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日本企业破产情况综述
编译:刘子巍(京衡律师事务所)
编者注
“破产”一词在日本仅仅意味着“破产清算”,而中国法中的“破产”包括重整型程序在内,是广义的破产,日本学界和实务界将其称之为“倒产”。此外,根据是否有法院(日本称为“裁判所”)的参与,日本的倒产程序可以进一步分为庭内程序(原文“法的整理”,主要包括特别清算、破产清算、民事再生、会社更生)和庭外程序(原文“私的整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本文仍然使用中国语境下“破产”的含义。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涉内容均指负债规模1000万日元以上的庭内破产程序。本文涉及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日本帝国征信、东京商工调查等第三方机构的调查结果以及相关媒体报道。
一、概览
2023年日本企业破产案件件数为8497件(上年为6376件,同比增长33.3%),连续两年增长,件数仅次于2015年的8517件。33.3%的增长率是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的最高值。负债总额达23769.3亿日元(上年为23723.8亿日元,同比增长0.2%),负债总额连续两年超过2万亿日元。时隔15年再次出现七大行业、九大地区的破产案件件数均增长的情况。中小企业(基于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定义)破产案件占比99.9%。
自新冠疫情以来,随着政府采取相关扶持措施,破产案件的数量得到一定抑制,但从2022年4月以来,已经出现连续15个月的每月破产案件数量均比上月有所增加的情形,破产案件数量已经逐渐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
此外,2023年负债规模不满1000万日元的破产案件为495件(上年为410件,增长20.7%),连续3年增长。此类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因资源有限,难以实现再生,多选择破产清算的方式进行偿债。
(企业破产件数的年份与月份分布,原图出自日本帝国征信)
二、数据透视
1. 从破产程序类别来看,“破产清算”为7986件(上年5912件,增长35.1%),占比94%,是案件数量最多的一类程序,自2015年的7985件以来时隔8年再次出现高峰;“特别清算”为279件(上年274件,增长1.8%),占比3.3%;“民事再生”为230件(上年186件,增长 23.7%),占比2.7%;“会社更生”仅2件(上年4件,减少50%),占比0.02%。
2. 从负债规模来看,去除上下5%的极端值后,平均每家破产企业的负债额为6400万日元,小规模破产案件占据多数。具体而言:不满5000万日元的破产案件有5024件(上年3682件,增长36.4%),占比59.1%;5000万日元以上、不满1亿日元的有1296件(上年963件,增长34.6%),占比15.3%;1亿日元以上、不满5亿日元的有1722件(上年1341件,增长28.4%),占比20.3%;5亿日元以上、不满10亿日元的有232件(上年216件,增长7.4%),占比2.7%;10亿日元以上、不满50亿日元的有179件(上年138件,增长29.7),占比2.1%;50亿日元以上、不满100亿日元的有26件(上年22件,增长18.2%),占比0.3%;100亿日元以上的有18件(上年14件,增长28.6%),占比0.2%。
3. 从行业分类来看,自2008年以来时隔15年再次出现七大行业的破产案件均增长的情况。增长最多的是服务业(从1601件增长至2099件,增长31.1%),其次是零售业(从1207件增长至1783件,增长47.7%)、建筑业(从1204件增长至1671件,增长38.8%)。服务业时隔11年再次超过2000件。
4. 从地域来看,自2008年以来时隔15年出现九大地区破产案件均上升的情形。其中,北海道地区(191件→258件,增长35.1%)、东北地区(348件→443件,增长27.3%)、关东地区(2348件→3066件,增长30.6%)、九州地区(504件→708件,增长40.5%)四个地区的破产件数已经超过了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的水平。
(2023年日本企业破产案件地区分布,原图出自日本帝国征信)
三、2023年值得注意的动向
1. 建筑业的破产:时隔8年再次超过1600件
2023年建筑业破产件数为1671件,比上年增长38.8%,自2000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率超过三成,时隔8年来再次超过1600件,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北海道地区因原材料涨价、劳动力短缺等引起的破产案件激增,九州地区出现了与大型再开发项目、半导体投资相关项目有关的案件,部分企业在原料采购和人力保障方面面临资金短缺。此类破产案件前景不明,对地方经济会造成何种影响,尚不可知。
建筑业破产激增的背景,主要是原料涨价、劳动力短缺等导致的建设成本上升。在承包价格未提高的情况下,原料涨价的局面持续,总包和各分包方的收益减少,加之人力不足,工期拖延的情况时有发生。伴随着完工日期的后延,各分包方乃至实际施工主体的资金流也受到影响。即便部分企业通过资金临时周转方式解决短期困难,但企业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匮乏,即便能获得新的订单,但手头现金已经不足,出现了“黑字破产”的情形。此外,据统计,2023年因人力不足而引发的破产案件为260件(上年为140件,增长85.7%),这一现象在服务业(特别是软件开发、IT产业以及其他人力派遣相关行业)、运输业、通信业较为突出。
尽管存在价格转嫁和工期调整等制度,但2024年4月即将施行新的物流驾驶员加班时间上限制度,建设成本进一步上涨、破产案件数量继续增加的可能性比较高。
