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吗,去年这个时候,我推荐过一部叫《无穷之路》的TVB纪录片👉:豆瓣9.5,国产纪录片新天花板,孩子应该看见的另一个世界。
片中,挑选了10个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以独特的港人视角,回望了我们国家的扶贫之路。
不官方、不煽情、不歌功,却让无数观众看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分。
截至目前,豆瓣上已有近2万网友为其打分。
即使“众口难调”,它的平均分仍然高达9.5,稳稳位列2021国产纪录片TOP3。
主持人陈贝儿,更是凭借该片,获选“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家还交口称赞《无穷之路》作为一部“主旋律纪录片”,却如此真实、鲜活、接地气之际;
陈贝儿和她的小伙伴,已马不停蹄地赶赴“下一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故事……
这一次,她们告别了脱贫攻坚的“无穷之路”,迎来了生态重建的“无价之保”——

《无穷之路II:无价之保》

盗猎者与反盗猎者
纪录片的第一站,来到了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可可西里。
它位于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横跨青海、西藏、新疆三省,总面积达4万5千平方公里。
这里有高山,有湖泊,有冰川,有沙漠。
但因为高寒、缺氧,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也被称为“生命禁区”。
历史上,许多探险队、科研工作者,试图“征服”这片神秘土地,结果都无功而返。
甚至有不少人,在穿越途中离奇失踪……
为此,我们国家颁布法规,“严谨任何人擅闯无人区”。
但,也正因为人迹罕至,保留了原始生态的可可西里,反倒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都在这里栖息繁衍。
包括,“高原精灵”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雪狼……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人类的自私与贪婪,这里经历了一场浩劫。
大量盗猎者持枪闯入,瞄准藏羚羊展开屠杀。
生生地,将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小动物,从几百万只,杀到只剩下几万只。
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他们趁着晚上开车过来,开启大灯照向羊群,等藏羚羊循光跑来时,再疯狂开枪扫射……
在这种枪林弹雨之下,几乎没有一只羊可以幸免。
最夸张的是,因为杀的次数多了,有些盗猎者甚至练就一种“徒手剥羊皮”的技能。
据当地人讲述,他们曾经抓到过一个60多岁的老头。
对方手持一把尖刀,在羊身上划上三道,再用力一扯,就可以将整张皮剥下来。
整个用时,不超过13秒。
有的小羊刚一出生,就见证了母亲被人类杀害、剥皮的过程。
但嗷嗷待哺的它,却奋力扒在羊妈妈的尸身上,吮吸着最后一点带血的乳汁……
可想而知,这是怎样一种触目惊心、闻者落泪的场景啊!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些人类暴行的背后,不过是一条价值1万美元的“沙图什”披肩。
原来,因为藏羚羊的绒毛,柔软光滑、隔热性好,用它做成的披肩备受上流社会的追捧。
所以,就有人为了牟取暴利,铤而走险、疯狂杀戮……
而在当地藏民的心中,藏羚羊是一种寓意吉祥的神圣生物。
眼见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一夜之间曝尸荒野、血流成河,他们也感到无比悲伤和愤怒。
更重要的是,藏羚羊是高原生态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失去它们,意味着整个生态链的断裂,对于人类乃至地球来说,后果都不堪设想。
于是,当地书记索南达杰在1992年组建了一支武装巡逻队,通过自发巡山,捉拿那些盗猎者。
虽然物资、人力有限,有时候还要趴在地上,喝水沟里的脏水,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抓了不少盗匪,阻止了大量杀戮。
但没想到,1994年,索南达杰在只身巡逻时,碰上一个穷凶极恶的盗猎团伙。
由于寡不敌众,他身中数枪,血流不止,活活地冻死了。
死的时候,身体还保持着趴在地上,握枪瞄准的姿势……
索南达杰死后,他的妹夫扎巴多杰极为痛心。
为了完成亲人的遗志,他前往北京的多所大学演讲,呼吁大家一起关注、保护可可西里。
扎巴多杰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成效。
但因为盗猎集团的背后,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他回到家乡后不久,就离奇身亡。
更猖狂的是,就在事发当天,有人打电话给扎巴多杰的团队成员。
肆无忌惮地宣称:“你们的主心骨已经死了……”
然而,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的离开,并没有动摇人们保护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决心。
到了90年代末,我们国家正式成立了“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人擅闯滥杀。
还拨款在青藏公路和可可西里腹地,设立了5个保护站,其中一个便以“索南达杰”命名。
如今,扎巴多杰的儿子——才仁、秋培两兄弟,分别担任两个保护站的站长。
他们继承父亲和舅舅的衣钵,成为了可可西里的第二代守护者和反盗猎者。
索南达杰的事迹和精神,还影响到了许多“后来者”。
他们中,有的成为无人区巡护员,有的加入环保志愿者组织,有的为大家提供后勤支持……
所有人都在身体力行地,为保护可可西里、保护野生动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藏羚羊数量已从几万只,增加到三十多万只。其他野生动物的数目,也变得越来越多。
