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文
很多人问类似问题,恰好我之前在微博有说到过,就扩展讲讲。

在我国这样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想全面了解一种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是很有挑战的。
就像你想知道一个大湖里的鲫鱼的数量情况,最准确的方法当然是把湖水抽干把每条鱼捞上来,再把鲫鱼捡出来数一下。之前新冠的全员核酸检测就是这种做法,但这耗时耗力,成本巨大,日常监测这样做没有执行性。
更有可行性的是根据鲫鱼的生活习性,判断哪些地方更有可能有鲫鱼,然后撒网,再在网到的鱼里把鲫鱼挑出来数,根据网到的鱼的数量以及鲫鱼的比例,来评估一个概况。
现在我国的流感监测就是类似机制。
我国的幅员辽阔,流感流行又受气候影响比较大,所以流感监测网络分了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
因为流感病人可能会因为发烧、咳嗽等不适去医院,监测网络选了一些医院作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这些哨点医院就类似于湖里的下网点。
下网捞鱼之前,我们会根据想捞的鱼去设计合适的网孔,以免把虾米、鱼苗也捞上来。流感监测也一样,给哨点医院门急诊的每个病人都做流感检测工作量和成本同样很大,不太现实,也要设计合适的“网孔”才更高效。
由于流感通常会发烧,而且可能有咳嗽、咽痛,所以捞流感这种“鱼”用的网孔是“类流感病例”,也就是体温38以上,并伴有咽痛或咳嗽任意一项就纳入统计,这些其实也是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流感可能性比较大的病人。
有发热、咳嗽、咽痛的疾病还不少,比如昨天文章里说到的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等等,用“类流感病例”这个标准,是有可能把这些“鱼”都捞上来。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类流感病例”里有多少是真的流感,那就要靠流感病毒检测了。
实际的流感流行水平,是结合“类流感病例”的总数,以及这些病例的样本病毒检测确诊了流感比例来判断的,把这两个数据和往年同期水平一比较,就知道当前的流感流行水平是否异常,而且类流感病例的比例还可以反映整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水平。
比如在一家哨点医院一天门诊1000人,其中有90个人有发烧+咽痛或咳嗽其中之一,则“类流感病例”占比为9%。
如果这90个人的样本检测发现有45份流感病毒阳性,则阳性数%为50%。
如果这两个数据都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说明当前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和流感流行水平比较高,就像上面最新一周周报里的两张截图显示的数据那样,虽然比前期水平下降,但仍然是这4年同期流行水平最高的。
另外,由于人群规模很大,哨点医院的数量、密度如果过小,这些数据也可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实际的整体流行水平。由于流感有人群集中爆发的情况,爆发点是更容易被发现的,所以同期的爆发疫情数对判断流行情况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和广东报告的暴发疫情数最多,说明这两个省可能流行水平比较高。
而且当前流行的毒株也是有检测数据的,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流行的主要是甲流的H1N1 pdm09和H3N2。
我国的流感监测网络是按WHO的标准建立起来的,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有500多家哨点医院和400多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国家流感中心每周都有公布流感样病例比例、病毒毒株情况、暴发疫情数情况、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疫情等数据,所以流感的数据监测是非常详实的。
通过这个监测网络当然不能准确统计到全国当前有多少流感病人,包括那些在家自自愈的病人,但是可以判断当前流感流行的水平,以及流行的是什么毒株,甚至还可以预警一些不明原因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目前看流感的数据比新冠及其它传染病的数据也详实、细致很多。疾控中心公布的这些数据,不但可以让公众对当前流感流行程度有个大概了解,以采取打流感疫苗等防疫措施,还可以更好的理解一些疾控政策,一起参与疾病的预防,会很有意义。
当然经历了新冠这几年,我们很多人对疾控所有的数据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也不相信去年新冠感染潮时疾控公布的那些数据,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国家流感中心流感周报里的数据,不仅仅是因为它和新闻热度及“身边统计学”比较一致,而是它数据维度以及呈现方式很科学,而且我还发现怡禾的问诊订单数据波动和“类流感病例比例”的波动很同频。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信不信这些数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

相关阅读:
孩子或大人健康问题
都可点击下图问医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