦,这是有违医学共识的。

总之,由于这4个原因,再加上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感染高峰,因此导致最近儿科更加拥挤不堪。
其实医院是最危险的地方,大批人挤在一起,各种病毒与细菌齐飞,更容易被感染。如果家长不看医生不放心孩子的病情,建议先在靠谱的网上平台问诊。
所以,我家孩子可能得过支原体、得过流感,但不测就不知道。检测并不影响治疗。
支原体感染大多情况下是轻微的,自己会好的,不需要吃抗菌素。另外,支原体虽然属于细菌,但它有点特殊,它缺乏大多数细菌特有的细胞壁。而抗菌素之所以非常有效是因为能破坏细胞壁。没有细胞壁造成抗菌素对支原体的治疗效果其实不佳。
网上那些在病床旁做作业、拉小提琴的孩子,估计其实不需要住院。对于小于18岁的儿童,每年一万名支原体感染者中,只有1.4个人需要住院。我家孩子哪方面都不是万里挑一的那种,所以没住过院。
我家孩子也从来没有吃过奥司他韦之类的抗流感病毒药,他们不符合服药条件。挂水应该是重病来不及口服药物、或者病人无法下咽才挂水。我家孩子从来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也就从来没有挂过水。
我家孩子这种很少医疗干预的经历并不仅仅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北美欧洲大体如此。我在一个有70个孩子的北美家长群里问孩子有没有吃过抗流感病毒药,只有一个家长说好像医生给过。
总之,正确认识呼吸道感染,就不会过于担心,也不会过度治疗。
(写于11/26/2023)
更多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