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几个月前,米粒妈写文章,提到了叶檀老师得乳腺癌的事。
之前经常看她出现在各种财经节目、访谈里,神采奕奕,今年她也才50岁而已,突然生病,我真是挺惊讶的。
消失在大众视野的那9个月,叶檀一直在积极接受治疗,自从“复出”,米粒妈就格外关注,追她的微博,也看了她的一些采访视频。
其中一个视频,对我冲击很大。
叶檀老师谈到了,做丁克有没有后悔这件事。

在采访视频中,她是这样说的——

做丁克,年轻的时候是容易的。我今年不要孩子,明年不要孩子,自然而然就丁克了。”
“到了你五十岁的时候,上有老,下面,人家有小,你没有小,身体也不是那么好了。一旦有个头疼脑热、风吹草动,没有孩子来帮我,我的事业又不是太成功……往往人在这种时候,会后悔。
“早知道这样,我还是筑一道防火墙,还是有一两个孩子会来得比较可靠,比较保险一点。”

不少人断章取义,指责叶檀“后悔丁克,是想把自己的病痛和养老风险转嫁给孩子。”
其实她并没有说过自己后悔丁克,她只是表达了一个丁克,在步入中老年之后,会面临什么现实问题。

她说,“见过的几乎所有的人,不管是病友还是家里的阿姨,她们在说到自己孩子的时候,眉飞色舞,孩子是她们最大的精神支撑。”
“丁克可以寻求其他支撑,没有孩子未必是件坏事,但大多数人找心理安慰,还是孩子,这个就是现实。”
“所以你要么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支撑能力跟物质能力,否则,各方面的压力会使得你不堪重负。”
是的,这就是现实。

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养儿不防老”,确实,除了个别“吸血式家庭”,大部分父母真的不指望孩子给自己养老,甚至不要求孩子以后要留在自己身边。
但孩子确实是个很大的精神寄托。尤其对咱们中国人来说。
那些说生娃后悔了,下辈子丁克的,大概率也只是说说而已。

人生每个阶段都指向不同的分岔路口,你可能会后悔自己选的专业,后悔年轻时错过某次机会,后悔跟哪个人谈了恋爱,甚至后悔结婚,后悔当全职妈妈/职场妈妈……但,这些都有转圜的余地,
唯独生娃和丁克,这两个选择,是没有后悔药的。
对一些男人来说,
后悔
生孩子成为了他们不回家的理由,后悔丁克成了出轨、重婚、私生子的借口
她成就了他,却被这样辜负,徐克73岁当爹,说好的丁克呢?

但对于女性来说,生与不生,都没得后悔。
你没法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也没办法同时欣赏两侧的风景,选择不同而已。
但叶檀老师的这段话,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
很多人说,丁克意味着,人生最后生病卧床两三年的痛苦,换来了潇洒、惬意、自由一辈子,挺值的。
但米粒妈想说,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模板,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同样的年纪,得同样的病,面临同样的痛苦,体味同样的临终滋味。
一些人卧床十几二十年,日子一眼望到头,却又望不到头;一些人年富力强,却可能遭遇变故突然离开……
像叶檀这样的财经专家,成功人士,要事业有事业,要金钱有金钱,要资源有资源,还有朋友、家人……老实说,她病了,有专家团队给她会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接受非常好的治疗。
所以她感受到的,是孩子作为“精神寄托”存在的意义。
但这人世间更多的,是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还有伴侣在旁,但面临重大变故的时候,身体遭遇危机的时候,他们是有精神寄托的,但他们没有钱。
这又是另外一种人生。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丁克,等于物质和精神支撑都没有,一场不大不小的疾病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就是为什么叶檀会说,“你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支撑能力跟物质能力,否则,各方面的压力会使得你不堪重负。
通俗点说,钱和人,总要有一样。
没有钱,如果有孩子,至少还有个人能决定你人生的最后阶段,是不是把管拔了。
米粒妈一个闺蜜姐姐,跟老公结婚是以丁克为前提的,俩人说好了不要孩子,却在结婚15年之后,40多岁,当起了高龄产妇。
让闺蜜和老公改变主意,从“铁丁”队伍里叛逃的,是她身边的一位丁克长辈。
闺蜜的姑姥就是丁克,一辈子挺自在、挺潇洒的,当年闺蜜决定做丁克,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只有这位“同道中人”姑姥,举双手赞成。

