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智驾行业势能最大的两个标的。
李安琪
编辑李勤 杨轩
来源|启动PowerOn(ID:EV36kr)
封面来源大疆车载
智能驾驶行业两大实力玩家华为车BU与大疆车载,正在融资市场上暗中角力。
36氪PowerOn从多位行业人士处获悉,近期大疆车载已经收到比亚迪和一汽集团的明确投资意向,目前各方正在推进融资流程。PowerOn此前曾报道,大疆车载对外向投资机构的估值报价约百亿人民币。
PowerOn向比亚迪、大疆车载、一汽车集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与此同时,华为也将智能汽车业务事业部(“简称车BU”)分拆独立,子公司“引望智能”已经注册,并开放融资,首家投资方为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近日透露,双方的合资公司英文名暂定名为“Newcool”。为吸引更多车企加入,华为未来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将降到30%以下。也有行业消息称,华为和长安合资公司的估值达到上千亿元。
“这几乎是近几年来,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势能最大的两个资本标的,行业里不自研的车企投资部门,都得去接触研究下。”有投行人士向PowerOn直言。
投行也在激烈竞标,甚至有机构免收服务费,帮车企做财务顾问。
2023年,蔚小理与华为问界的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开城之战仍在持续对垒,压力也已经传递到老牌车企。比亚迪甚至组成了4000人的智驾团队发起追赶。
对自研能力不足的老牌车企而言,尽管有被夺走“灵魂”的风险,但华为车BU与大疆车载作为智驾技术第一梯队选手,是其绕不开的选项。
炙手可热之下,有接触两家公司的车企人士表示,不管是华为车BU还是大疆车载,都对慕名而来的财务资本兴致寥寥,更青睐能带来订单和客户资源的企业战略投资,“说白了,都想通过融资,圈住市场和客户。”
融资暗流
手握汽车智能化多项关键技术、有着全民品牌影响力,华为车BU开出了千亿元级别的整体估值。这也是华为筛选车企合作伙伴的门槛。
目前,长安汽车是明确投资华为车BU的车企。2023年11月26日,长安汽车宣布将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华为车BU下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业务、资产和人员,都将注入新公司。
2023年财报显示,长安汽车营收2424.5亿元,现金流同比增长超300%,现金流历史新高。有知情人士透露,因为资源雄厚,长安汽车是很明确要参与对华为车BU的投资,而且这可能才是长安战略布局的一个开端,后续还有一系列“买买买”的战略动作。
长安之外,华为也已经邀请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奔驰、奥迪、一汽等车企参与合资公司的融资。但华为车BU的高估值和抢手,也让车企犯难。如果投的金额和话语权不够大,后续在获得华为车BU的生产力时,可能难以占据上风。
有已经与华为车BU达成合作的车企人士表示,担心华为车BU的资源被挤占严重,正准备对大疆车载开展尽调工作。华为发出邀约的一汽集团,除了跟华为有合作之外,在融资方面也已经向大疆车载递出了橄榄枝。
甚至有知情人士回忆,实际上就在余承东喊话一汽投资华为车BU当天,一汽团队就在大疆洽谈合作,“公司楼下停满了红旗车队”。
值得一提的是,据PowerOn了解,比亚迪除了在推进大疆车载的投资流程,也曾有意接触华为车BU,但后者认为双方合作空间不大,进行了婉拒,双方未进入实质性投资流程。
华为车BU拥有品牌和技术的双重号召力,同时也有成熟的智选车渠道资源。这些都是汽车公司看中的。
PowerOn了解,有车企人士在合作中,也曾希望大疆车载效仿华为,能把车摆到大疆的门店里去卖。但可惜大疆无人机品类赛道垂直,很难做到像华为手机、电脑品类的品牌影响力与人群覆盖度。
因此,在融资市场,大疆车载采取了低调和实惠策略。

据PowerOn了解,大疆车载整体估值百亿左右,实际上如果车企带着订单资源去谈,“价格可能还更低”,对车企来说也是个更易出手的标的。
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拥有双目视觉、性价比等特性,还有自己的激光雷达以及产线,是业内为数不多同时兼具软件硬件能力的智驾技术公司,“可能在能力上,与华为差的就是芯片”。
