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图片进入「真榜」小程序查询

今明两天上海8.4万中学生迎来了中考,上午的语文作文题《有一种甜》已经刷了屏:

而中考后,大部分学生就要决定是去上体制内高中走高考路线,还是选择国际高中选择出国了。

大部分顶尖上海国际高中的录取,在自主招生考试之外,必须要求中考成绩达标。公立学校就更不用说了,中考成绩是招生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 其中,“21所列入教委监管的学校”中的下面这11所民办国际高中都招收非本市生源,而上海其他国际高中也都招收外地学生。(戳:最新!包玉刚、星河湾扩招!2020年上海高中开始报考

00后学生择校新思路:世外、平和、UWC和交中IB怎么选?公立、民办、双语、海外高中都读了个遍后的家长择校心声,这次我们请来了一位“外地普娃”爸爸,来分享下他家一路往上海顶尖国际化高中冲刺求学的故事。

跟上海家庭相比,每次考试都是千里迢迢往返,择校之路也实在是太曲折了!

应我们的强烈要求,这位爸爸决定分享一下作为始终心向国际化教育的二线城市家长,几年来走过的弯路、积累的经验,为仍然奋斗在高中择校大战中的家庭带来一些参考为阅读方便,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到现在还记得,3年前女儿准备“小升初”的时候,我出差路过上海,特地跑来“爸爸真棒”,和我心目中的择校专家C妈请教:


我们是去上体制内初中,还是去上今年刚开的某国际化学校呢?

C妈听完我的讲述,斩钉截铁地给了个结论:

你还是让你女儿继续在公立吧!新校风险太大!


C妈

我没听她的,还是选择了让女儿进那所新学校,结果2年后,大家都担心的事发生了:

😤新学校的招生工作比较仓促,造成生源参差不齐,开出的课程难度也不够,女儿很苦恼身边一起探讨学习的同学太少……

😭因为生源问题,及一些政策变化,学校大幅度缩减了国际化课程……

🙄高中没能像计划中那样开IB,只能开A-Level……

没法子,只能选择让女儿去考上海的国际化高中,三天两头坐飞机过来,住旅馆、吃外卖、上培训班、考试……幸好,最后进了我们全家都很喜欢的一所IB名校,算是有个不错的结局。

但你要问我,之前在那所国际化新校做了2年“小白鼠”,我后悔吗?答案是,我并不后悔,反而还觉得这段初中经历对于高中申请是很宝贵的。

接下来,我就来讲讲这两年来的经历,希望给仍在择校大战中的家庭、尤其是像我们一样准备来上海考高中的外地家庭一些帮助。


01 。
两条腿走路再也走不通了 “两条腿走路”再也走不通了

女儿出生前,我们就计划以后不走高考之路,而是本科的时候让她出去留学。因此,如果“小升初”时没有转进国际化学校的话,就需要一边应付公立初中的学业,一边在校外补习英语。但是,根据我的了解,“两条腿走路”是不可能走得通的。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初中生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比如,我们所在的二线城市的初中是不允许女生留长发的,不止女生,连男生的发型都有要求,甚至会定期请理发师来学校。女儿本来对初中选什么学校没有概念,听说她心爱的马尾辫要被剪掉,马上就倾向到国际化学校了。而到了初中2、3年级后,大部分孩子每天写作业都要到深夜。女儿有个小学同学,成绩很好,每天写作业也要到11、2点。而且,这个孩子跟家里人聊天时讲起自己的理想,居然说“我以后要挣很多钱,给弟弟上补习班”。家长觉得孩子的这种状态有点令人担心,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我不是不想让孩子吃苦,但希望孩子在吃苦的时候能够真正锻炼到未来有用的能力。我可以接受孩子每天写论文、读书、做项目到深夜,但实在不希望孩子大量刷题到深夜,把上补习班当成人生第一大事。更重要的是,初中阶段如果想要一方面应对这样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同时为国际化高中的备考做准备,是不可能的。

既然想好了,那就尽快转轨吧!进入新开的国际化初中第一年,学校的课程还像模像样,外教课程很多,国际化学校常见的PBL、设计思维课等也应有尽有。

可是,正如开头所言,初二开始学校“风云突变”了。这下不少家长们都着了急,有些直接去了国外读中学,其他的则尽自己所能到处去联系北上广深的国际化学校。我们因为对上海的国际化学校了解比较多,决定去上海考高中。

