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情况似乎鲜少被提及。在日本,每年因温差造成入浴中猝死的人数,竟然是交通事故致死的数倍之多。
这一数据来自厚生劳动省研究班一项于2012年10月~2013年3月进行的调查推算,其结果认为,日本全年全国死于「大温差」相关的入浴时猝死的人数可达1.9万人/年,倘若与2021年交通事故死亡数2636人相比,大约是7.2倍
图源:西部ガス
除此以外,众多研究也显示,入浴中猝死人数与气温成反比。在气温较低的12月~2月最多,且越是高龄者,越不擅长应对这种温度的变化,85%的死者为65岁以上。摔倒后未导致死亡,但留下瘫痪、半身不遂等后遗症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潜在的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气温差致使人体血压上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如心梗、脑出血等)疾病造成的,在日语中有个专门的名词来表达,叫做ヒートショック(热休克)
家庭中出现的热休克最容易发生在冬季,从暖气充足的房间移动到没有暖气设备的更衣间、浴室时,人体为了应对寒冷血压上升,入浴后身体变暖,又导致血压骤降,便容易产生虚脱、休克的危险症状。
图源:AiHOME
预防的方法,自然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温差。也有人说,装个匹数大点的空调一直开着不就好了?日本电费却是令人吃不消的!
各大电力公司电费暴涨成为日本社会当下最深刻的话题之一。而随着新一轮「十年一遇」的强烈寒流本月袭击日本列岛,将气温带至零下,调整电费一事的另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了——
1月23日,东京电力宣布已向经产省申请电费上调,预计从今年6月1日起大部分家庭的管制电价将平均提升29%!这对于那些没有进行断热工程、一直依靠空调持续高强度运转取暖(制冷)的公寓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图源:日経新聞
所谓「高断熱·高気密化」是日本现代住宅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 缩小室内各部位、各房间的温度差,改善冬冷夏凉的居住环境
  • 优化空调运转效率,降低电费开销,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 有效降低热休克 · 热中症风险
  • 延长建筑体使用寿命,预防结露和结构腐蚀
图源:iSover
日本不动产市场中流通的二手房约有5000万户,其中没有做断热的占约35%
从1980年到现在,国家阶段性地提高了包括屋顶、地板、墙壁、门窗等部位在内的住宅断热标准。但是,真正能够达到最新节能断热标准(2016年标准)的住宅仅占8%,大多数日本人还是生活在没有温度屏障的二手老房里的。
图源:re-model
如果是新筑房屋,在设计本身上就考究得多了。比如将水道配置在住宅的中央部而非北侧;浴室、厕所与寝室相邻以减少移动距离;选用高断热型门窗等等。采用地暖的新筑公寓也大为流行。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需要在日购房者了解。日本从2003年起,建筑基准法要求新筑住宅必须安装24小时换气系统——这也是高断热 · 高气密新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源:近鉄不動産
房龄稍久的二手房也建议进行断热改造。比如在地板、墙壁、天花板中加入断热材料,添加内窗等等;预算有限的话可以逐步进行,优先从客厅这种逗留时间较长的房间开始,逐步推进至浴室和厕所周围。
图源:re-model
医学专家介绍,相对稳定的室温,对于起床时人体血压变化能够起到明显改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病情延展。而室温低的住宅中,胆固醇值超过标准范围、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膀胱活动也会异常,容易起夜影响睡眠,并且增加中老年摔倒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在2018年公布的住宅与健康指南中明确提出,保证健康的最低室温为18℃
图源:馬渡ホーム
我们虽然在日本旅行、就餐时很少会觉得有冷的时候,但实际上,日本住宅的绝热性能改造在与同气候带的中国、韩国、意大利、美国加州等地相比时是相对落后的。
马首是瞻的英美在这方面具备更为深入的规范。比如英国从2016年开始要求出租住宅的所有者不可以拒绝居住者要求进行断热工程改建的要求,从2018年开始节能等级达不到E级的建筑物禁止出租,G · F级性能的建筑必须进行断热工程改造或者拆除等等。
图源:馬渡ホーム
在全球气候越来越异样,能源危机也日趋激烈的新时代之中,日本的住宅断热革命,恐怕会为社会存续带来更加重要的影响。或许此番电费大幅上涨,除了能源不足的原因以外,也有为极力普及的住宅太阳能发电和更为强硬的断热政策铺路之意吧。
咨询日本房源 请添加文末二维码
- END -
详询东京·大阪房源
请添加图中二维码
联系方式
微博:@不动产人
微信:jm0916817
小红书:@东京新青年办公室
更多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