2. 僵尸企业猛增,“零零融资”相关破产增加
根据2023年末相关调查,2022年度日本僵尸企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数量达到25.1万家,仅次于2011年的27.4万家。僵尸企业率跃升至17.1%,同比增长3.6%,创历史最大增幅。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要求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延缓债务偿还期限的法案通过。2011年度“僵尸企业”增加到27.4万家,之后逐渐减少,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减至14.8万家。从2007年度开始有相关统计以来,目前的数据仅次于2009年至2011年(17.2%至19.8%)的水平,相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10%)快速上升。
2023年“零零融资”(新冠疫情期间政府为扶持企业而推行的“实际无利息无担保贷款”)相关破产有651件,是2022年的1.7倍,是202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据统计,2020年仅15件,2021年168件,2022年386件。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2年9月末,“零零融资”已经实施约245万件,融资总额达到43万亿日元,这种融资在新冠疫情期间曾缓解了企业的资金流困难,但企业目前普遍面临难以偿还的问题。
3. 上市公司破产案件再度出现
2023年日本上市公司破产案件1件,即Proroute丸光株式会社(原文:プロルート丸光株式会社)会社更生案(详见后文)。日本的上市公司破产在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时达到高峰(33件),此后,在“安倍经济学”以及事业再生ADR等庭外重组程序得到活用等背景下,上市公司破产案件有减少的倾向。日本上市公司的破产案件,2020年为2件,2021年为0件,2022年和2023年各1件。与此对应的是,日本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2020年为57件,2021年为86件,2022年为77件,2023年为61件。
近来其他进入破产程序的上市公司包括:被中国山东如意集团收购的服装制造商RENOWN株式会社(东证1部,2020年11月破产清算)、因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而被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强制调查的Nuts株式会社(JASDAQ,2020年9月破产清算)、因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被处罚的TELLA株式会社(东证标准市场,2022年8月破产清算)
四、2024年的预测
1. 能登半岛地震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须引起关注
2024年元旦,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最大震度7级的地震。截至1月9日,本次地震共造成超过200人死亡。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能登地区企业数量为4075家,地震给该地区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建筑业、传统工艺与观光业、电子产业等。并且,这种影响不限于本地企业。以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2016年熊本地震为例,由于交易相对方受到地震影响,相关原材料的供应出现困难,甚至引发了连锁破产。灾区居民的安定和生活重建是灾区最优先的考虑,而产业的复兴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种经由产业供应链的影响会传导给全国其他地区的企业。
2. 须注意金融监管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鉴于2023年5月日本政府已将新冠肺炎降为日本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第五类传染病,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化势在必行。2023年11月,日本金融厅发布公告称将于2024年春季对金融机构监管方针进行改进,金融机构将从过去新冠疫情期间的资金周转支持转向以企业事业再生为重点的资金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似乎难以像以往那样轻易接受简单的还款条件变更或借款替换。尤其是在新冠流行之后,金融机构对还款条件的更改可能性会变得更低。过去不少金融机构将疫情期间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视作“正常企业”,坏账准备金明显不足,今后,金融机构要对企业经营危机采取更早、更积极的先兆管理,并积极提出有利于企业再生的措施和方案。相关媒体称,这一改正不仅是着眼于陷入债务过剩企业自身的危机,更多是着眼于社会整体经济安定的考虑。
另外,面对“有利息的世界”,日本银行有可能在2024年4月废除“负利率制度”。今后,随着零利率或利率的上涨,企业的融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除了应对“零零融资”引发的过剩债务偿还之外,还要面临物价上涨等问题,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将面临更大压力。
3. 预计2024年破产案件将继续增加,尤其是4月起
