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1,我们发现有很多关键词,重塑、恢复等等。后疫情时代,秩序打断后重构,人们对当下倍感珍惜。
寻麓书馆,自2019年4月开始运营,一直致力于构建人文交流场域,开馆近3年,举办超过300场交流会,以书籍为媒介,与超过20,000名读者产生链接
2019年,站在从无到有的更迭之年,诞生与城市共生的精神灯塔(点击回顾);2020年,身处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曾110次,与思想者同行(点击回顾)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台湾作家杨渡,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历史学家王笛,导演周轶君等众多名家都曾到此分享。
时间拨回2021年。这一年,于寻麓书馆来说,是自身探寻“突破”的一年,围绕“通识教育”我们不断梳理着多元切面,探索人文交流的可能性。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一起回望寻麓书馆的2021。
01
打造城市人文栏目
「 何为良好生活?」
三三·谈
 成都良好生活探索者访谈
“三三·谈”以本地美好生活为核心,特邀成都的良好生活思考者敏姐、王厂长、薛野、傅姐、余明旻为主持人,对成都的良好生活探索者发起提问。
主持人
敏姐   WorkFace全球创业者社群(成都)发起人、社群之都Chengdu 发起人、WF未来社群研究院创办人
王岳峰成都漆器厂负责人
江湖人称“王厂长”
薛野旷野路标学园主持人,实务学堂、日敦社幼师学院校董,自然之友首任总干事,西西弗书店创始人
傅晓岗人称“傅姐”、肯道尔中国特约导赏员、生活美学家公益人
余明旻人称老余、室内设计师、建筑撰稿人
 采访嘉宾
Vol.01  谭天   丸家及丸露营联合创始人
「谭天:三十岁以前都是迷茫的」

从社群、亲子教育、户外生活,看见良好生活可能性。

Vol.02 王亥   艺术家/设计师
「王亥:最不畏惧一无所有」
年少离家的“神童”,用个人历程,定义生活的不同呈现。
Vol.03 朱宪超  语言桥集团创始人
「朱宪超:走出自卑需要一个过程」
用百折不挠,呈现了小镇青年自我生活定义方式。
Vol.04 钟维兴  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
「钟维兴:摄影,人生旅途的另一种价值」
看见人文,以文化和艺术为解决精神层面所需的路径。
Vol.05 洁尘  作家
「洁尘:一个典型的成都主义者」
在具有游戏精神的成都,用自律与写作诠释生活之道。
寻麓·谈
良好生活的不同“切面”访谈
“寻麓·谈”以外地美好生活研究者为核心从心理健康、阅读、哲学、诗歌等不同侧面,展开漫谈,目前已经采访张进、张立宪等名家。
抑郁症与良好生活
“良好生活的核心其实是精神健康,或者说是心理健康。”“寻麓·谈”邀请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抑郁互助康复社区之一的渡过平台创始人张进,一起探讨了抑郁症——目前这个时代,比较普遍的困扰现代人的问题。
张进知名媒体人,2015年创办的“渡过”公众号,探索新型心理健康之路,现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抑郁症患者互助康复社区之一。

访谈中,特别加入读者视角,以期许看见不同个体的声音。
@傅姐
我眼中的抑郁症它不是病,它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一种情绪状态。所以,每个人都有抑郁的权利。
@林文萍
抑郁症像是生命中的一场危机,危难和机会同时是并存的,当我们应对完这个危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新生。
@邓红
它是一种失衡,一些心理的、化学物质的失衡,造成了情绪和心理的障碍。
@点点
和其它疾病一样,抑郁症是爱的附属品,希望大家能够善待抑郁患者。
 阅读与良好生活
以阅读为出发点,“寻麓·谈”邀请到了读库的创始人、中国最顶尖编辑之一张立宪(老六),探究阅读是否是实践良好生活的基本工具。
张立宪(老六) 2005年创立《读库》,意为“阅读的仓库”,主要刊发中篇非虚构文章,含括传记、书评、影评、历史事件等。被公认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之一。
访谈中,特别加入了读者视角,探出更多触角,吸纳个体的声音与思考。
@陈言
原来我是一个装修工人,以前是不看书的。了解寻麓书馆以后,开始接触这里的书,阅读量慢慢变大。
@华丽
我是麻醉医生,工作的地方是在手术室。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看书,偶然发现了读库之后,又重新捧起了书。
@卓杉
我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现在大学生阅读的氛围是匮乏的,想借这方面的探讨和学习,带给学生,点燃他们。
@许卓然
我是一名译者和编辑。我想通过对谈了解国内最顶尖的编辑,他对书和编辑工作有怎么样的见解。
特别感谢共创机构
首席共创
联合共创
联合支持
02
打破学科壁垒
共渡人文周末
2021年,“通识教育”仍是寻麓书馆的关键词,“尽管万象流动不居,生活本身到底是牢不可破,而且可喜可爱。”,在探索知识的心智活动中,了解自身与生活,感受学者的力量与滋养。
这一年,我们携手16位四川大学的重量级学者,通过4个周末,16场通识分享,与1700多人次一同打破学科壁垒,走向情绪与精神的深处,探寻心理与生命的奥秘,解读世界与其囊括的灿烂美学,共赏通识盛宴。
四川大学哲学系
徐开来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王红教授
四川大学英文系
石坚教授
四川大学
胡冰霜教授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赖洪亮教授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露露副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王彤伟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
与法医学院
梁伟波教授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罗哲教授
四川大学
杨晓琳教授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赵辉副教授
四川大学
詹石窗教授
四川大学
舒大刚教授
四川大学
王英梅副教授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诗颖副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邱昌建主任医师
我们邀请到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开来,就古希腊哲学,谈及“哲学的功能”;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詹石窗用“道与生活”,联通历史与现实,提供文化资养;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以“巴蜀世家与家训”为题,与读者一起在经典与历史中成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从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角度,阐述了中华文学的“瞬间与永恒”。
四川大学英文系教授石坚向读者阐释了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语言·文化·素养”
;四川大学教授杨晓琳与读者一同聆听并“走进交响乐”;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哲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了“领导力与影响力”;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授梁伟波以“超级警察”的身份,解密法医学。

