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434 篇文章
文内图片皆来自网络。
作者:Autumn,现居北京,十岁女孩的妈妈,咨询顾问。天秤座 AB 型血的纠结星人,主写职场与情场的选择题。出版书籍《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本文来自:清醒贪心记(ID:qtnotes)。
工具箱这个词儿,是借用了一个麦肯锡常用的词汇consulting toolkit。顾名思义,就是咨询顾问日常需要的十八般武艺的集合。
我喜欢这个譬喻,因为它把咨询工作所要求的能力拆解成可以逐项掌握的技能点。
一旦拆解开来,每一项技能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不断装满自己的工具箱,然后渐渐运用自如,形成自己的专长与风格。
来日方长,一切都来得及。
在跌宕起伏的 2023 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件事:当下的、短暂的愉悦感,是有意义的。
年轻的时候,我想要尽快得到一切,爱侣、资历、财富,“得到”是奠定一生无忧的基础。
人到中年,这些我或多或少得到了,但是焦虑不安却从未稍离。
最基本的,你会焦虑父母和自己的健康,你会希望孩子一生顺遂。在 2023 年,你会深切感受到宏观形势如何影响着一个中产家庭的命运和一个打工人的前景。
靴子永远不可能落地,落地的声音也未必是什么好消息。
在这个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我看到,恐惧、不安,都让我变得脆弱和低效。如果我平静、温和,反而能做出一些相对更好的选择与安排。
我先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我喜欢他说的理由,“不乐观,又有什么用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降低精神内耗,从而焕发勇气和力量。
当下的、短暂的愉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不焦虑以后,焕发的勇气和力量可以。
当你站在岁末,你回首,你远望:长路漫漫,谁也不能说,前路是繁华盛世;同样,谁也不甘说,前路要随波逐流,全体躺平。
那么,我要背着一个装得满满的“多巴胺”工具箱向前,我要面朝大海,喂马劈柴,我要吃一顿火锅,如果不行就再吃一顿,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以下是 2023 年我的“多巴胺”工具箱里的装备。
读书
2023 年,我恢复阅读,用以对抗短视频。
豆瓣阅读每年会出一个《阅读报告》,2022 年,我读了 523 万字,2021 年 246 万字,2020 年 452 万字。
2021 年就是我刷短视频最严重的年份,刷的时候目眩神迷,觉得有趣的灵魂如同繁花。
不知为何,刷完之后总有一种虚无感。大约是因为董宇辉替我们读过的书,不能算是自己读过的书吧。
从去年开始,我重新开始恢复阅读的习惯,一开始需要一点定力,今年就不用了。
恢复的方式,就是不勉强自己阅读哪种类型,兴之所至,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只希望能够重新享受长文字。
我既读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也读毛姆和村上春树,读唐诗三百首,也因为团队里有个女生叫“温迪”重读了彼得潘。
2023 年,我喜欢豆瓣上一个连载作者,陈之遥,百度百科称她为“晋江文学城网络小说作家”。
她的《铜色森林》,我也就看了三遍,每一次,都会想起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诗句。也庆幸在这个世纪,还有一个小说作者从故纸堆中还原这段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金融之战,塑造那些无名英雄们,附赠一个凄婉又光亮的爱情故事。
2023 年,黄永玉老先生在今年 6 月 13 日离世,享年 99 岁。老实说,自从 2009 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开始在《收获》连载,我就害怕老先生写不完就去世。我抱着那几本《收获》出国读书,又万里迢迢地抱了回来。
因为疫情三年忧心忡忡,看了太多遍,今年我觉得要放一放。然而,岁末还是遇到了灰犀牛事件,算是今年比较重大的挫折。我大约沮丧了一个小时吧。当天晚上,还是打开了这本书,重新回到了朱雀城。
今年也开始重新读诗。
夏天在台北呆了三个月,回到北京,女儿知道妈妈喜欢,就陪我重看了《长安三万里》。看完泪流满面。白居易《长恨歌》里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妙在前一句还在华丽铺陈着玄宗和贵妃的纵情声色,只用一句就能从缓歌慢舞切到安史之乱。
《长安三万里》中也是,高适抬起目光,一句“反了”,也是这样突然、利落,然后画面直切“九重宫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我觉得编剧跟我一样,是反复想象过历史长河中那一刹那的。从盛唐到乱世,急转直下,只不过一句、一秒。心有戚戚焉。
因为能够重新阅读,上下五千年、环球两万里,所有曾经打败时间的文字,都将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
记录
今年我又更新了几篇,再也不敢立写作的 FLAG,实在没有写长文的时间。
有读者说,你要不要开个小红书,我试了一试。然后我跟马曳说,我太不适合做小红书博主了。就我这种吃饭旅行绝不肯虐待自己的人,住在波光潋滟的海景房里,也是懒得拿出手机好好拍一拍。
但是,我重新开始写流水账日记了。写在朋友圈,设置为私密。偶尔读一读,非常治愈。
