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早发表,晚评价,应该成为科学界的价值观。而不是恨不得去年一篇Nature,今年就想拿来说事。
撰文 | 陈安
华罗庚先生有很多著名的论断,比如“早发表晚评价”就是非常适合科学界的一种价值观,现在很多学者恨不得今天发表的论文明天就能够换来人民币奖金或者学术荣誉。而实际上很多人的所谓科研成果,等过了一年的热乎劲儿,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及。但是一篇论文在刚发表出来时,自己可当回事儿了,恨不得立刻广而告之,拿到同行眼前让大家看到。
但是,一个成果是不是好,自己说了不能算,还是要同行说。而同行很多人也因为面子问题不好意思不说上几句好话,而这样的好话又特别容易被成果的拥有者引用来证明自己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某某都称赞了嘛——所以需要时间沉淀。

之前评院士也是这样,去年刚发表了一篇
Nature
油墨未干,今年就想拿它申请院士。当然,现在的院士门槛高了,不是一两篇
Nature
Science
上的论文就能够格的。但是,这样的思维并没有改变,还是想着凑够若干篇这类文章就要申请当院士。

如果我们都能拿出十年前的东西再行审视,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会继续呈现出其恒久的价值来,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就烟消云散,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了。
当然,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些东西能够立刻就呈现出其学术价值来,比如张益唐对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方法,一下子就启发了很多学者沿着这个路子继续做更好的工作。但是,少!
华罗庚先生还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弄斧要到班门”,很多前辈不断地提及这个观点,但是我在这段时间买到手的七八十本华先生写的或者写华先生的书里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处。甚至,有一本书《华罗庚:下棋找高手》中都没有这一论断。应该说,已经很接近了呀。如此,当然就是要继续买更多的书喽。果然,在上两周买的一本书《金坛文史资料专辑 第三辑 华罗庚教授》中我找到了关于这一论断的原文。来自他第三次回到已经更名为华罗庚中学的母校的讲话。
在这次报告里,华罗庚先生说了很多实在话。比如他在中国频繁的运动后出国,很没自信,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浩劫里做的一些科研工作还能不能拿得出手去。除此之外,还想拿出一些并不成熟的东西和国际的同行交流,这就是“弄斧到班门”了。
他把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切忌弄斧到板门”反其道而言之,在1982年的时候,华罗庚先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科研和国际同行比是“面上的差距,整个的差距”,即便有一两个学者的水平能够到达或超过国际同行,也不会改变整体落后的状况。

华罗庚先生还有一些论断非常具备深邃的视野,我想在未来的《华罗庚评传》一书中,我会对这些观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扩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安看世界”。
相关阅读
近期推荐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
『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在看”,可防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