上海100所+国际化高中招生、学费、课程、升学等详情一网打尽。

后台回复【上海】获取上海版国际化学校地图&100余所国际化学校信息大全。高清可打印版本可以添加小助手领取。



爸爸真棒

虽然初中的国际化教育尝试“失败”了,但好在这个学校的课内学业压力不大,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校外补习。另外,在这所学校学习的两年多时间里,女儿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比如性格变得更加自信、自我管理能力也更强,我和她一起两地奔波、参加培训和考试的途中,她面对失败后马上就能重新抖擞精神投入下一次考试,让我这个大人也刮目相看。

如果一直在体制内学校,她是肯定不会养成这样的性格的。原因我们到后面再说。


02 。
“外地普娃”是如何择校的

我家女儿虽然算是上进爱学习,但也不是特别顶尖的“牛娃”,而二三线城市的家庭要想去北上广深读高中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最大的障碍就是 “国际化教育信息差”,上海国际化学校的信息在网络上倒是都能查到,但问题就是如何能上、如何准备,真的一无所知。

但既然没有更好的路,就尽量想办法早做准备吧。于是,早在初二圣诞假期,我就带女儿来了上海。

首先是访校,挖掘孩子的学习动力。带女儿参观了两三个学校,希望能让她对上海的国际化学校有一些直观体验。总体来说她的感想是:学校设施虽然没有她所在的初中高大上(她的初中毕竟是新建的,硬件标准高),但是老师和同学的水平看起来挺高,而且因为需要严格选拔,到时候同学里热心向学的应该会比较多!她平时就很苦恼身边爱学习的朋友太少,这回算是有了来上海的动力。

然后是制定学习计划。我们见了上海的一些培训机构,有的说英语准备托福雅思、数学按体制内的上就可以,但是问题在于,一是当时孩子的英语水平不够,直接去刷托福雅思不知道要刷多久;二是不知道如何兼顾课内和课外的英语学习。而且上海的初中数学虽然知识点都差不多,但节奏进度和我们这里很不一样。因此最后还是找了家机构针对打算考的高中制定了补习计划,平时在线上课,假期来上海集中培训。

这个培训机构对于最后女儿考高中起的作用,应该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因为作为外地学生,面对一无所知的上海国际化学校招生标准,如果完全自己安排的话,家长和孩子心里肯定会惶惶不安:我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我该怎么分配时间?下面一个小时是该学数学还是英语?学校作业来了我是不是应该先把作业赶完?……跟着一个体系来学习,有个“进度条”,才能安心下来好好努力。

按照这个节奏准备了半年多,到了今年10月份、初三上学期的时候,我和女儿就开始了每个周末跑上海参加考试的历程。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其中女儿考A校的失败和考B校的成功,我觉得是特别值得细说的。


03 。
“匹配才是黄金法则” 

A校是我们最初为女儿选定的目标学校,原因是觉得学校招收的人多,跳一跳能够得着,学校提供的A-Level课程也适合“普娃”。女儿也很喜欢这所学校,觉得校园设施丰富、社团多,但是她同时也觉得,老师好像有点太过严厉,考试卷子也都是像公立高中那样的大量语法题,让已经习惯双语学校氛围的她有点不适应。

第一次去考这所学校时,女儿在笔试阶段就没能通过,很沮丧。但好在她一贯乐观自信,据我观察也就沮丧了一天,然后就给自己打气“我还是很厉害的,肯定能行”。A校随后还有一次考试,和这次考试间距一个月,女儿这一个月时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准备,自己一直在家刷数学题、做阅读、写作文……第二次去A校考试时觉得是志在必得了,但万万没想到,还是连笔试都没有通过。

这回女儿受了比较大的打击。我也有点焦急,开始各方面搜集上海国际化学校的考试,觉得不论好坏,一定要在春节前拿到个offer才安心。B校的考试就是这段时间顺手报名的,我们都觉得希望比较渺茫,主要是抱着见世面的心态去的。

女儿这两年其实自己在网上搜集了不少B校的信息,对它的好感度很高,我觉得她肯定考不上B校,于是对此不以为然,跟她说“你不要瞎查些没用的”,她还不太服气。现在想来,我们大人可能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有点保守了,觉得不要让自己失望就好,孩子反而不会自我限制,比较有勇气。

她去考试时,我听了B校的宣讲会,发现老师讲的比较多的是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追求,以及对于努力上进的普通孩子的欣赏,在校同学的分享也是关于他们的社团和公益活动,我觉得孩子们价值观很正,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读高中会挺放心的。

女儿考完笔试出来兴奋地跟我说考试作文题很有趣,让她觉得有东西可写,也没有语法题,数学难度则跟之前的考试差不多。虽然我们都喜欢B校,但还是没有抱任何希望,因为女儿考试时搭讪了不少同学,发现好几个孩子都是已经拿到了A校offer的,比她这个连笔试都过不了的厉害太多。看来大家果然都觉得B校比A校难考,A校没戏,那B校肯定更没戏啦!

