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23年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围绕“抓招商、重贸易、强平台、优服务”重点领域抛撒创新“秧苗”,收获了一批具有“钦州特色”、得到全国、全区认可的制度创新成果,为钦州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贡献了创新力量。
其中,钦州港片区“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发布供全国借鉴推广;13项成果获评广西全区第四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占全区第四批30项的43.3%;13项成果获评全区第五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占全区第五批35项的37.1%,保持四年、连续5批排名第一;“进口新能源材料特色供应链金融模式”案例入选专业第三方机构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全国调研评选的“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7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2023年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汇编》,3项制度创新成果获2023年度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奖励。
一年来,钦州港片区敢为人先,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通过制度创新,厚植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助力片区转型发展结出硕果。
聚力提升通道门户开放。构建面向RCEP的陆海联运新通道协同发展新路径,通过优化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服务、完善陆海新通道协同机制、开辟中部地区海铁联运班列、拓展和加密国际航线网络,推动出口货物向北部湾港集聚,加快推进北部湾国际枢纽港建设。通过国际门户港陆海双向统筹集成改革,减环节减单证、优系统畅流程、确保海上运输稳价提效,增强国际门户港陆海衔接运营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集装箱跨境物流全链条数字化治理和综合服务水平。
聚力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实施外贸集装箱查验无问题费用减免审批流程改革试点,通过这一试点,实现补贴申请、海关核验、计费审核等环节全流程无纸化,大幅压缩审批时限,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创新搭建航运外贸通关“加速带”通道,对运载重点大宗货物的国际航行船舶创新开设通道,实现船舶入境、作业、出境全流程提速。
聚力联通中国—东盟跨境合作。创新扩大东盟特色商品市场准入和产业导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畅通燕窝、榴莲、棕榈油等特色产品展销渠道,形成了全国首条燕窝加工贸易跨境产业链;打造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再生有色金属进口原料集聚加工基地发展新模式,依托钦州港、关丹港的海铁联运物流通道优势,在钦州港片区建设再生有色金属进口原料集聚加工基地,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聚力实施金融开放创新。开展产业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改革创新,创新发行产业供应链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助力钦州港片区中小企业在公开市场直接、高效融资;实行进口新能源材料特色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基差点价+场外期权”业务模式,实现首单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进口信用证和NRA账户体系下国际信用证跨境结算及融资业务,延展了传统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使用对象、场景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跨境供应链业务结算便捷通道。
聚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跨境人民币电子缴税入库改革,打通广西跨境人民币电子缴税业务渠道,有效破解了境外纳税人往返跑办理纳税业务的痛点堵点问题。开展“北部湾区域海事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改革”,打造了广西北部湾区域海事政务“跨区域通办”一体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海事政务服务便捷度,破解企业和群众不能就近办事造成的“折返跑”“多地跑”等难点堵点问题。
2024年,钦州港片区将持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求变为引擎,以向海图强为支撑,以开放发展为动力,加大制度创新攻坚力度,形成更多具有含金量的新成果。

出品 |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钦州港片区协调指导局
文字 | 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局 庞珂琛
排版 | 赖杰昌
校对 | 黄海志 苏元媛
审核 | 劳干琼
精彩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