在2023年11月日本帝国征信开展的一项关于2024年经济景气预期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万多家企业提交了回答。其中,12.8%的企业选择了“恢复”,42.1%的企业选择了“保持现状”,20.3%的企业选择了“恶化”,24.8%的企业选择了“不清楚”。对于2024年影响经济景气的因素,排名前五位的包括原材料涨价、劳动力短缺、日元贬值、物价上涨(通胀)、银行利率上升。
为改善卡车司机的工作条件,日本政府发布《工作方式改革相关法案》,从2024年4月起,物流业卡车司机每年加班不得超过960小时。面对既有的人力短缺和人力成本高企等压力,2024年4月起将适用的加班时间上限规定,无疑将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限制,这一问题被日本社会称作“2024年问题”。
另外,“零零融资”(实质无利息无担保融资)的偿还从2023年7月开始,2024年4月将到达高峰,面对沉重的偿债负担,预计年末选择停业的经营者将增加,破产案件件数将进一步增加。
五、主要破产案件
1.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原文: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特别清算案
位于日本兵库县姫路市的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于2023年9月19日向神户地方裁判所姫路支部提出特别清算的申请。截至2023年8月31日,公司负债约为5836亿日元。
2004年10月,当时的日立显示器株式会社出资设立日立液晶TV显示器株式会社(公司的前身)。2005年1月,公司成为日立制造所株式会社、东芝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合资企业。公司主要为各大产商提供高清广角IPS液晶面板,公司在2008年3月期(注:3月期,即以3月作为财务年终结算月)的销售额达到了1523.93亿日元。
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公司财务出现赤字,2009年3月期就已经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状况。2010年,公司成为当时的松下株式会社的子公司,作为松下集团的液晶制造部门,2013年度具备1500万台32型显示器的产能。公司不仅生产松下的产品,还接受其他公司的订单,包括液晶显示器的半成品。
2016年9月末,公司宣布退出电视液晶面板的制造,逐渐减少产量。近年来公司开始转向收益更可观的平板电脑、信息通信或医用显示器、车载导航等产品的制造,同时关注4K、8K等高画质面板的制造。但公司并没有摆脱危机,资不抵债的情形进一步加重。鉴于经营难以为继,公司于2019年11月停止生产,并于2023年3月末停业。2023年3月期的销售额为110.73亿日元,而赤字高达37.47亿日元。
2. GAIA株式会社(原文:ガイア株式会社)等七家关联公司民事再生案
GAIA株式会社成立于1984年9月,注册资本金为16.7175亿日元。2023年10月30日,GAIA株式会社和其他六家关联公司向东京地方裁判所提交民事再生申请,并获得了监督命令。GAIA株式会社的负债规模为943.5574亿日元,GAIA七家关联公司负债总额为1793.8558亿日元。
公司以GAIA为店名经营“柏青哥”(原文パチンコ,日本的一种弹珠赌博游戏机)连锁店,通过积极开设连锁店,成为业内头部企业,2006年5月期的营业额约为5853.5亿日元。但是,由于客户人群减少、分店增加,加之2011年时任董事长涉嫌违反兴奋剂取缔法被警方逮捕、2012年东京国税局对公司隐瞒收入等问题展开调查,2017年5月期的营业额降至2873.65亿日元。
此后,公司为提升运营效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出售了部分游乐设备和不动产,取得了一定的增收,2019年5月期的营业额回升至3208.6579亿日元。但另一方面,金融借款的偿还仍然存在问题,财务状况需要改善。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来店客数减少、部分店铺休业,营业额急剧减少。尽管公司通过申请金融机构援助、变卖不动产、分期缴纳各类税费等方式勉强维持资金周转,但业务未能改善,2023年5月期的营业额减少至1895.4291亿日元,集团层面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达到赤字65.7538亿日元。到2023年10月,公司资金筹措和债务清偿都已经无法实施,因而启动本次民事再生程序。
3. FCNT株式会社等三家关联公司民事再生案
2023年5月30日,以Arrows、Rakuraku等系列智能手机而闻名的FCNT株式会社,以及两家关联公司,向东京地方裁判所提交民事再生申请。
FCNT株式会社设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金为91.965亿日元,住所地位于神奈川县大和市。另外两家关联企业分别是作为制造基地的Japan E.M.Solutions株式会社(原文:ジャパン・イーエム・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简称JEMS)和FCNT的母公司Reinowa控股株式会社(原文:Reinowa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JEMS是智能手机的制造公司,在2018年6月富士通集团的手机业务重组时,JEMS通过公司分立的方式从富士通配件株式会社受让了相关业务,同时公司的股权从富士通转让给Polaris Capital Group。Reinowa控股主要是持股平台和融资平台,FCNT和JEMS为Reinowa控股的部分债务提供了保证。
FCNT株式会社的债权人约有300名(债务总额约872亿日元)、JEMS的债权人约有360名(债务总额约613亿日元)、Reinowa控股的债权人约有24名(债务总额约290亿日元),三家公司的债务总额约为1775亿日元(含保证债务)。
