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发现,在一条夫妻吵架的短视频下面,他和老婆的评论区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言论。他的评论区下面,支持男性的观点偏多,而在老婆的评论区中,支持女性的评论刷了屏。
/在某视频平台中,一些观点性视频下方,基于用户差异,评论区显示的高赞评论不同/
/图源微博@会玩君wpgmedia/
这让人意识到信息茧房的严重程度早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无独有偶,在本月,堪称中老年“养老金杀手”的网红秀才账号被封。但不少人实际上在秀才账号被封时才通过新闻知道有这样的人。
微博名为“梁州Zz”的网友通过不同账号体验了短视频平台信息茧房的“先进”程度:他使用新的账号搜索同样受中老年用户喜爱的网红“一笑倾城”,并在一小时内不停地给同城中老年内容点赞以此调教自适应算法。一段时间后,他的首页接收到9位老年人集体连麦打擂台赛的直播间推送。
“他们的聊天内容也很简单,中年女用户问大爷,‘今天出门了吗?喝了什么茶?’大爷一一作答,并询问她那边的天气如何,说这几天下雨,村路泥泞,不好走,你腿脚不便,尽量少出点门。”通过这样的互动上票,其中一位大爷一把擂台赛也能赚得300多元。
“这是我从未想象到的新世界。”这位网友感叹道。因为他再使用原本的账号进入这位大爷的主页,发现评论不再是中老年女性的问候,转而是一些介绍性话语。
以我们之前对兴趣推荐算法的理解,或许只知道平台是为了给我们推荐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而去了解我们的兴趣。但是很显然,现在这样的“了解”正在变得越来越具体:
从你的兴趣大类,到你想看的细分类,再到你想要看到的观点。
人最善于接收和自己相近的观点,这会让大脑变得简单和快乐,因此,你滑动短视频的手很难停下来。于平台而言,这种方式也最容易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
可是,每当我们打开手机,以为能看到海量信息和故事时,我们已经想错了——你能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一种观点或是视听习惯演化的信息重复。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困在信息茧房中。
/NYT/
碎片化信息与信息茧房
2006年,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他的《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即在信息传播中,公众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信息,因而信息结构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久而久之会置自身于蚕茧一般的狭隘空间。小群体中的人只选择自己偏爱的交流领域,经时间累积逐渐形成趋同的风格,而各个群体间,则有话语隔闳、沟通障碍,由于化明显而导致认同困难。
在书本发行的年代,大数据算法尚未兴起,桑斯坦将造成信息茧房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个人选择。而今,内容网站的个性化分发推送机制正在加剧这一现象。通过算法,内容平台可根据用户浏览过往,不断“猜你喜欢”,并推送相关内容。这种站在受众立场,投其所好的方式,可以使受众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平台很懂你,时间久了,人的认知就会越来越固化。
此外,我们摄取的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毫无疑问这是更适合多数人汲取信息的形式。因此,我们能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十年,我们接收到的主流信息的方式从长剧变为短剧,从书本变为段子,从长视频到中视频直到不超过一分钟的短视频。
当汲取信息的方式变得越轻易,我们也会逐渐更难适应长篇幅的信息,也会逐渐更难思考复杂议题。你所看的构成了你,但你所看的又都只是你预期希望看到的,这些信息就编织成牢笼,让你不再能看到和想到过去你不了解的事物。
长期困于信息茧房的社会中,思考和观点会变得越来越统一和两极化,个体也会越来越没耐心接受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事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觉得如今社会戾气重,网络暴力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
C计划L8级思辨阅读课程用书
今天我们想介绍一本科幻小说《华氏451》,在这本书所描述的世界中,因为种种社会原因,消防员的职责从救火变成了纵火,而他们要焚烧的就是书籍。在这个世界里,媒体娱乐的影响被放到最大:广告牌越做越大、每间房的电视也不再是电视,而是媒体墙,甚至一间房的三面墙都可以播放交互性娱乐内容。人们的大脑被各种娱乐信息塞满,他们唯一不能做的事就是阅读……
这本书的初版写于2005年,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书中描绘的部分所谓科幻的场景,其实已经存在于十八年后我们的世界里。但是,长期沉浸于自己想看的、最易接受的事物中,人真的能更快乐吗?通过阅读这本寓言性质小说,你可以找到答案。
/NYT/
编号451
那个烧书的消防员
“你快乐吗?”
在书的最开始,一个路边被人视为精神病人的女孩这样问消防员。消防员一脸错愕,他想不出有什么让他不快乐的。他的职业稳定,每天接到举报电话出警焚书就好。
“你知道从前的广告牌只有二十英尺长吗?但是现在的汽车开得太快,他们不得不把广告拉长,这样才能给司机留下印象。”女孩问。
“这我还真不知道。”消防员说。
“我打赌我还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清晨的草叶上有露水。还有,如果你仔细看的话——月亮上有个人。”女孩继续说。
消防员沉默了,因为他真的很久没看过月亮了。
此后女孩经常陪消防员散步,过了一阵子她却消失了。也就在消防员疑惑女孩去哪里的时候,他碰到了更大的意外——他在焚烧一栋房子的书籍时,房屋主人不愿意离开,留在了燃烧的书籍中,和那些她爱的书一起化为焦炭。
结束那天的工作后,他在家里的床上躺了一天不愿意去上班。他觉得他病了,他真的烧死了人,但是他的夫人却觉得那个人私藏书籍是该死的。隔天,他的上司来到了家里,和他继续说着焚书的意义,说服他让他振作起来。
“你一定记得当年你们班上特别聪明的那个同学吧。背课文、回答问题比谁都积极,其他同学就干坐着,心里暗暗恨他。人们并不是生而自由平等,‘人人平等’是后天制造出来的。人人都是彼此的镜子,这样人人才会快乐。所以,隔壁房子里有一本书,就等于有了一把上了膛的枪。必须烧掉。弹药一定要拿走,天知道谁会是那个饱学之人的目标?那种人我一分钟都忍不了。”上司说道。
“说到底……人们要的是快乐对不对?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享受、为了快活、为了刺激吗?记住,蒙塔格,我们是‘快乐男孩’,我们是一堵城墙,抵御那一小撮妄图用冲突的理论和思想使大家不快乐的人。”上司教育着卧病在床的消防员。
/NYT/