甚至后来得知女儿通过了B校笔试后,我们也没抱希望,继续带着见世面的心情去参加了面试,万万没想到就这样被录取了。女儿还打趣说“原来越不准备的考试结果越好啊!”

玩笑归玩笑,我觉得女儿的考试经历真正说明的其实是:国际化学校之间的评价标准差异很大。IB学校和A-Level学校要招收的孩子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气质的学校喜欢的孩子也不同。女儿在上海认识了不少一同考试或培训的朋友,她发现,还真有不少在A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到了B校连笔试都没过,或者在在面试阶段铩羽而归,而她在A校怎么考也不过关,到了B校却一路绿灯。看来,选国际化学校关键还是要“匹配”。


04 。
异地备考,就像是一次海外申请预演
要总结孩子的经验的话,我还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我家孩子的水平确实不能跟上海的牛娃相比,将来在B校估计也蛮辛苦的。好在女儿对于高中的学习动力十足,并且对自己十分有信心,而她在考高中时表现出的努力自我管理能力,也给了我这个家长一些信心。

我觉得这就是她成功的经验:学习动力,以及自信。前者大概跟家庭教育有关,我们家里平时会尽量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很重要”的气氛,而且这里的学习不限于学校里的知识学习,也不强调成绩。

比如我们平时餐桌上经常会谈论,对某个老师的教学有什么看法、或者最近哪门学科觉得很难之类的话题,但是不太讲成绩。家里的时间安排也是以孩子的学习为重心,比如3年级找到了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就每个周日早上开车大半个小时送她去学习,6年来,可能只有去年12月因为要来上海考试,中断了几次。

这样,只要孩子认可某件事是学习的一部分,不论是学校里的物理化学,还是校外补习的托福雅思,甚至是画画、运动这种兴趣爱好,她都愿意去投入。而且既然“学习好”不局限于成绩好,那么赛道就多了很多条,这个不行那个行,积极性就不会受到挫伤。

而自信,则和她在那所新开设的国际化学校度过的初中生活是分不开的。最近我听她妈妈和她聊天,问她“你觉得你初中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女儿的回答是“这几年过得很快乐,而且变得自信了”。

前面说到我家女儿如果在体制内继续读书,肯定不会养成今天这样的性格,为什么呢?因为她虽然很上进(我个人觉得竞争心有点过强),但是背诵能力非常差。如果读公立初中,在文科科目上取得好成绩必然会非常艰难,那自信心就强不了了。

而她上的国际化初中总体竞争气氛不浓、评价多元化,同学普遍都比较阳光积极,彼此关系也好。女儿虽然竞争心强,希望自己学得比别人好,但她也不觉得考试成绩好就等于学得好。另一方面,她会觉得有些同学比她有文采、有些同学比她英语好,但她自己也有很多地方很棒,对自己的评价并不会因此降低。

现在回头看,考国际化高中的过程,其实就像一场申请海外大学的提前预演。

你也要选择几所学校去考,要设定保底校、冲刺校,选拔标准也相对比较模糊,除了要考标化还有其他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可控性很强。

但同时,考试也更灵活,试错的机会也多,比如你可以经常去考一下尝试一下。最重要的是,选学校也是讲“匹配”,不同学校之间并没有一个从高到低的阶梯,可能你觉得没那么好的高中没有录取你,你觉得特别好的高中反而录取了你。

也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如果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不够,如果孩子不是自己真的非常想去外地的高中,最好就不要选择去异地考国际化学校。因为你这是让孩子提前做了17、8岁才做的抉择,如果心理成熟度没有达到,即使学业水平达到了,你让她来做这个抉择也很危险。

最近几个月,我和女儿两个人每逢周末就一起来上海“出差”考试,虽然很辛苦,上海又整天阴雨连绵的,但意外的是,这也成了我们之间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

平时在家里,我和她聊的多半都是些日常的鸡毛蒜皮话题,现在就比较多地知道了她对学校、同学乃至其他很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了解了孩子现在办事可不可靠、会不会还那么毛躁。就好像是跟她组队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彼此的理解加深了。

另外,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也增加了很多。以前出去是我带她,现在都是她带我了。这场“上海择校大作战”虽然艰难,但如果应对得好,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加速成长的过程。

独家福利时间!上海100所+国际化高中招生、学费、课程、升学等详情一网打尽。

添加小助手,回复【上海】获取上海版国际化学校地图&100余所国际化学校信息大全的可打印版本。


爸爸真棒


择校故事

-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专辑 -


▼▼▼找学校查升学就看真榜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