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原创
记者| 王田
编辑|肖子琦
2023年,中国经济在起稳回升中展现出韧性和活力。高盛最新全球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指出,到2023年底,中国内需的全面复苏将推动全球GDP增长约1%。这一增长动力还将延续至2024年。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瑞银等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2024年,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如何在疲弱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踏浪前行?红星资本局今日起推出《复苏——经济学家看2024》,对话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探寻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之路。
复苏——经济学家看2024③
本期专家: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认为,在当下依然要树立这种导向,发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高举发展的大旗来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
连平在接受红星资本局专访时表示,对于刺激内需,2024年还要财政政策加以支持,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增加居民的收入,通过改善民生来刺激消费。同时,未来需要通过促消费来拉动投资,往民生需要的领域去扩大投资。
对于房地产市场,连平认为,过去那种需求“急剧释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持续放缓之后,形成新的波动区间,市场供求关系会在新的区间寻求平衡点。
通过促消费拉动投资
从投资时就要规划未来供给结构
红星资本局:我们注意到,今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将突出一个“效”字。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倾向哪些领域?
连平:从财政来看的话,应该通过管理实施以及更丰富财政政策的工具,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同时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货币政策更强调“精准投放”,主要指两个重要领域——国家建设重大项目,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
2024年财政政策预计仍会给科创领域、先进制造业积极的支持,并且力度应该比2023年大。2024年还有一个重点是要化解地方债风险,要从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去推进。2023年确定发行的万亿国债,以及即将发行的专项债对化解地方债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刺激内需,2024年还要财政政策加以支持,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增加居民的收入,通过改善民生来刺激消费。
货币政策首先就是要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推动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此外它还要给财政政策以强有力的支持,一个是保持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另一个则是购买政府债券支持财政扩张。
2024年赤字可能也会达到和2023年差不多的水平,中国政府的债务总体看是比较平稳的状态。政府发债需要银行来支持,货币政策就应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能力来购买国债。信贷和发债是货币金融支持财政政策的最为直接的两个方面。
除此之外,货币政策也要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提供合适的规模,有力地支持这些领域的发展。
红星资本局:近一段时间来国家提出了“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这和之前的提法不太一样,两者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连平:最近中央的很多会议和文件都提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我认为“有效的投资”和“有收入支撑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从短期看,投资能够形成需求;中长期看,投资还会形成供给;长期来看,它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会从供给侧发挥作用。
投资时要考虑到未来供给结构。供给结构得到优化和改善之后,对于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也将有支持作用。
优化供给就是形成高质量的供给,有助于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地释放。而终端消费需求上升,质量规模跟着上升,同时反过来又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投资。投资活动中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增加,会带来拉动消费的作用,再进一步拉动投资。因此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考虑。
未来需要通过促消费来拉动投资,往民生需要的领域去扩大投资。民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儿?比如现在教育、康养、文化、娱乐、体育等等。这些新领域的需求不断释放,在这些领域中扩大投资,可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也就是说消费需求在推动相关投资的发展。
比如新能源汽车有充电桩的需求;现在很多城市还有养老育幼的设施的需求,这些都是涉及民生领域的新的需求。
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会“差异化”
制造业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要结合起来
红星资本局:我们看2023年前11个月的数据,房地产投资还是同比下降的。您认为接下来房地产行业走势如何?该如何看待这种走势?未来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连平:房地产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下行,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两年多了。过去影响房地产的可能主要是周期性因素,这次却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行业政策系统性收紧;二是民营经济信心不足,房地产企业相当部分都是民企;三是市场需求趋势性转弱,比如说老龄化、少子化、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等现象,再叠加疫情的影响,导致购房需求明显减弱。众多因素的综合就导致了本轮房地产市场低迷会比较长一些。
目前市场还是有不小压力,销售走弱,土地市场低迷,房企债务压力大,房地产投资跌势还在持续。但较之前却有改善迹象。
2023年7月份以来,全国商品房现房销售的面积和金额的增速都已经逐渐从低点回升了。2023年10月末的时候,现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年化增速分别是3.2%和5%,这两个增速回到了2021年四季度的水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目前看2024年人民币升值趋势比较明朗,升值对于房地产来说是有好处的,意味着以人民币标价的不动产的内在价值在上升。
中长期看,虽然人口因素不利于房地产市场,但我国的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是65%,但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不到50%,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最低的也要80%左右。近年来很多省份出现了一个现象,省内人口向中心城市汇集,人口流动产生了不少新的住房需求。新兴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是好事,当地产业可以得到流入的劳动力支持,房地产业在需求拉动下仍有成长空间。
未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将是差异化的。大城市经济发达,产业聚集水平比较高,房地产市场仍会继续发展。当然,过去那种需求“急剧释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持续放缓之后,形成新的波动区间,市场供求关系会在新的区间寻求平衡点。
未来波动区间虽然会整体下移,但并不表明房地产市场就此一落千丈了,相反其重要性依然存在,对经济的重要影响恐怕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房地产活动对GDP的影响达到30%,未来比重会逐步下行,但会是一个过程。未来5-10年,房地产依然是对中国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从周期运行的角度看,2024年乐观的话,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触底,企稳并回升,不理想的话也可能是企稳,在较低水平上徘徊,持续下挫的可能性不大。
红星资本局:您认为我们的服务业投资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增长发力空间?
