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心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
鲁稚的阳台  编辑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14岁女孩的妈妈。
孩子抑郁那段时间,她一度觉得孩子太叛逆,不服管教、脑子不正常。
只要孩子一提“休学”“厌学”“生病”,她动不动打骂。
直到孩子把手腕上划得鲜血淋漓,她才慌张带孩子看病。
01
“因为无知,我差点失去我的孩子”
女孩叫莺莺,是我接待过年纪最小的一位抑郁症患者。
莺莺妈妈说,最开始发觉异常,是初二上学期。
有一天,女儿突然和她说,自己很讨厌学校,讨厌同学。
她觉得女儿不懂事,批评莺莺不懂得主动交朋友。
没想到,莺莺直接哭着大吼起来:“你懂个屁!”
她很生气,觉得女儿才进入青春期就这么叛逆,直接打了一巴掌。
那之后,莺莺变得有些奇怪,除了偶尔嘶吼,就是把自己关屋子里。
母女之间变得陌生,直到莺莺屋子里出现一盒避孕药。
她气疯了,觉得女儿脑子坏掉了,狠狠扇耳光,还骂她不要脸!
直到女儿睡着,她哭着后悔,在女儿胳膊上发现血淋淋的划痕。
想都没想,抱着女儿打车去医院,医生却说:
“孩子可能心理有问题。”
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女儿生病了。
去了一家三甲医院检查,莺莺被确诊中度抑郁+焦虑症。
她一直觉得,女儿只是进入青春期,叛逆上瘾,熬过去就好了。
殊不知,因为无知酿成的大错,差点让她失去孩子。
01
青春期叛逆,
可能是抑郁的迷惑剂
把抑郁当成叛逆的家长,不只莺莺妈妈一人。
青春期叛逆,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识。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厌学逃学,性格或焦躁,或内向不安让家长很发愁。
但很少有人关注,青春期同样是抑郁的高发期。
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6%,与之相对的是识别性很低。
这就意味着,即便很多孩子抑郁了,家长却不会重视,只当孩子叛逆,“忍忍就好了”。
然而,抑郁对孩子的伤害,远远高于叛逆的后果。
《较高端人类》研究所发过一篇文章,科学家研究后发现: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网络活动,经常呈现异常状态。
这些异常,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快乐,心理落差大,影响思维速度、行为速度、记忆能力、认知能力等。
轻则导致孩子基本生活能力下降,重则伤害孩子大脑,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大人们分不清孩子单纯叛逆,还是抑郁,也可以理解。
因为孩子抑郁和成人抑郁有很大不同:
他们并不全是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暴躁易怒、思维迟缓或极端。
综合来看:
叛逆多数是因孩子的独立自主需求与家长不肯放手的矛盾引发;
抑郁,则是一种疾病,伤害孩子的思维认知和行为能力多个方面。
莺莺妈妈回忆说,女儿抑郁时,整个人混混沌沌,大脑像蒙上一层雾。
除了嘶吼吵架时情绪高涨,其余时间像泄气的皮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因此,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叛逆,受激素影响较大,不会出现大脑受伤。
但如果是患上抑郁,就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别让孩子陷入深渊。
03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抑郁?
所有的抑郁和叛逆,其实早有征兆。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异常之前,家长就应该重视这件事。
判断孩子叛逆还是抑郁,可先观察孩子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看孩子的生命活力度。
有句话说得好,抑郁的对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叛逆的孩子,尽管脾气暴躁,和家长针锋相对,但他的生命依然活力满满。
哪怕他们逃学上网,跟同学打架,也足以说明体态是健康的。
但是,如果孩子抑郁了,他的生命就是一朵枯萎的花。
嗜睡、状态低迷、大脑迟钝,浑身低气压,都是需要警惕的求救信号。
另一方面,看孩子的“核心信念”。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认知方式,是决定孩子会不会抑郁的关键。
这种底层认知,就是一个人的“核心信念”。
常见的扭曲认知,比如孩子是否存在非黑即白、过度概括、极端想象等思维模式。
通俗点讲,极端看待问题,总是消极负面,习惯自我批评……
这些成了习惯,孩子很可能已经抑郁了。
当然,以上两种方法只是帮助大家简单排查,如果孩子状况严重,需要及时找专业咨询师解决。
04
孩子抑郁,家长该怎么办?
没有一个孩子,是突然抑郁的。
从不正常的成长环境,习得消极态度,再形成消极信念,最终思维方式彻底扭曲。
到了青春期这个特殊时间段,一切就集中爆发了。
作为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要提前关注。
无需把青春期当成洪水猛兽,也不必过于焦虑。
正确的养育方式,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疗愈。
如今的孩子,心理问题频发,他们承受的压力比想象中要大。
拥抱孩子,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千万不要等孩子叛逆成瘾、抑郁成疾才觉得后悔!
这个思路,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
给你的孩子最好的关怀和爱意,他们值得这世间所有美好。
作者:兰心。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
今日推荐
《写作能让孩子走多远》
教的不只是写作
▍往期回顾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