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是个呕吐袋,试吃要签免责声明书,每尝一种就能达成一个新的“成就”,这是一座怎样的食物博物馆?
在位于瑞典南部的城市马尔默,有这样一座“恶心食物博物馆”。是的,馆如其名,这里提供一些颠覆普遍认知的“美食”。
博物馆入口
还想看更多猎奇食物吗?关注下方公众号,向吃货研究所回复【猎奇】,隔壁所长准备了更多相关内容~
01
 第六种情绪:厌恶
“恶心博物馆”是一座充满了互动体验的场所,这里展览了80种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食物。你可以先到参观区参观,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然后再去体验区品尝,开始一场舌尖上的冒险。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厌恶、恶心的感觉,其实是一种进化上的自我保护。作为人类六种基本情绪之一的“厌恶”,能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疾病和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然而厌恶并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它同样也会受到文化和地域传统的塑造。世界那么大,对一个人来说美味可口的食物,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能却是令人作呕的。
六种基础的情绪表情
“文化差异往往会将我们分开、造成新的隔阂,但食物也能将我们重新联系在一起。分享美食是把陌生人变成朋友的最好方式。”
的确,食物的意义远不止于温饱。来自异域文化的奇异食物总是让我们着迷。正是基于这样的创办理念,恶心食物博物馆的组织者们敞开大门,邀请大家探索食物的世界,挑战每个人心中对于“能吃”和“不能吃”的定义。所以来到这里,谁也别吐糟谁的臭腐乳,谁也别嫌弃谁的臭奶酪,重要的是了解、观察、体验,哪怕整个过程让人“面目狰狞”……
02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作为故事的镜像,我很好奇外国人是怎么理解中国食物的,于是先在馆内寻找了自己相对熟悉的部分:“世纪蛋”“臭豆腐”“三鞭酒”“毛蛋”……
好好的皮蛋被翻译成了“世纪蛋”,听起来就好像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魔正把一团黑黢黢、黏糊糊的东西捧在掌心,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令人望而却步了。对于豆腐呢,欧洲人其实并不陌生,但也算不上熟悉,此刻被冠以“臭”字,自然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三鞭酒”就不说了,光是原材料就能把人看得龇牙咧嘴,最好玩的是解说上还煞有介事地写着:“由于气味过于强烈,不适合调制任何一种鸡尾酒。”那当然啊,俗话说没有不好吃的食物,只有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以欧洲的饮酒思维来衡量,这酒就很难正常了。
臭豆腐、皮蛋和三鞭酒
看完了几种对于中国食物的介绍,我心里稍微沉着了些。或许食物本身未必有多恐怖,只是翻译的失真、文化的隔膜让它们显得很有冲击力。不过这也恰恰凸显了这座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交流加深认识,认识推动理解。
03
 龇牙咧嘴,陷入沉思
作为主办方瑞典的“恶心”代表,“臭”名昭著的发酵鲱鱼罐头摆满了一面墙,旁边还贴心地立着一个风扇,据说它只允许在室外的通风环境下食用;
鲱鱼罐头墙
即使身处玻璃罩和射灯下,Casu marzu上的白色蛆虫也在一刻不停地扭动,这个来自撒丁岛的生蛆奶酪声名远播,几乎每个人都站在它面前好奇地探身观察,然后啧啧不停;
Hákarl是一种来自冰岛的陈年鲨鱼肉,丰富的油脂带来了独特的风味,也为当地人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来源;
还有来自秘鲁的烤豚鼠,每年当地人都会给它们精心“装扮”一番,然后举办隆重的美食节……
烤豚鼠
参观下来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令人恶心的”食物其实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很显然,每一种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也在无声地讲述着某一个区域的人们和特定生存环境之间相处的故事。
另外,人们对于某种食物的态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其实在流动。龙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早在17世纪,抵达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发现当地的龙虾非常便宜,于是最初仅把它们当作鱼饵使用,或者随意给穷人、奴隶和囚犯吃。由于这种食物太过廉价,当时的马萨诸塞州甚至出台了一项法律,明文禁止每周向囚犯提供两次以上的龙虾。然而如今龙虾却成了奢侈的食物,被摆上了豪华的餐桌。
龙虾
这座博物馆并不只是想要单纯地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它其实也在鼓励人们思考我们身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所以人造肉、无抗奶、添加了大量糖精的零食以及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案例同样也被拿来展出,如何规避潜在的风险,如何消除饥饿,如何引导更好的生活,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难题。
04
 终于来到试吃区
在试吃区,我一连吃了好几种虫子。酥脆的声音让我仿佛在一瞬间化身了彭彭和丁满,每尝完一种,就想大喊一声“哈库那玛塔塔”。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试吃员都是“氛围组”的。滴管、镊子、清水、用于解辣的牛奶……看着他们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的劲头,让人很有一种置身大型生化实验室的错觉。更有趣的还有他们对于每一种食物的描述。
“树蚁卵脆脆的,味道像干酪,口感却像爆米花。”
“臭虫有一种腐烂的杏仁味。”
“吃陈年鲨鱼像是咀嚼充满尿液的床垫。”
“咸甘草糖吃起来就好像是有人用砂纸打磨了你的舌头,然后在上面倒了盐。”
“这款英国臭奶酪就像橄榄球俱乐部的更衣室。”
本来我还不觉得恶心,听他们描述完,立马就觉得感官和想象力齐飞,恶心得无法自拔了。
“作为试吃员,这些食物你都吃过吗?”
“是的,当时我已经被辣得晕头转向了,我的同事把最后一种辣椒酱喂到了我嘴里。”面对着眼前六种不同辣度的辣椒酱,试吃员认真地回忆。
“包括那些油炸虫子和油炸蜘蛛?”
“当然。”
6种不同辣度的辣椒酱
站在我旁边的克罗地亚游客拒绝品尝泰国榴莲,因为觉得它太臭了,闻起来像大蒜。我则对瑞典的一种面包抹酱记忆犹新,因为它的味道太像酵母片了。
文化的丰富性在这座小小的博物馆里一点一点地展现了出来……
世界广阔,通过“品尝”这种方式,我们得以解锁更丰富的认知版图。
(*文中未标明出处的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还想看更多猎奇食物吗?关注下方公众号,向吃货研究所回复【猎奇】,隔壁所长准备了更多相关内容~
好消息:作者没吐。
坏消息:确实有人吐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