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在一群人中,读书最多的那一位,反应会稍微慢半拍,看起来有点「傻傻的」。

书籍给予人类智慧,读书越多本应越聪明,为何会有这种反差现象呢?一起看看答主们的分析。

为什么读书读太多反而显得傻?

答主:叶卡婕琳喵
书读多了,就不屑于占小便宜了,所以显得傻。
答主: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你谈论的那些恶俗话题,人家不想参与。
人家关心的事情,你根本没机会插不嘴。
完了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就给人一个读书读傻了的帽子,也是服服的。
答主:阿叶
这张图收藏有些年头了,终于派上用场了!
答主:hujiwara
因为一般的人,和读太多书的人,比如博士、博士后、教授等等这些人的交集,可能就是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
但是你拿一些生活中的琐碎问题来交流,他们的反应当然慢,因为他们不会浪费脑力去思考这些问题,这种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都属于他们的弱项,同时习惯于从正确性、严谨性回答问题的习惯,他们会先思考,后回答,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反应慢。
而普通人,为了碎银几两,在日常琐碎里摸爬滚打,早已练的炉火纯青,人情世故太熟悉,什么事不管懂不懂,对不对,都能张口就来,聊的天花乱坠。
所以,别笑人家反应慢,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自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早已变得世故圆滑。
答主:姜小白
当一个科学院士跟杀猪佬讨论杀猪的细节时,院士可能会显得有一点儿呆傻,普信的杀猪佬会笑话院士的无知跟呆。
看过数次,看到的都是 black streetboys,经评论区指正才发现 backstreet boys。
很喜欢这张图片,哲学教授、街头混混、三岁孩童,在讲道理时会有重叠的部分。
无论是读书多还是读书少,PhD 还是小学毕业,初中辍学或者院士,在生活场景,都会有无知、愚蠢、显得傻的时候。
在世界面前,个体无知的像一只虫子,这是个体渺小的客观事实。唯一的区别的态度,对于无知的东西,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是人情绪丰富与多元的表现。
当一个人的表现让我们感到呆、傻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这可能是对方认知的下限,正是对方知识面不足的地方,此处表现不可能代表对方的认知水平。
同理,当我们敬佩一个人的表现让我们敬佩时,也应当认识到对方依然有认知下限,在很多领域都有认知不足,提防柏拉图哲人王以及咱们古人追求圣贤的完美主义虚像。
三岁孩童,很多时候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八十岁智者,依然有值得我们警惕的愚蠢跟无知。
网络社区的很多争吵,都是源于以偏概全,锱铢必较,以某一点的欠缺否定整个人。不经意一句不得体的话,就被贴上厌女的标签;不小心情绪上头,就被扣上仇男的帽子。极端的视角,手里拧着锤子,满世界都是钉子。
懂得渐渐认识人的丰富与复杂,优点跟缺点并行,在他人身上感到一时难以忍受的愚蠢时,能试着看清这是对方的认知下限,知识短板。
这样跟人接触,就有机会观察到某人一时无知的背后还有丰富的智慧,一些人短暂的情绪鲁莽背后还有长时间的冷静跟浪漫
我们很少朝人展示完整的自己,又何来自信一窥他人的完整呢。

答主:周周学姐

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


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

硕士学位
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继续阅读学术论文
,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

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
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

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

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
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

这是一组非常生动的图画,最后那张图更是「意外结局」的典范。
它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对于走在硕博道路上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提醒:
不要因为推动了一点边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领域中,忘记了这个世界的辽阔和丰富。

  题图来源:《生活大爆炸 第十二季》
答案奇遇夜
2024 答案奇遇夜定档
2月5日20:30
知乎、河南卫视同步播出
预约下方直播
一起看见彼此,照亮远方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