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
宿醉的朱恩被周一的闹钟吵醒…
电脑跳出的“待办事项”提醒她,今天是和母亲约定好的接机日。
怕时间来不及,朱恩在网上预约了房间清扫服务,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机场。
奇怪…
朱恩在出口举着牌子,一直等到旅客走完,都没看到母亲和男友凯文的身影。
朱恩又气又急。
更奇怪的是,她给母亲发的短信无一回复,视频通话也提示“无法使用”。
朱恩一头雾水,只好联系母亲入住的酒店。
结果,对方告知她,不清楚具体的离店时间,不过母亲和凯文的行李都留在酒店…
酒店监控要朱恩到场才能查看,且48小时后就会自动删除…
走大使馆的程序太过繁琐,朱恩决定找当地的跑腿服务,帮忙寻找母亲的下落。
然而,当顺着线索往下调查时,朱恩发现母亲失踪一事疑团丛生。
此时,一个阴谋在黑暗中悄悄露出了獠牙…
以上故事情节出自美国电影《网络谜踪2》,豆瓣开分8.4,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8%,是近期口碑较高的悬疑新片。
作为一部续作,该片面临的压力可不小。
2018年,制作成本仅88万美元的《网络谜踪》上映,全球票房约7546万美元,成为小成本撬动市场的典型案例。
在豆瓣,50多万人打出8.5的高分。
除了“桌面电影”的形式,第二部与前作在剧情上并无关联,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不过,第二部展现出的信息载体和联系方式更加丰富,也更易让观众沉浸到悬疑氛围中。
比如,通过景点监控的实况直播找人;
用一张平平无奇的live照片反转剧情;
经常被吐槽鸡肋的智能手表,关键时刻竟能救命;
一句“嘿,siri(苹果智能语音助手)”成为全片高光时刻…
不得不说,跟随电脑桌面一起破案的过程还是很过瘾。
片中有这样一段神操作。
为了获取母亲失踪前的定位,朱恩尝试用其他app的密码登陆母亲的谷歌邮箱。
但,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于是朱恩调整思路,从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凯文身上入手——重置凯文的邮箱密码。
邮箱是西方国家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只要能登进邮箱,就能通过重置密码的方式,进入凯文的所有网络账户。
拨通谷歌的电话后,朱恩的死党压低嗓音,装作男声,告诉客服自己要重置密码。
接着,是验证个人信息的环节。
朱恩在facebook上找到凯文的出生年月、母亲姓名,又根据居住信息在地图上搜到了凯文小学的校名…
几分钟内,两人就轻松搞定了凯文的谷歌账户,拿到了凯文近期的行程信息,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不禁让人感叹,互联网时代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网络谜踪2》最高明的一点是,利用细节挖掘人物背景,同时不断反转人物形象。
比如,朱恩的母亲。
朱恩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因病去世,在朱恩的成长过程中,父爱是缺失的。
而母亲的“过分关心”和朱恩的叛逆撞在一起,使二人的母女关系变得很紧张。
母亲失踪后,朱恩才开始注意往日点滴。
但,寻找线索时,她意外发现母亲用了十多年的名字并非真名。
这一次消息曝光后,网上掀起一波关于朱恩母亲的“受害者”身份的激烈讨论。
甚至有网友大胆猜测,朱恩母亲和男友一起谋划了这起失踪案…
影片后半段,随着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被揭开,朱恩母亲又成为家暴受害者、挽救女儿的“超级英雄”…
正负两面形象之间的来回跳跃,赋予了朱恩母亲很好的人物弧光。
朱恩母亲的律师以及男友的身上,也都有这样精彩的形象反转。
在前作中,有不少本格推理的快感。
比如,失踪女孩的照片下曾出现过凶手的前排留言,这一副舔狗姿态把矛头指向了情感纠纷…
比如,凶手母亲的社交平台主页写着关于“母爱”的格言,说明她是一位十分溺爱儿子的母亲…
这些一闪而过的细节其实都在无形中指向了案件真相。
第二部也铺设了类似细节。
最明显的一处是,母亲出门前细致入微地叮嘱朱恩,朱恩则一脸不耐烦。
接着,朱恩母亲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大量信息:你根本不明白妈妈所做的牺牲,来换取你要的生活。
这里的“牺牲”呼应的是朱恩母亲隐姓埋名一事,“换取”则直接指向了案件的真相…
还有剪辑过的家庭录像、鬼鬼祟祟的网约车司机、监控朱恩电脑的神秘人…
为了不破坏大家的观影体验,这些“破案”的关键点乌鸦就不剧透了。
这部电影值得讨论的地方,绝不仅有故事的悬疑度,它折射出了诸多现实问题。
其一,是互联网舆论对案件的影响。
上文中有提到,朱恩母亲隐姓埋名的事情被警方公之于众后,引起一场“舆论狂欢”。
从新闻报道到社交平台,关于朱恩母亲的阴谋论迅速蔓延至整个互联网。
就连网飞都跑来蹭热点(合理怀疑编剧黑了一把网飞)
真正关心案件真相的人,其实寥寥无几。
炮制博人眼球的话题,不断炒热点,从案件中攫取利益,才是大多数人的行为。
就像前不久的“香港名媛碎尸案”一样,坊间传闻不断,传着传着就把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粉饰成了娱乐八卦…
吃人血馒头的人,哪个时代都不少。
其二,是互联网时代的隐私权。
乌鸦一直觉得,从互联网诞生的那刻起,就宣告着人们隐私权的殒没。
只要一张照片或者一张购物小票,就能暴露自己的所有个人信息。
“人肉搜索”的可怕程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特别是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这一忧患就更加明显了。
比电影还细思极恐的是,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网络谜踪”。
无奈的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好像只有加倍谨慎…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
,现在我们还真的拥有隐私权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