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律法先锋”
众所周知,民事诉讼能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民事诉讼中同样存在许多法律风险,若是运用不当,不但不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达不到预期的裁判结果,更有甚者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能够让大家了解民事诉讼的法律风险,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诉讼风险,今天律法先锋结合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来分析民事诉讼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应对方法。
超过诉讼时效,承担败诉的风险。
超过诉讼时效,原告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但是被告若是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则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原告很有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如何做才能避免超过诉讼时效呢?避免诉讼时效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诉讼时效内进行诉讼。但是当事人有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诉讼时效内起诉,又该如何做呢?
律法先锋建议,在诉讼时效届满前,中断诉讼时效,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情形除了上述在诉讼时效内起诉外,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可以通过书面方式提出,也可以微信、短信、邮件方式提出;第二种是,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不管是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还是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都应当保留好提出请求的证据和义务人同意履行的证据,以便在义务人不履行的情况下,权利人能够保证在诉讼时效内顺利进行诉讼。
证据不被法院采纳的法律风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打官司都有严格的法律程序遵循。民事诉讼中,法院一般将传票和举证同时送达当事人,许多当事人对举证期限不太重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逾期举证,证据有不被法院采纳的风险,即使被法院采纳,还有可能被训诫、罚款的风险。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所以当事人应当对举证期限引起重视,在举证期限内进行举证。若是有正当理由不能在举证期限内举证,或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只有遵循法定的举证程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合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当事人不能按时出庭的法律风险。
法院审理案件一般都是通过庭审程序进行审理,若是开庭审理,原告或者被告既不出庭,又没有委托代理人,会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所以若是被告开庭不去参加庭审,法院会缺席判决。被告就会丧失对事实抗辩的权利,法院很有可能会判决对被告不利的结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所以在诉讼过程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不参与庭审,自己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若是自己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参加庭审的,可以申请延期审理。或者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庭审。
对法院判决提起上诉再审的风险。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认为一审判决错误的,可以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进行上诉救济。若是二审判决仍不能纠正错误的,可以进行再审。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上诉还是再审都是有法定期限的,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进行上诉或提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以上就是“民事诉讼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四大法律风险。”的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中的法律风险多种多样,除了上述风险,仍有很多法律风险,如保全措施不当的法律风险,转移财产导致执行难的法律风险等等,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民事诉讼中的法律风险,熟知这些风险,才能在诉讼中避免,进而能够更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您目前正在遭受法律问题的困扰,欢迎您咨询律法先锋,我们会根据您的诉求,给您安排适合您的专业的法律顾问,为您解答疑惑!
长按扫码关注
一站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
让人人都有法律保障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