目前大疆车载已经与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比亚迪、奇瑞等车企达成合作。
高阶智驾供应成稀品
当下,智能驾驶正在成为用户购车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能提供高阶的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量产功能的第三方技术公司不多。换言之,基础智驾供应相对过剩,而高阶智驾技术公司成为了稀品。
华为自2019年成立汽车事业部,其智驾技术实力与品牌影响力在业内都是头部水准。2023年华为更是通过问界、阿维塔等量产车型,将智能驾驶功能推至大众面前。
目前,华为主要通过三种模式与车企合作:单纯提供零部件;第二种是HI模式,主要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智驾解决方案。
比如问界、阿维塔上搭载的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搭载了192线激光雷达,在华为自研的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2.0和RCR(道路拓扑推理网络)网络2.0支持下,能够更好识别路面动态物体,可以不依赖高精地图智能驾驶,主打全国都能开。
HI模式一度让老牌车企感到不安,担心被华为夺走“灵魂”,但在蔚小理智驾百城压力之下,HI模式又逐渐被车企接受。目前HI模式合作车企品牌包括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
第三种则是智选车业务,向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产品定义、整车设计、渠道销售等,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问界、智界分别是华为与赛力斯、奇瑞合作推出的品牌。华为今年800多家的智选车门店,也为这些车型品牌而设。
通过独立分拆的方式,华为车BU的合作模式的确多元且灵活,得以打动更多车企。
而大疆车载则是依靠「性价比」吸引车企的注意力。大疆车载是大疆创新内部孵化的智能驾驶团队,2019年成立为车载BU。2022年10月,大疆车载业务从母公司正式剥离,成立独立实体公司“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而大疆车载成为卓驭科技的业务品牌。
目前,大疆车载已经推出新一代智驾方案“成行平台”。成行平台的一大特色是双目视觉,可以不依赖激光雷达,直接获得路面物体的深度信息,大大降低系统成本。
有业内人士告诉PowerOn,双目方案的难点一是算法,二是硬件。双目摄像头之间的硬件基线是固定的,但由于车辆行驶不断震动,导致双目摄像头之间的自动校正匹配非常难,“博世、维尼尔、大陆传统供应商也做双目,但良品率大概只有60%。”
大疆从2016年无人机产品上就开始使用双目视觉方案,量产经验颇多。此外,大疆车载还采用了德州仪器(TI)的芯片,“TI是一个客户等级分得非常严格的供应商,双方此前在无人机领域有深度合作。大疆在他们内部获得的支持力度最高,能够拿到业内最低成本的芯片供应。”
更重要的是,大疆车载的成行平台不仅支持双目视觉算法,还可以支持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的延展,灵活的合作模式缓解了车企被拿走“灵魂”的恐惧。
凭借独特算法方案与成本控制能力,大疆车载以低成本方案切入智驾市场,把量产方案落地到了五菱宝骏云朵、奇瑞iCar 03等车型上。
今年的CES上,大疆车载也展示了城区NOA功能,该功能基于单颗高通Snapdragon Ride(SA8650P)芯片,并且不依赖激光雷达。大疆车载表示,该功能将很快在合作伙伴的车型上量产。
智能驾驶行业历经多年发展,真正具备体系化量产能力的公司寥寥。有行业人士向PowerOn感叹,“卷了这么多年,能用高性价比方案做到大规模上车的,也就是华为和大疆车载”。
如今,两家公司同时面向行业开放,吸取资源,无疑会成为智驾技术走向普及和规模化的有力推手。
36氪旗下电动汽车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华为车BU和大疆车载的智驾角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