这里的生态环境,终于开始恢复平衡。
2017年,可可西里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它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
“网红象”与“护象人”
告别可可西里,摄制组又来到了“春城”昆明。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去年,这里有一桩轰动全国的大新闻——
一群被称为“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离家出走”,一路向北,游遍大半个云南。
为此,当地政府组建了一支搜寻队,沿途追踪保护。
还借助无人机航拍,进行远距离监测。
而与此同时,“短鼻家族”的野生大象们,则在沿途的县城里,开启大型“逛吃”行动。
它们一会在街道上穿梭,一会跑到村民家蹭吃蹭喝。
甚至还冲着无人机,扬起鼻子“示威”。
为了避免“人象冲突”,每当象群经过某公路或村落时,搜寻队会提前疏散村民、进行交通管制。
时间一长,大象也适应了人类的“照顾”。
比如,以前看到路边投放的食物,它们是不会随便吃下去的。
但自从放下“戒心”后,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还比如,以前穿过公路或村庄时,它们会非常小心。
但自从发现有人“撑腰”后,便彻底放飞自我,大摇大摆地进村“炫”粮食。
不过,村民并不会因此为难大象。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觉得庄稼明年还能再种,但大象不会每年都来。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被大象啃坏的庄稼,政府及保险公司也会给出相应补偿。
但随着春去秋来,气温骤降,地里的农作物越来越少。
如果任由象群这么一路向北逛下去,它们很快就要面临“无粮可吃”的困境。
于是,搜寻队想法设法进行“引导”。
还提前在象群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了一个大型“招待所”。
里边挖了不少水池,投放了两三吨食物,为的就是让它们吃饱喝好,早日打道回府。
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象真的看懂了人类的意图。
经过一晚上的修整后,它们第二天就整装出发,回到适合大象生存的地方。
至此,虽然“大象北迁”事件告一段落,但人们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大象要出走呢?究竟它们的栖息地发生了什么,要迫使它们离家北上呢?
为了探寻答案,摄制组来到西双版纳保护区,对这些野生象群进行了了解。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型的哺乳动物,但因为象牙价高,不断遭到人类的猎杀。
再加上,滥砍滥伐造成热带雨林逐渐消失,导致亚洲象的数量也加剧减少。
尤其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全国就只剩下一百多只亚洲象。
为了拯救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云南政府在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划定了多个自然保护区。
这样一来,野生亚洲象就有了自己的安全栖息地。
此外,自然保护区内还设立了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借此来救助那些在外面受了伤,或因为体弱多病,遭到象群遗弃的象宝宝。
而每一只被拯救回来的野生象,都由一位专门的饲养员照顾。
这些饲养员,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象爸爸”。
象爸爸不仅负责照顾象宝宝,还非常熟悉它们的喜好及脾性。
其中,有一只叫“羊妞”的小象,刚出生七天就因为脐带感染,以及先天性心律不齐,遭到象群遗弃。
被送到救护站后,好不容易靠输液救了回来。
但因为出生时间不长,还不能像大象一样进食,给它喝什么奶又成了新的问题。
好在有志愿者送来四只黑山羊,用脂肪颗粒接近象奶的羊奶,喂饱了羊妞。
然而,喝羊奶长大的羊妞,身上总有一股羊膻味,经常遭到其他成年象的排挤。
为此,象爸爸又将成年象的粪便、尿液涂在羊妞身上,让它变得“合群”起来……
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内亚洲象的数量已从100多只,增加到了300多只,足足翻了一倍。
而云南也成为世界上,亚洲象数量还在增长的少数地方之一。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想问,既然保护设施这么完善,为什么野生象还会一路北上呢?
据专家推断,背后原因可能是保护区内的食物不足。
为此,政府已经专门找地方,种植了大量适合大象食用的草本植物,供他们饱餐。
相信这样一来,“短鼻家族”也可以安心地在这里生活下去了~
“死亡之海”与“生命绿洲”
扎巴多杰的儿子,秋培站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固然可怕,但我们最害怕的还是大自然,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
然而,在迈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却为了眼前利益,不断对大自然造成破坏。
甚至有些“破坏”,至今还没有得以“恢复”。
比如,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
多年以前,这里也曾绿茵冉冉、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大草原。
但由于气候变得干冷多风,加上人类的开垦放牧,导致草原变荒漠、福地变“死亡之海”。
而在此居住的农牧家庭,更是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为了让牛羊有草可吃,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为了寻找新的草场而奔波。


