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见习记者 毛艺融
近段时间,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至少有9个省份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着重提到国有企业改革。
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为多个省份2024年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例如,广东提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河北提出,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2024年的工作安排各有侧重,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升地方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价值创造力,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从而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看来,国资国企要在持续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同时,保持企业发展的基本盘,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资国企将统筹安排进度、抓好推进落实,在重点难点任务方面务求取得突破。“我们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施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加大新产业新赛道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围绕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袁野表示,一方面,加快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另一方面,将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的重点内容,已有多个省份在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作出部署。
例如,辽宁提出,2024年将深化央地合作,对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吸引央企在辽宁设立区域总部,支持驻辽央企分公司改制为独立法人子公司;西藏则以明确“五权”为目标,着力推动国企“一盘棋”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整合。
无独有偶,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要求,围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其中特别提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央国企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市场中的表现愈发活跃。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24日16时,年内已有35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重组事件,其中18家为央国企上市公司。
朱昌明表示,在国企“一盘棋”的引领下,国有资本间尤其是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的壁垒将进一步打通,各地在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过程中,市场化整合重组有望成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流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成为地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借力金融推动经济增长 多地两会划定2024年工作重点
本报记者 田鹏  见习记者 毛艺融
1月下旬以来,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从已出炉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看,各地纷纷瞄准金融市场,借力金融推动当地经济建设跑出“加速度”。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
为了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多地瞄准政府引导基金,在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推出相关计划。
例如,浙江表示,发挥“4+1”专项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撬动作用;江西表示,更好发挥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北京表示,统筹用好各类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等。
近年来,随着基金招商模式升级和财政补贴转股权投资模式的推广,以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和专项基金为主要构成的政府引导基金愈发成为各地立足地区产业链、打造循环资金流的有效抓手。
不同类型的政府引导基金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创投基金是以投资科创企业股权为主,产业基金侧重于投资固定资产,专项基金多侧重于解决地方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过,这几类基金都有“股债联动”的投资方式,这就让其具备了相对的灵活性,也是市场中各类基金管理人和企业愿意接洽的一种投资人类型——在这种匹配度之下,政府引导基金自然有机会渗透到经济活动中去,进而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引导基金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扩大投资规模。”
用好专项债等工具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特色金融成为各地金融工作重点之一。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另一方面,用好专项债拉动投资,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为各地金融举措的关键词之一。例如,福建、辽宁、山西等地均提及,统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
支持小微企业、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也是重点之一。例如,西藏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山东提出,深化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建好金融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
对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运用也是亮点之一。山东提出,提高专项债使用集中度(有效需求);江西提出,新增信贷投放5000亿元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0亿元。
从各地专项债的投向领域来看,主要向保障性工程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在提升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灵活性的同时,有助于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例如,西藏提出,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新增专项债额度有望达到4万亿元左右、“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等因素推动下,2024年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望达到7%左右。
支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围绕资本市场,上海表示,配合推动科创板完善科创型企业发行上市制度;广东表示,加强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再融资及并购重组等方式满足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性愈加显现,这就需要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实现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可以充分借助其融资功能,推动自身快速发展,同时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进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在提升区域知名度、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等方面,会对域内经济起到“反哺”作用。
在此背景下,多地提出年内新增企业上市数量目标。例如,浙江提出,新增上市公司5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山西提出,培育30家以上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西藏提出,力争培育龙头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政府在鼓励企业上市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监管以确保市场的透明和公正,在注重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公司质量的培育。
图片 | 站酷海洛
制作 | 周文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