每天的生活还是像打仗一样。大部分时间,电话会议从早上 8:30 排到晚上 22:00,深夜还要做点案头工作。每天两个venti的咖啡。
每一次会议,都是被审视的过程。想得对吗,讲得好吗,客户赞同吗,老板认可吗,team 可以不要加班重改吗。
以上问题的答案,一天中总有几次是“否”。
但是,夜深人静时,当我回顾几日的生活,总觉得充满多巴胺的瞬间是很多的。此刻,我翻看 11 月日记,写了几十件事。譬如:
飞赴一个朋友的聚会,偶尔能够把自己的需求至于工作之上,我觉得自己进步了;
一起工作的项目经理之一最近有点着急(请不要对号入座),但是我非常感动,因为TA在坚持最高质量标准,像一本行走的公司价值观;
和陈老师回到家,车停在地库,默契地没有熄火,听完了一首歌
……
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可以快乐一次。
记录这一切的时候,又可以快乐一次。
翻看这一切的时候,又又可以快乐一次。就像打开一个储藏多巴胺的魔盒,里面全是能量。
银边
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银边。我的多巴胺工具箱里装满闪闪的银边。
也许是本能逃避负面感受吧,我总是不能把事情想得太坏。
往远了说,上半年我做了一个艰苦卓绝的项目。因为是体量极大的头部企业,沟通的密度和强度,从业十年多,我也很少经历过。
但是,客户的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前咨询顾问,据说在职业生涯中,每做一个项目就可以拿一个甲方的offer。几十场会议下来,前辈教我的东西,直接让我executive communication(商务沟通)的功力飞升一个等级。
往近了说,上周三四五我忙到只吃面包,是因为我的项目经理之一去休婚假了,但是周五的 CEO 会还得开。
但是,我觉得某某某真是宝藏超市,烘焙和草莓又便宜又好吃。自己又亲手碰触了底层数据,对明年的规划想得更明白了。还有,之前项目经理跟我讲起的一些难点,我更加感同身受了。
整个过程,我都觉得受益匪浅。
在一朵朵乌云下,本能地、即刻地,看到那道银边,然后滋滋有味地继续下去,我觉得,也是挺好的一桩本事。
见面
见字如面,不如见面。2023 年是后疫情纪元元年。此起彼伏地阳过以后,一月进驻新项目的第一天,有个客户突然跟我八卦了几句。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感立刻就没有了。
在视频会议里跟首次见面的客户,这就很难发生。当时我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十二个月过去了,那一刻的感受依然鲜明。
在 2023 年,我重新开始一二三线城市地乱跑,去做入户消费者访谈;重新带着女儿去游泳,去海边;重新开始办签证,见到了海外的朋友们。
我从台北回来以后,做了一个 Excel 表,写下我想见的朋友们,写下他们所在的城市,然后每到一地,查一下行程,看看是否能够见人,也因为此,吃了几顿非常快乐投入的饭。
我还是不折不扣的 I 人,但是我总会把想见的你们都见上一遍的。
祛魅
2023 年,我对一些人与事,经历过“非常喜欢又感到失望”的过程,对另一些人与事,经历过“不太喜欢又变得亲近”的过程。
太近的人与事,不想对号入座,所以容我写得含蓄一些。也没有那么单一,我在心里数了数,涉及到至少八九个人。
像我这样感性的人,很容易被打动。一诺在很早以前就跟我说,一定要试着 emotionally disengaged(在感情上保持疏离)
如果太过投入,容易失望,容易受伤,容易失去客观判断。我慢慢在摸索一些心得。其中第一条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对人与事的结论,可以出得慢一点。热忱的支持与激烈的反感,可以不要当下做出反应。
2023 年遇到的事情,凡是先忍住委屈、愤怒那一刻的,事后都觉得明智,给了自己思考的时间。
其中第二条就是,做正确的事。天秤座 AB 型血的取悦型人格,有时缺乏定见。因为慢下来,就有时间想,我在做什么,我是谁。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感谢自己活了足够久,身边也有我深信不疑的人与事,他们是我的基石。
写在最后: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这一年,我周围的人知道,其实我过得并不太容易,这样的大环境下,多少有些波折。但是,我自己觉得,我的“幸福感”是变强了。
我猜想,是因为疫情以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重新变成 3D 了,日常中给我更多有意义的链接。
我有几个非常感谢的人,不在此处一一表达了。我知道,你们能看到我的变化,也一手促成了这些变化。
我纵容自己更加感性一点,在忙碌中,去读诗,去听歌,去写字。这是我面对老去的方式之一,保持一点赤子其人。
我更加娴熟地保持着生活中的秩序感。这是疫情留给我的习惯。在各种各样的隔离中,洒扫庭除,洗衣铺床,在五星级或者无星级的环境里,继续写着我格式整齐的 to-do,管理着我一丝不苟的文件夹,然后让自己安静下来。
在理智等待祛魅与全力以赴热爱之间,我在摸索一个配方,大致就是缓慢一拍、温和一点。
所有的批判,因为慢而更郑重,因为温和而更尊重。
所有的热爱,因为慢而不浮夸,因为温和而更经久。
在 2023 年,装满多巴胺工具箱的,是所有的这一切,是美文美食美器美景,是成长与探索,是理智与情感,是依然强烈的感受与逐渐克制的回应。
2024 年,其实我很好奇自己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是否还能做到甘之如饴、勇气焕发。
如果不能,又何以称之为真正的勇气呢。
是记。
-  END  -
推荐阅读
未来三五十年里,我们一起要面对的就是,变老
一诺:如何面对不会更好的一年
斯坦福科学家:如何有效提升动力、专注力与满足感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