风沙大的时候,可能一觉醒来发现家门被埋了,只能翻窗出去,再想法挖开沙子。
更可怕的是,这些沙丘还在不断侵蚀附近的草原、农田,连城镇都有被淹没的风险。

而且,库布其沙漠还是距离首都最近的沙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冬天狂风肆虐、黄沙漫卷,连北京也跟着饱受沙尘暴之苦。


于是,当地政府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沙漠治理工程。
第一步,就是“植树固沙”
为了提高成活率,政府引进了外部的科技企业,并把技术和资金也带到当地。
还设立承包制度,规定“每种活一棵树就可以分到奖金”。
如此一来,当地的所有居民几乎都被动员起来,加入了这场“全民植树”行动。
第二步,就是“修路”
他们花了几年时间,修建了一条长达几百公里的“穿沙公路”,将沙漠一分为二。
然后,围着沙漠边缘种树,将黄沙禁锢起来。

为了避免公路被黄沙掩盖,他们还将秸秆深埋在路边,形成一道固沙屏障。

经过三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库布其沙漠已有三分之一面积完成了全面绿化。
昔日的“死亡之海”,终于显露了生机。

为了彻底扭转生态环境,政府颁布了禁牧、禁开荒政策,将草原彻底归还自然。
还引进了一些可以固沙,又具有药用、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帮农牧民增加收入。

并且,利用沙漠日照强烈的特点,设立了太阳能发电站。
这些铺设整齐的发电板,不仅带来电能,还有助于阻挡风沙、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同时,还可以在发电板下,种植更多的沙地植物……
可以说,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帮助当地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至此,库布其沙漠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201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将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列为“中国样本”。
许多深受荒漠化困扰的中东、中亚国家,也以库布其为参考,开始了生态环境的治理。

但即便如此,像库布其这样的例子,在全世界仍是少数。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我们一直都在向大自然索取,对于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很少、甚至没有给予过任何回馈。
而在那些黄沙肆虐、灾情频发、疫情反复的岁月里,我们已经为自己的贪婪与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人们常说,“亡羊补牢时未晚”。
如果现在还不做出改变,那么下一代、再下一代孩子面对的,将是更加严厉的“父债子偿”。
如果不知道还能为孩子们做什么,不妨带着他们走出去,拥抱今天的大自然、拥抱这个世界。
或者通过这部纪录片,看看我们为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长江的鱼群、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大象、库布其的绿树、天山的雪豹、南海的珊瑚……做出过怎样的努力。

就像陈贝儿说的:世界不是只有高楼大厦、冰冷的数字和电子产品,只要走出去,你就会看到有山有水有动物,大自然和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看见了世间的美好,才会懂得眼前的可贵。
这也是《无穷之路II:无价之保》想要告诉我们和孩子们的——
所谓“无价之保”,保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是我们人类的现在与将来。
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早。
但只要你愿意付诸行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川妈说说
“世界不是只有高楼大厦、冰冷的数字和电子产品,只要走出去,你就会看到有山有水有动物,大自然和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这句话说的真好,这也是我们面对疫情3年,顶着巨额亏损依然要做板牙科考营的原因之一。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更要和自然建立联结,呼吸纯净的空气、感受生命的鲜活、天地的灵气。很神奇,大自然真的像母亲那样,一直在无私供养着我们,一投入她的怀抱,压力、烦闷、焦虑都会一扫而光,立马元气满满。
十月金秋,别辜负这美好的季节,带孩子去大自然撒欢吧~
对了,次条是我们羊绒衫众筹的预告,第4年了,还有一些话想跟大家提前说一说。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