川大学者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向读者呈现了不同学科的奥妙: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赖洪亮趣谈“数学思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彤伟从“语言学习与妙用”的主题出发,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了语文的内涵、特性和功用;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露露打开了“英语世界”,为读者解码中学英语;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赵辉从职业的“宏观视角”入手,分析了“青少年的IT教育”。
还特别开启了对心灵的深度探索:
四川大学教授胡冰霜,以“敬畏生命”为主题,讲述了史怀哲的医学、音乐与哲学实践;四川大学副教授王英梅与读者探讨了“心理学简史”;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诗颖则走进孩子的心理,与读者一同探讨“何谓良好教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邱昌建则鼓励大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共同塑造更好的自我。
●●●
03
在人文分享中
看见不同的思考
2021年,思想者的脚步不止,寻麓书馆期望以文化链接读者与城市的步伐也未停歇。
我们依旧如常,邀请到诸多洞见深刻的学者大家,于线上线下持续耕犁着知识的原野,构建起多元创造的平台,令思想自由且温柔地交锋。我们如常开启一年,一同探索、思考、创造,了解自己,与身处的庞大时代。
黄佟佟X宁远
“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想坐头等舱?”
4月24日“最懂女人心的专栏女作家”黄佟佟与作家宁远,与读者一起探讨了“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想坐头等舱”这个主题。
“头等舱”,只是一个隐喻,它是女性在自我成长过程中追逐的目标,女性在这个追逐过程中完整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这样一个时代给予女性的机会,而职业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刘晓蕾X李倩
“《金瓶梅》中的欲望都市和现代生活”
中国文学从来没有一部书像《金瓶梅》这样,如此全面而立体地直面欲望,物欲、爱欲、性欲、生存欲、成功欲交织在一起。
6月26日,作家刘晓蕾携新作《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与得到副总裁、语言学者李倩一起,带大家领略了这部伟大的“凡人生死书”。
吴琦X任宁X何雨珈
“在旅行中创作 | 《单读 26·全球真实故事集》新书分享”
在旅行中发现选题,是吴琦所在的《单读》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方式。译者何雨珈翻译了许多跨文化的著作,自己也善于寻找旅行的惊喜,而任宁则在旅途中写下了很多游记和思考。
这三位嘉宾,不仅是旅行的爱好者,也是旅行的受益者。6月26日,三位嘉宾与读者一同探讨了,在旅行中创作的可能性,旅行对他们带来的影响,以及疫情之下,他们在转变旅行的方向后,所拥有的新发现。
杨潇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新书分享”
1938年2月19日到4月28日,抗战爆发大半年后,“湘黔滇旅行团”徒步穿越西南腹地前往大后方;80年后,2018年4月8日到5月17日,36岁告别职业生活、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家杨潇,重启这趟1600公里的穿越之行。
7月24日,《重走》的作者杨潇来到了现场,与读者分享了这次奇妙的身体与时间之旅。
王笛X陆大鹏
“为民众写史的历史学家”
曾经的历史,大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在代际间传承的。但在现代学术体系建立之后,史学与文学不断分野,历史研究朝向科学化发展。叙事不仅不再作为标准的书写方式,甚至作为传统史学最显著的痕迹而遭到质疑和排斥。
12月19日,历史学家王笛教授、青年译者陆大鹏做客寻麓,从公共生活与微观视角出发,与读者一同分享了历史学家如何为大众写作这个话题。
这一年中,寻麓书馆也在拓宽边界,寻求共创
如“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系列公教活动中,我们联合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邀请环境学者张雪华,在“气候变化下的女性力量”分享会上,与读者一同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清流智库专家、人文地理作家华桦,围绕“蜀水文化”展开,生动讲述人文故事中河流文明与人类的关系,探讨“人水和谐”这一议题;野生动物摄影师邹滔以“野生动物在成都”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山野观兽之旅。
而在与
新经典文化
的共创中,作家伊险峰和杨樱分享了“一代人如何构建他们的知识、尊严和自我”;联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的分享中,资深记者卢跃刚、资深出版人汪家明、以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综合分社社长王竞以“下里巴虫”为主题,讲述了我们与昆虫的美丽邂逅。