娱乐至死的时代,快乐吗?

在这样的制度下,《华氏451》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首先就是人们对娱乐越来越依赖。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各类比赛充斥着生活,人们不是在筹备就是在参加比赛,挥发着他们无处安放的精力。信息变得极具碎片化填充他们的每一分钟:书籍等复杂信息都被嚼碎了,只为填满两分钟的书评;放映速度被加快,所有的东西都被压缩得只剩仓促结局。
媒体延伸到所有的墙面,世界不再给人无聊的时间,所有的信息都在抢夺人们的注意力。消防员的夫人就是一位把媒体墙上能和她互动电子人称为家人的人。当消防员夫人和她的闺蜜们发现消防员藏了书,夫人哭了,她害怕的是消防队会来烧掉她的房子,把她的“家人”烧掉。当人们在谈论选举与候选人的时候,讨论的不再是个人能力和政见,因为他们识别不了。转而讨论的是候选人的长相身高……
我们的消防员主角慢慢停下火把开始思考这一切:“我没法对媒体墙说话,因为它们总是对我吼叫,我没法跟我老婆说话,她总是听媒体墙的。我们拥有能使我们快乐的一切东西,可我们并不快乐。”
但可悲的是,他也开始意识到,现在消防员出警也很少了,因为人们已经很少主动读书了。当人们不再阅读和思考的时候,自觉“安居”于信息茧房,这件事本身比把书烧了更可怕。
这本科幻小说的描述,不少现象也能照射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当我们看见地铁上、聚会中、街头、床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手机里,而手机的算法还为每个人编织群体性的信息茧房的时候,其实最可怕的事已经在逐步发生了。
有多少人已经许久不再拥抱,倾诉,包容,去深度理解与思考了?又有多少人其实已经很久不再去关心周围信息茧房外的世界了。

创造力诞生于乏味、苦痛、艰难

当一个人停止思考,他也停止了创造。这是汲取碎片化信息与安居于信息茧房最大的危害。
/ 访谈节目《十三邀》嘉宾陈冲 /
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许知远曾经采访过陈冲。这位生于60年代的表演艺术家如此评价当代人:他们很矛盾,他们不喜欢逢场作戏,喜欢生活的某种真实。但他们又很爱用P图软件,仿佛一切事物都变得更光滑,缺少一切关于真实的粗粝
随后,她也谈到了手机时代的弊端:“每个人的头脑,每一秒钟都可以被不同的光线、声音刺激。这些让你没有机会去感受单调.“
而要命的是,创造力便来源于单调,一如疼痛让人清醒一样,创造力也正是枯燥时刻人们开始用想象力去弥补的那部分。
与《华氏451》不同的是,我们的时代没有烧书的人,也没有这样的消防队。图书馆依旧立在那里,书籍仍旧是通往目的地的钥匙。如果我们不去阅读,不去思考,我们都适应了碎片化的、带有信息茧房性质的信息封锁。烧书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本文介绍的书籍也被收录进C计划L8级思辨阅读课,我们在这堂课中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华氏451》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的异同,让孩子们更好地正视过度娱乐与沉迷的危害,更好地理解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考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撰文|大麦
排版|番茄
编辑、校对|袁振、许呢呢

最新课程
C计划思辨阅读课,可以引领孩子从阅读、思辨中逐渐掌握思考工具,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想让孩子——
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
会选择,负责任
  点击下方图片,来体验我们课程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
添加客服
微信咨询

回复[独立思考]可领取礼包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