2018年1月,富士通集团将手机业务剥离,出售给投资基金Polaris Capital Group,由FCNT承接了原富士通的手机业务。此后,在Polaris Capital Group的主导下,Arrows、Rakuraku系列相继面世,并启动了手机的销售业务。因继承了原富士通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业务,Arrows系列手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面向老年用户的Rakuraku系列手机因操作较为便利而在市场上受到欢迎。2021年3月期,公司的营业额约965.39亿日元。数据显示,FCNT智能手机2022年在日本市场市占率达到10.3%,紧次于苹果、夏普。
尽管有着较高的业内知名度,但国内外同行竞争激烈,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廉价产品,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不振,加之商誉摊销等原因,尽管2022年3月期的营业额为843.55亿日元,但公司自设立以来已经连续5年赤字。此外,由于日元贬值、全球半导体产量不足、贸易摩擦加剧等原因,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公司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业务受到不利影响。
4. UNIZO控股株式会社(原文:ユニゾ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民事再生案
UNIZO控股株式会社于2023年4月26日向东京地方裁判所提起民事再生申请,同日地方裁判所发出保全监督命令。公司负债总额约为1261.98亿日元。
公司成立于1977年5月,注册资本金约为320.62亿日元,系集团控股公司。集团名下有Hotel-UNIZO、UNIZO-Inn等多个酒店品牌,同时还开展楼宇出租、高尔夫球场运营等多元化业务,并采取积极投资进一步扩大业务版图。2009年6月在东证2部(当时)上市,2011年1月变更至东证1部,2015年7月从常和控股株式会社变更为现名。
集团在2019年3月期的合并报表营业额为560.53亿日元,当期净利润为119.3亿日元,仍保持着不错的业绩状况。但2019年7月,日本旅游业头部企业HIS株式会社宣布对UNIZO进行TOB(Takeover Bids,即要约收购),公司股价急剧上涨。此后,由美国的投资基金、UNIZO控股株式会社部分员工共同出资设立的Chitocea投资株式会社以2050亿日元实施了EBO(Employee Buyout,即员工收购),公司随后于2020年6月退市。
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住宿需求减少,酒店业务经营恶化。社会融资和金融借款的财务成本负担加重,2020年12月UNIZO控股株式会社的信用评级下调,引发关注。此后,公司通过变卖不动产等方式偿还金融借款,以缓解资金困难。同时,公司开始考虑适用庭外重组,通过一系列协商和谈判,公司初步认定在2023年5月将无法偿还到期的100亿日元无担保社会融资,于是,公司与日本产业推进机构株式会社(简称NSSK)达成了协议,将在NSSK的支援下启动民事再生。
根据最新报道,UNIZO控股民事再生一案的债权人为115名,债权总额为721.8843亿日元。其中,100万日元以下部分将全额清偿,超过100万日元部分的清偿率为20%,再生计划草案的投票截止日为2024年3月6日。
5. Proroute丸光株式会社(原文:プロルート丸光株式会社)会社更生案
东京证券交易所标准市场上市公司Proroute丸光株式会社创业于1900年,是有着超过12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公司以小型服装店为主要客群,实施会员制的服装批发业务,其店铺以自助服务为特征,销售商品包括以女性为目标客群的服装、杂货、家居用品等,其供应商包括国内外约1000家企业,1993年3月期的营业额高达530.2308亿日元。
虽然公司于2004年12月在当时的东京证券交易所JASDAQ市场上市,但面对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服饰行业整体低迷等外部影响,公司营收逐渐减少,2019年3月期的营业额为90.8477亿日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业绩进一步恶化,2023年3月期的营业额仅为40.3717亿日元。
2023年4月,公司不当受领国家雇佣补助金的问题被曝光,原社长因不当受领补助金和粉饰报表等原因引咎辞职,据此,审计机构无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发表意见,目前公司处于无审计机构的状态。2023年10月,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以涉嫌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为由将公司相关负责人逮捕,后相关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因公司表示无法按时提交2024年3月期的二季度财务报告,东京证券交易所为其标注“监理(确认中)”警示,如无法在12月6日前提交,公司将被退市处理。
在最后提交日到期之前,公司于2023年12月5日向大阪地方裁判所提交会社更生申请,同日得到了保全命令和调查命令。2024年1月5日,大阪地方裁判所决定受理会社更生程序,1月6日,东京证券交易所作出退市公告。
公司债权人约990名,负债总额约为27.03亿日元。公司目前仍在持续经营,并发布了投资人招募公告,力求尽早选定投资人,实现再生。
公号主编   任一民
责任编辑   徐雅婷
公号编辑   刘子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