读者们吸纳着星火,并以传灯人计划在云端的分享,将阅读的厚度与温度传播开来。
译者陆大鹏分享了“译者的成长与自我修养”;经济学博士方钦以经济学为切口打开生活,直面“人性”与“自我”的技艺;历史影像工作者徐家宁为我们揭示了“老照片背后的历史”;艺评人、专栏作家鞠白玉,与我们一起了解了“超级庸俗,超级欲望,超级贵”的当代艺术;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王弘治,从历史背景的共性出发讨论了“互联网黑话的流行,是语言的堕落?”;作家、编辑朱岳开启了“当寻找自己成为一场寂寞的游戏——《寂寞的游戏》分享阅读”。
王萌与王皎娇两位推理大拿编辑以“日本推理与中国推理的过去与未来”为题,分享了当下最好看的中日两国推理小说;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以“林徽因与北京古城”为主题,回顾了林徽因在北京的生活片段;互联网从行者June从“台湾电视剧的情怀”出发,分享了年轻人关注、喜欢的文化;同译者靳慧明、索·恩 | 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辑陈嘉瑜,与读者们一起阅读了《优雅变老的艺术:美好生活的小哲学》;自由作家陈思呈从疗愈自我出发,探讨了“叙述一件事,是怎么疗愈我们的”。
影视业从业人言一向读者分析了“为什么三分钟看不完一部电影”;南京大学副教授陈静剖析了计算文化中的小偷、骗子和强盗的三个角色的画像;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梁捷向读者讲述了“经济学是如何成为一门独立学问的”;历史学者姜鸣从研究出发,向读者铺开一条晚清海军的现代化之路;资深媒体人张修智分享了“一代文理兼擅的学人群体”的才情与故事。
媒体人维舟谈及“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并讨论了书是如何构筑起一个不受侵蚀的精神生活世界。
此外,我们还开启了助力读者在时代迷雾中拓展生命能见度的“能见度”栏目,在这一系列中,独立作家羽戈与成都在地学者蒋金晗,以个人的成长、写作与思考进行了交流;作家刘红燕与十年砍柴,就“大时代的普通人”展开了深度对谈。
04
从“我”到“我们”
看见生活的“孤岛”
2021年,书馆迎来了多位共创者,以共创为媒,链接社群,从“我”到“我们”,让“孤岛”相连,形成“岛屿”。
通过“驻馆主理人”计划,资深科幻编辑戴浩然发起了“星空读书会”;勇气由荒谬的生活探索者王珂发起了“勇气可迎万难读书会”;破风文化创始人王小贝发起了“亚洲书店巡礼”与“日本文化系列读书会”;野生读书博主甜菜“2021生命陪伴·家庭影像记忆”;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发起了“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音乐故事——川籍音乐人叶云川艺术讲座”;四川大学研究生业界导师王欢带来了“文人小说中的武侠情节——何大草《拳》新书分享”。
麓湖居民樊磊发起了“文化溯源系列:考古复原的四川/用地质的眼睛发现四川之美”;东亚史&日本古代史学者布彦隆之带领的日本史系列导师读书会;前媒体人上官乱带领的“女性困境的多种维度”读书会;专栏作家宋石男带领的“晚明转型中的世情与人性”读书会;裤姐观影团主理人李慕涵发起了《本来面目》观影会;独立艺术家吴江涛发起了“AC电磁感应”系列分享会;麓湖居民施济发起“教育可以改变社会吗”系列读书会。

通过“麓邻客厅”,鼓乐爱好者陈进邀请到太鼓演奏者叶松源老师开启“谈鼓论今”分享;麓湖居民河山信美发起了“「好好告别」阅读分享会/如何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江山风月,与子共适”等内容;麓客自然会会长何婉容邀请作家西门媚、西闪与画家曾朴发起“用绘画的视角写作——以「万物写生」的方式看世界”分享。
-
共同的2022
新的一年,立足于构建书馆与读者的链接寻麓书馆启动“开垦计划”,邀请更多的“资深读者”加入共创大家庭。
今年1月,我们举办了从“我”到“我们”人文工作坊,借助赋能官老万的引导,看见不同个体的“人文活动”需求,以交互方式展现实现路径,构建文化交流的想象空间。期待新的一年,我们一起持续的参与、共创、构建。
正如现场有资深读者提到“看书是为了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有多面不同的样子”,“从摆脱孤岛到建立共同体,有公共的价值”,“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别人”。


新的一年
寻麓书馆#资深读者招募计划已开启
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
参与小型深度交流会,共创优质内容
让人文与人文在这里相遇
灯塔,由此点亮
-
更多寻麓书馆资讯动向
添加寻麓书馆·馆助
了解更多动态
寻麓书馆·馆助
寻麓书馆
每周二至周日 10:00—18:00(周一闭馆)
15108261044(微信同号)
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大道南延线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塔楼处(从天府大道旁红色岩石阶梯进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