姑姥爷去世后,姑姥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
因为身体健康,加上年纪也不大(60多岁),平时旅旅游,在社区里唱唱歌、跳跳舞,小日子过得依旧很滋润。
直到前些年,68岁的姑姥生病了,得的是那种完全耗时间、耗心力、又耗钱的“不死的癌症”。
姑姥在家排行最小,她平辈的哥哥姐姐虽然多,但大多去世了,只有两个还在世,但已经是卧床需要人照顾的状况了。
姑姥这一病,一下子老了好多,除了疾病本身,其实更多的是心病。
在医院住院期间,家里的小辈儿们排了班,轮换着去医院看她,他们还帮姑姥找了个护工,平时照应一下。
但有一段时间,姑姥持续低烧,医生要进行任何一项干预治疗,都要经过家属确认,有些还需要签字,这些都是护工替代不了的。
所以那段时间,闺蜜的妈妈就频繁接到医院电话,让她过去确认治疗方案。
闺蜜说,她妈妈其实跟姑姥差不多年纪,每天要往返医院很多次,折腾得自己也病了。
其他亲戚们也会轮流去医院,但时间一长,谁都耗不起。
家家都是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辅导,工作、家庭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
姑姥自己也有压力,她说,没想到逍遥自在一辈子,到老了却得靠别人的孩子来养老。
闺蜜当时没有孩子,夫妻俩相对时间宽裕些,所以就经常往医院跑。
闺蜜说,姑姥一辈子都特别有优越感,一直觉得当初丁克的选择没有错,但直到这次住院,她说出了“后悔”两个字。
因为闺蜜也是丁克,所以姑姥跟她聊了好多掏心掏肺的话。
姑姥说,她之前想得太不现实了,以为自己晚年可以得那种一下子就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的急性病,不受罪也不拖累别人。
但没想到自己得了这种“不死的癌症”,很可能要再活上20年,但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关键还需要人照顾。
“家家都有老人,谁能愿意照顾我啊,人家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我啊!”
这件事对闺蜜夫妻俩触动很大。闺蜜说,看着姑姥不到70岁就开始了凄凉的晚年生活,她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恐惧感。
闺蜜说:“几十年的自由,换来的是晚年不可承受之痛,我觉得我没有准备好。”
闺蜜的老公也说,到自己临死的时候,连个决定“是否拔管”的人都没有,想想也是难以接受。
于是他们夫妻俩火速完成了造人计划,现在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
至于很多人说的“抱团养老”,真的只是美好的愿景,这种养老只局限于身体健康有钱有闲的阶段。
等到病了、卧床了、需要人伺候了,一堆老弱病残,谁来照顾谁?

米粒妈之前看过一个节目《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介绍了7位日本单身老奶奶组团养老的生活。
她们要么是年轻时以工作为重心,要么是婚后离异,总之老年时都是单身状态。她们在一起聊天、旅行,因为年轻时都是高知女性,即使老了,生活也充满活力。
听起来很完美是不是?米粒姥爷之前还嚷嚷着要跟他的几个老同学去有山有水的地方组团养老呢。
但是这7个老奶奶在一起更多是丰富彼此的生活,是相互陪伴,而不是养老。
她们在一起组团的前提是“不提供护理帮助”。她们相互约定好,谁也不能拖累大家,一旦有人得了重病需要护理就要自觉搬离。
生孩子确实不能保证,解决自己养老的一切问题,尤其咱们这代人,养老会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在哪养老,怎么养老,养老院床位够不够,护工能不能做到专业、仁慈……
我和米粒爸说过,我们老了以后,肯定不靠米粒给我们养老,养老院是我们这代人的必然归宿。
但至少我们在外面受欺负了、受委屈了,遭受不好的对待,我们还能跟米粒去告状,这大概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后的精神依靠了。
都说养老院里的老人被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有子女且经常来看望的,第二等是有子女但少有探望的,第三等就是无儿无女的。

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底气是父母给的,老人在养老院的底气是儿女给的。

我们在新闻上见过太多,养老院的护工,家属在时,是天使面孔,家属不在,是恶魔嘴脸。
老人骄傲一生,老了却要遭受这样非人的虐待,将心比心,我们无论作为儿女,还是代入自己的老年生活,都完完全全不能接受。
米粒妈也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说生了孩子也不能保证“善终”,孩子养不好,说不定以后自己的钱、自己的命就是被自己孩子坑的。
当然,人心难测,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有生而不养的父母,自然就会有吸血的子女。

但结婚不是奔着离婚去的,生孩子也不是冲着把孩子养砸了生的。
尽人事知天命。做最大的努力,接受最坏的结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选择暂时不要孩子,米粒妈生娃不算晚,但身边很多朋友,尤其一线城市的,30多岁生娃的居多。
人的想法会随着经历、阅历的增多、丰富而有所变化,不要太早就坚定地为自己指定唯一一条路,不留余地。
丁克也好,生娃也好,都是个人选择,任何的选择都可能会后悔,但不要因此放弃了享受当下,也千万不要忘记了未雨绸缪。
最后做个小调查

点个“赞”+“在看”,愿所有的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依
作者简介: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著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图书畅销榜!《我是大女主》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