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资产定价”的期末考试教室里。
依稀记得卷子里一共四五道推论题,每一道题我都只答得出一两行,我的脑子如同这试卷纸一样空白。我呼吸急促,紧握的拳头里,满是汗。
环顾四周,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答题,每个人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坐在我前方的同学,来这之前已经是物理学博士;我后方那位,数学博士;右侧的,本科期间就已经和教授合写学术论文;左侧的,经济学硕士,对理论研究无比热情,谈论起来口若悬河。
而我,一个对学术研究毫无概念的、只在会计师事务所填写过无数税表的菜鸟,像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我抱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很天真地来读博。为了申请博士,我费了两年的时间。因为我非名校不进,第一年申请全军覆没。第二年再次申请时,我同时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老公在读的学校,另一个学校专业排名前三、项目主任是该专业的学术泰斗(拿到由他签名的offer letter,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很无知地以为这样一个理论奠基者早就不在人世了)。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后者 - 为了得到名校的博士学位、得到名师的指点,我什么苦都能扛!新婚燕尔两地分居算什么?我们都还年轻,现在就应该奋斗。本科直博、五年苦读又怎么样?即使我再不喜欢的学科,我都能得到好成绩。我自知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刻苦勤奋之下,没有我拿不下的考试 (殊不知,这正是学霸的悲哀!)
但从读博的第一个暑期数学集训营开始,我对自己的信念就开始一点点地土崩瓦解。面对拓扑学中的N维抽象空间,我完全不知道该把自己的脑子放在哪个维度;《美丽的心灵》浪漫唯美,但整天推导纳什均衡让我幻想自己能有孙悟空的本事,拔根汗毛变成N个博弈者,大战五百回合帮我找到均衡点;还有那没完没了的回归分析 – 整个一年计量经济学的功课我都是在好友的“善意帮助”下完成的,我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人!
但我还是苦苦支撑着。我不能接受居然还有自己读不了的书,我不能接受居然要放弃一条理所当然的道路!我常常熬夜到凌晨,虽然其实只是在对着数据和公式发呆。我陷入了深度的自我危机– 由过去十六年的完美成绩建立起的学霸身份被全盘推翻,为了实现我崇高理想的光明大路骤然漆黑一片。我是谁?我接下来要干什么?日记里,一页页满满的都是问号。

出于自救的本能,我开始申请MBA。有同学劝我转去轻松一点的学校继续读博,不要浪费已经耗进去的时间;有同学称赞我的勇敢果断。可我知道,我若不主动“开除自己”,迟早会“被开除”。情非所愿之下,我还有选择吗?
现在,面对一份几乎空白的试卷,过去几年的努力似乎变成了个大笑话-- 我要交白卷了,在所有这些挣扎之后。
念头一起,我发现自己竟下意识地松了一大口气。对,我就考鸭蛋了,又能怎么样呢?天又没塌下来,地球不也照转?
我居然有些兴奋起来 – 我可以主动选择挂掉一门课,我可以主动选择开除自己,我可以主动选择放弃、掉头、迂回、重新探索一条道路。我的价值不会因这个零分而消失,我的身份不应该由成绩单来定义,无论好坏。
我身上的冷汗迅速褪去,我忽然觉得神清气爽起来。我开始悠闲地玩弄手里的笔,如局外人般看着考场里的一切。
时间到,我交出人生第一张白卷,和它一起交出去的是十六年来学霸的枷锁,是“我必须上名校,只要我努力,我应该什么都能学好”的执念。这像是一次重启,把过去应试教育的烙印一举清零,把自我认识的这扇门重重地推开。
很多年后,当我回首那个交白卷的情景,以及后来经历的几个貌似无处可逃的处境,我心存感念 -- 那些令我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刻恰恰是真实自我在向我呐喊的时刻。它正告诉我:我缺失了什么,我最渴望什么。当我全心倾听这些时刻带给我的启示时,一条全新的道路在我眼前铺开。
我,是我的选择。
欢迎转发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提取精华文章:
回复“方向” –
  • 你找着北了吗?
  • 将兴趣和谋生合二为一的方程式
  • 我该怎么拼爹?
回复“求职社交” -
  • “大道至简:美国求职社交秘笈(上)”
  • 万变不离其宗:美国求职社交秘笈(中)”
  • 笑傲江湖:美国求职社交秘笈(下)”
  • 求职中的感恩心:你说了四次谢谢吗?”
微信名称:华说北美职场 (请点击蓝字关注)
公众号:Coach_Lily
个人微信号:CoachLily
网站:www.CoachLily4International.com
LinkedIn profile: www.linkedin.com/in/lhqin
***************************************************
Coach Lily是一名专职为北美的留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职业规划和求职技能辅导的教练。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获得MBA学位,之后在房地美和世界银行集团工作十年,在商业咨询、审计、金融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及国际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她运用自己的职场经验以及基于心理学的个性化辅导方法帮助北美留学生通过转换思维来迅速提高求职技能,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她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致力于在辅导中帮助年轻人发现最独特的自我,并向世界推销他们的价值!她认为,在职业上的任何决定,短期看只是立足脚跟,挣钱谋生;长远看,有关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生的幸福感。敬请关注“华说北美职场”,助你开启北美职业之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