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饭点了
今天咱说点刺激恶心
最近,小编那热爱掏耳朵的队友,迷上了“采耳”视频。
真的,朋友们,画面“太美”,我完全不想再看第二眼
……
左滑可查看,图源见水印
更让人抓狂的是,队友自己还发明了更新(bian)奇(tai)的玩法!
一边掏耳朵+一边看采耳视频
据说能获得双倍的快乐
以至于,他现在掏耳朵的频率,已经达到了每天1~2次。
外耳道可经不起这么折腾,流血、感染都算轻的,严重还能致癌!
所以,当队友再次“嘿嘿嘿”笑着,把挖耳勺伸进耳朵时,我按住了他的手,并表示:

-01-
掏耳朵确实会上瘾
因为爽啊
掏耳朵为啥这么上瘾?
因为爽啊!
耳朵是个很敏感的器官,遍布着很多神经末梢
类似的人体器官还有(大家可以类比掏耳朵的感受)
当咱们掏耳朵的时候,会对外耳道里的神经末梢产生一种刺激,进而变成神经冲动,传给大脑。
至此,人体获得了愉悦和放松。
再加上,掏耳朵经常会让你“收获颇丰”,带来强烈的“成就感”
左滑可查看,图源见水印
这种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感在内心生根发芽后,你就会想不断重复它。
简称上瘾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掏耳朵很爽,但频繁地这样做,对外耳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02-
频繁掏耳朵的危害
非常大

危害① 耳屎越掏越多
耳屎本身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挡一些外部的灰尘。
图源:深圳卫健委
同时,因为耳屎的味道是苦的(我发誓我真的没尝过
,也会阻止一些小虫子的爬入。
但因为受到的刺激多了,外耳道上分泌耳屎的腺体,就会产生更多的耳屎,来保护耳道。
而爱掏耳朵的朋友们呢,就会陷入死循环:
耳屎越掏越多
越多越想掏
当耳屎足够多堵塞耳道时,还会引起急性外耳道炎

危害② 耳道/鼓膜的损伤,甚至癌变
给大家看一组频繁掏耳朵后,内窥镜下的耳道状态图片:
图源:见水印
除此之外,频繁掏耳朵,还可能会致癌!
耳朵承担着你戴眼镜、耳环、耳机、口罩的“外部工作”,如连“内部”都被攻陷了,那它可能就要骂人了。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控制不住自己,想跃跃欲试地掏一掏。
-03-
这些常见的掏耳朵方式
都不可取
不用小拇指掏耳朵
之前就有一位网友,用小拇指(有指甲)
掏了掏耳朵,导致耳道划伤,渗出的血和耳屎凝结成结石,还粘在了耳道上。

去医院清理时,疼得身上直冒汗,衣服都湿掉了。

不用棉签、发卡、火柴棒掏耳朵
不少人喜欢用这些工具来掏耳朵。
事实上,这些工具并不好用。

以棉签为例
当你把棉签伸进耳道后
其实会将耳屎推到耳道的更深处
被推到深处的耳屎越多,越容易造成堵塞,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等症状。
尽量不用挖耳勺掏耳朵
不建议的一个首要原因是,挖耳勺的材质比较硬,容易损伤耳道,甚至鼓膜穿孔。
另一个原因呢,是不少挖耳勺会跟钥匙放在一起,或者是指甲剪套装的一员。
钥匙总是抛头露面的,上面的细菌可想而知,指甲剪可能减过脚指甲,如果放在一起,那耳朵可能就要受到污染了
虽然小编讲了挖耳勺的缺点,但我相信,肯定还会有人(特别是长辈)继续使用。
那请一定遵循如下原则:
挖耳勺一定要单独存放,不要跟钥匙、指甲刀放在一起;
不要混用挖耳勺,更不能全家人共用一个挖耳勺,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掏耳朵时,找个没人的地方,以防被他人撞到,下面这个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4岁的小男孩帮妈妈掏耳朵,妈妈不慎拍打挖耳勺后将其推入耳朵深处,眩晕一个月,严重时一周无法下床。做了手术后,才恢复。
采耳需谨慎
如果采耳的师傅,是一位有经验、且干净卫生、好评无数的人,那么你可以考虑~
但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心仪的人选,就最好不要贸然尝试。

因为,这几年时有因采耳工具不干净,导致消费者耳道得脚气的新闻。
-04-
耳朵很痒的时候
很难控制住不掏

耳朵其实是不需要掏的,因为耳屎会随着我们吃饭、说话、咳嗽而被排出体外。
可大家总有耳朵很痒的时候,如果不掏一掏,简直是抓心挠肝,天理难容!
其实,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情况对待:
情况一:非常非常痒
当痒感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了,就赶紧去医院
看医生,请医生给出判断出处理。

这时候就别掏了,因为耳朵可能已经发炎了。
情况二:有点痒,但能忍住
可以轻轻拽拽自己的耳朵,或者轻按耳道口的软骨,都能缓解。
-说在最后-
虽然小编说了一大堆,希望大家不要在家掏耳朵,但一定还是会有朋友时不时这么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尽量做到少掏,不要使用材质比较硬的工具,更不能用像棉签。
另外,还要保证工具的卫生,使用的时候不要太深入、不要用力。
最后,如果掏完耳朵后,出现了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不然耽误时间长了,可能会影响到面部神经。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觉得有帮助请点赞、在看、分享给身边的人哦~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深圳卫健委、河南疾控、深圳市儿童医院
封面图来源:深圳卫健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3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授权转载:原创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留言。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育学园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