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位北大毕业的已婚女性,作为B站有很多粉丝的up主,采访了日本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视频出了圈,有几百万点击,也受到很多批评,比如up主问上野千鹤子“你为什么不结婚呢?是被男人伤害过吗?还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呢?你觉得自己是自私的吗?”。
今天我想聊聊,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理解性别平等的人,或是伤害女性的人,其中有男性有女性,该批评还是该包容?
一些人感到三位女性的提问有的愚蠢,有的让人感到被冒犯,她们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太浅,体现出高知女性对性别问题的无知。
另一些人可能觉得女性间不应该相互攻击,不要再提高对女性的要求了,应该对up主宽容一些,我最近带大家在读的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的书信集《始于极限》,书里就说到,男人们习惯于把女人们“分而治之”,让女性互相攻击
还有一些人可能和三位up主有相似的理念,可能觉得女性主义者们太敏感,让人感觉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这样的女性主义怎么能走得远呢?
怎么看这些不同的观点呢?该批评还是该包容?说说我的三个原则,三者也是相互关联的,完整的思路我放在结尾的图里。
/ 点击观看视频版 /
第一个原则,区分私领域和公领域,对私领域尽量不评价,对公共言论和政策多评价
一位女性选择是否恋爱、结婚、做全职妈妈,和谁结婚,这是她自己的事儿,如果她没有向我求助,没有面临家庭暴力这样违法的问题,我觉得不要去评价,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别人的处境,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
如果是你的伴侣、父母,他的个人选择伤害到你了,那要去观察你的内心,你觉得是小事儿、能接受的可以尽量去包容,大事儿、不能接受的尽量去沟通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但如果涉及到公共领域,就不一样了。比如B站up主或者公众人物在公共平台表达观点,或者企业或学校里有权力的人表达观点、做出决策,或者涉及家暴、强奸等违法行为,或者政府公务员制定政策,这些会被传播、会影响很多人的观念、甚至命运,就像这个up主的视频,不管话是男性说的,还是女性说的,都值得讨论、评价
进一步说,个人的粉丝越多、权力和影响力越大,那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大,以前我也批判过咪蒙、Ayawawa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点击阅读:《为什么人们劝不动Ayawawa的粉丝》《我挺你,但对错同样重要》
第二个原则,在公领域,尽量跳出个人的言行,多看到社会现象,多批判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
比如三位up主采访上野千鹤子,背后体现出高知女性可能也对性别问题知之甚少,对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没什么概念,所以up主提的问题主要是她们的个人的婚恋困扰、对上野千鹤子个人的八卦,说到不结婚,就想到被男人伤害、被父母影响,但是不会想到婚姻制度的问题、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这其实也反映出教育的问题,反映出公共舆论环境不开放、讨论质量低,网络暴力泛滥,反映出整个社会在方方面面常常强调向个体追责,却很少对社会结构做反思,大家多看看语文课本,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很多人不懂,社会结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野千鹤子在书里也说,“不否定个人的能动性和多样性,但也不为结构性压迫开脱”。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学的,我们一直给孩子们讲批判性思维,讨论不同主题,也是在做这个事儿。
在这样的公共讨论里,该怎么对待个体呢?看个人的影响力和角色
面对受害者,比如遭受了性骚扰、家暴的人,关键是不要谴责受害者,不论她们是不是有错
那像这些up主,一方面普遍意义上来说,她们也算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她们的言论可能也会对性别平等、或某些女性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也有点像《始于极限》另一位作者铃木凉美原来的处境,我们看上野千鹤子是怎么做的?就事论事、理性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帮助对方看到更复杂的结构性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她们成长
Ayawawa创立了商业公司和理论框架,系统性地教女性怎么取悦男性,这三个up主的视频这一个本身我觉得危害还是小得多,受到如此多的攻击我觉得也不太合理
当然,如果施害者造成的伤害更严重,比如实施了性骚扰、家庭暴力、或者运用权力、影响力造成很多伤害,那道德谴责、法律制裁都是重要的。
女性不被分而治之,不陷入互相攻击的关键,还是要去追问社会结构性的问题,社会不改变,永远会有施害者和受害者
第三个原则,关于表达方式,多以理性表达要求自己,不以理性表达作为别人抗争的前提。
理性表达,建设性表达,反思暴力,不人身攻击,当我要去批判,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理性表达也常常是更有力、更有效的,对别人的伤害也往往最小,我当然期望社会中更多人也能这样,我们训练人的批判性思维,关键就是学会理性表达。
但是更多的人可能能力上还做不到。
对于受害者,不要求受害者也要去理性表达,不谴责受害者。
对于为受害者发声的其他人,比如很多女性主义者,我觉得也不该把理性表达作为抗争的前提。我会看到一些表达可能比较偏激、对施害者进行人身攻击,面对这些,我还是会提醒自己,一方面,关注她们想说的内容,通过温和的提问,倾听她们想说的,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看到人身攻击的危害,但在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同时,不为施害者脱责、不为结构性问题脱责
我们每个人自己,倒是可以不断学习,如何像视频里的上野千鹤子,不论对方的提问是否有攻击性,她的回应温和、理性、犀利。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依然需要更多的理解、包容、倾听,我是一位女性主义者,希望每个人,无论男女,也都能成为女性主义者,追求女性与男性的平等的权利
作者:郭兆凡
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职高盛集团,后从事地震重建工作和教育创新研究。
 排版:呢呢
对《始于极限》感兴趣?可扫码报名参与共读
扫码立即报名
注:共读营不包含实体书
注:微信改版啦,想要文章不错过,
请星标C计划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