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祝土匪,计划每年写100篇产品笔记,这是第6篇。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督促我~

本文2000字,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

01   联姻
这几天我发现订阅号的信息流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新增了“看一看”的推荐流。
它的推荐逻辑和发现tab里的“看一看”是一致的,主要依据好友关系进行推荐,包括好友点过看一看/读过/分享/收藏的文章,也混合了自己关注的号,部分没有理由的应该是基于兴趣推荐的热点内容。
搜了下相关的话题,订阅号和看一看的整合居然已经灰度了1年多,刚开始的时候名字还叫“推荐”。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被灰度到的人还不算很多的样子。
另一个变化是新增了订阅号管理页,“我订阅的号”成为其中一个栏目,需要再次点击才能浏览列表。设置里可关闭取消订阅号消息的看一看推荐。
订阅号列表自从2018年改版成信息流之后,2020年打乱时间线推荐展示关注的公众号内容,再到现在加入社交推荐的内容模块,可以说越来越趋于算法推荐了。
这样的整合设计是好的产品设计吗?说实话不算。
一个叫“订阅号消息”的页面里,一前一后展示订阅关注和社交推荐两个不性质的信息流列表,其中的“看一看”还不是固定的版块,出现时机、位置都没什么规律,就挺让人困惑,更像是过渡期的试验产物。
内容产品优化向来温吞吞的微信,为何要如此“用力”地推进两者的融合?
我个人的判断,主要是来自近两年商业变现的压力。
02  商业需求
内容和社交领域的商业变现,广告是绕不开的主流形式。
从21年Q1开始,受经济环境影响,企业都纷纷开启过冬模式、缩减营销开支,腾讯的广告业务营收也持续放缓、甚至下跌。为了改善营收,养家担当微信也得出钱出力呀,近两年明显加快了广告资源货币化的步伐。


订阅号入口在首tab消息列表里,流量不小,在21年初就加入了广告。
信息流广告的效益,除了曝光量、匹配度之外,也取决于用户刷流的使用时长。
由于订阅号推送有着较高的时效性,用户习惯看到有新内容了才点进去,每次能看的内容也不多。这样一来它的用户使用时长,是要明显低于基于兴趣推荐分发的信息流的。
按理说,“看一看”才是正儿八经的推荐信息流,无奈用户对发现tab的独立入口不买账,5年过去了始终不温不火。估计多数人一个月都不会打开“看一看”几次,还是更愿意从订阅号消息、朋友圈甚至群聊这样的高频使用渠道获取内容。
正是基于提高用户使用时长从而提高广告效益的商业需求,微信才会在21年开始推动订阅号和看一看的整合测试。一个提供符合用户习惯的流量入口,另一个负责提高用户使用时长。


广告效益是两者联姻的商业动力。
03  看客心态
经过了4年的使用习惯迁移,我在订阅号信息流里刷“看一看”推荐的内容的时候,其实没有感到突兀,多数内容还是符合我的喜好的。
用户对于订阅号的需求,本质是获取感兴趣的内容。
这么多年用下来,我关注了几百个公众号。日常哪有那么多时间照着订阅号的列表一个个看过去呢?也没有那么在意是否第一时间看到某个公众号的新推送。
只要推荐的大部分内容适合自己口味,或是值得关注的热点,有没有订阅过公众号重要吗?不重要。
再者说,平台上有数不清的公众号和优质内容,如果要靠自己发现、好友分享扩散,能了解到几个呢?又关注得过来么?
人,毕竟是懒的,被动式内容推荐分发成为主流模式说明一切。
04 创作者态度
创作者会如何看待这样的改版?
想做好内容的创作者和新号创作者,我觉得是偏乐现的态度。
订阅号的文章打开率本身就是个问题。随着公众号数量和内容供给量的不断增长,通过订阅号列表推送触达的文章粉丝打开率,均值从17年开始就已经降到不足5%,现在低到1~2%也是常事。
订阅号关注推荐机制的最大缺陷,就是只有3天不到的随机式曝光,内容消费周周期非常短。
我一个新号写的文章,5%-10%是粉丝在信息流打开阅读,自己主动分享到群聊和朋友圈吆喝带来近80%浏览,“看一看”带来极小部分时效更长的流量,“搜一搜”则贡献零星的长尾流量。
公众号冷启动是相当难的一件事,得自己宣发、抱团互转,这其实会吓退不少创作者,有时想想还不如去自有流量的媒体平台发布来得省事。
智能推荐信息流的场景里,时间被模糊,用户认可的内容将能得到更多长效的曝光和浏览;优质新号被机器算法识别后,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流量倾斜,其分发效率在业界已是被反复验证的。
至于坏处么,企业号、水号等发布没啥可看性的内容,将进一步受到挤压,这是必然的局面。
时效性较强的热点内容可能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是什么技术无法缓解或用户无法忍受的问题。
至于算法推荐可能造成垃圾内容过多,那就看平台的治理水平了。
05  未来
自2011年上线以来,微信已经走过将近12个年头,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见顶,为了维持业绩增长,尽量兼顾产品体验、更加注重商业效率是必然的事情。
接下来,订阅号的信息流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如果算法泛推荐彻底取代订阅关注,我不会感到惊讶;
如果加入更多视频内容、兴趣内容推荐,我不会感到惊讶;
如果有了频道分类,我同样不会感到惊讶;
如果又重新拆出订阅关注tab,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一切以用户之名,一切为了商业变现。
//责编:我家寨主

我是祝土匪,3年腾讯、4年创业产品经验。
习惯以产品的视角观测和思考世界,希望通过输出笔记来构建自己的产品方法论。
持续训练,持续精进。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一起交流切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