连平:2020年前,服务业是GDP中比重最大的,其增长速度也比较高,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但近两年服务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很重要原因是房地产,如果房地产业回升的话,整个服务业应该会出现一个逐渐回升的态势。
除了房地产投资,未来服务业投资发展需要“补短板、扩供给、促融合”。比如说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公共设施方面是有不少短板,是可以进行投资的。促融合就是制造业的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要结合起来。
成熟的制造业,有助于拓展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服务业企业可以发挥设计、渠道、创意等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反向发展来跟制造业的投资进行融合,就是上中游和下游之间进一步融合起来,这可能是未来服务业投资发展的方向。迄今为止,我们更多的投资是在生产和制造领域中的投资,为生产和制造提供服务的领域的投资是欠缺的。
比如发达国家在渠道、创意、设计等领域有很多公司都在为制造业来提供服务,而这些领域在国内较多的都是包含在企业内部。如果这些领域能够独立出来,专门为制造和生产服务,专业化程度会更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会大幅提升。这些为生产和制造提供服务的相关领域,未来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导向
要在薄弱环节多给民企支持
红星资本局:国家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这释放了哪些信号?有哪些战略意义?哪些赛道投资将迎来机会?
连平:这一举措非常重要,其目的就是要鼓励和支持科创事业的发展。看国际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也是要较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科技立国,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是国家的重大国策。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关注和参与科创事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达到这一目的。
“创业投资”并非只是强调解决就业的渠道,而是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鼓励和支持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不断创新,走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加以支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长期支持科技创新。
具体看赛道不少,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未来要注意把握细分行业的机会,以长期趋势眼光开展投资。
红星资本局:2023年前11个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如何看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另外我们也看到11月份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有序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您认为接下来如何更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连平:民间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是房地产投资,剔除这一部分,2023年1-11月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1%。总的来说2022年基数低,目前民间投资仍然较为疲弱。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房地产和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要还是信心不足,导致策略收缩,不敢投资。要强调提升信心,但光喊口号是不够的。政策导向上需要更加突出重点,更加明确方向。
过去我们常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我认为在当下依然要树立这种导向,明确告诉大家,经济依然需要加快发展。与此同时,发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高举发展的大旗来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
民营经济的环境要更多法治化,金融支持要进一步加强,要一视同仁。在任何问题上,国企和民企都要完全相等恐怕也不现实,但至少应该在薄弱环节多给民企一些支持,比如融资方面,信用贷款是不是能对民企定的标准再低一些;在非银行领域中,民营企业的融资能不能创造更宽松的条件,比如在境内外发债给予更多的支持;商业银行是不是可以设定给中小微企业信贷的规模指标。
出口仍会面临挑战
国际市场风险主要有两方面
红星资本局:看到一组数据,据OECD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这意味着2024年或将成为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2024年我们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会是哪些方面?
连平:从外部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可能下行,美联储和欧央行都推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把利率抬得很高,抑制了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形成压力。
2024年国际市场的风险可能主要是两个,一是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缓,出口会有压力,但中国产业链比较齐全,制造业结构较为完善,拥有较强的系统性供给能力;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已经在下降,新兴经济体国家比重在上升,这些都有助于应对出口下行的风险;另一个风险则是汇率的动荡。202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改弦更张,美元指数和汇率下行会给不同经济主体、不同企业带来外汇风险。
从内部来看,主要风险还是在于房地产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一些薄弱环节,当下有些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公司的流动性出现了困难,给市场带来一些波动。但系统性风险总体上还是可控的,只是可能会给2024年经济带来一定压力。
新发行的国债到位之后,2024年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不会低。同时消费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工业生产也相对比较稳健,制造业投资的增速应该不会低,整体看2024年相较2023年应该会保持比较平稳的运行状况。政策也是比较明朗,就是要严控风险的传播和发展,针对性也比较强。
星资本局关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
欢迎报料,私信小编!
各种商务合作请勿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