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今年,是「人间theLivings」与大家相伴的第九年了。
作为网易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在过去的两千多天里,「人间theLivings」始终依托互联网的特点,尽可能丰富地展现非虚构写作的魅力。
非虚构是「人间theLivings」对题材的唯一限定,它谢绝对生活的任何加工,而且认为那毫无必要,正如大家经常说起的:现实世界已经足够。
我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更珍贵的是,在这片土地上,如果不能完成与其精彩程度匹配的记录与呈现,实在辜负于它。
我们想搭建的,是中文世界最好的非虚构内容聚合平台,希望您与我们一样喜欢「人间theLivings」,喜欢它的志趣。
记录当下自然是「人间theLivings」最该完成的事情,这并不妨碍我们关注当代史(包括旧闻录、家族史、个人史等等)。这个非虚构平台会以文字为主,不过,也欢迎自成一体的图片故事、绘本故事。
「人间theLivings」放弃了记者自采型的模式,它所信奉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记录者——换言之,「人间theLivings」是所有写作者创造的。
一方面,我们也偏爱生活中一切鲜活的素材,无论是精彩故事的讲述,还是对人、对生活场景、对社会生态、对某些有意味瞬间的描摹,都是我们渴求的。它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另一方面,「人间theLivings」也欢迎宏大的写作计划,从早期刊发的《在海洛因祭坛上》、《朝鲜七日:核试验危机中的风暴眼》到近期的《“不服周”的女人们》、《上岸》、《我所躲避的生活》,这些叙事更为宏大的故事,通常需要用更长的篇幅去记录,需要有计划地采访和写作。
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写作者,和「人间theLivings」编辑部一起,打磨出属于自己的“鸿篇巨制”。
因此,如果你有一个酝酿已久的写作计划,如果你心里有一个一直想要完成的重磅叙事,或是围绕某一主题的作品,或是围绕某个地方、某一群人,「人间theLivings」都愿意参与其中,提供尽可能大的支持。
期待您参与对「人间theLivings」的创造。关于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联系我们。
稿件要求
1、内容真实非虚构,且原创首发,暂不接受诗歌、散文、小说投稿。
*作者应保证作品内容及作品中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作品内容及其中信息的真实与否最终以“人间”平台自主判断结果为准。
2、字数不低于6000字为宜。
3、请遵守以下投稿格式:
尽量把文章复制在邮件中,且附一份word文档,如有证明文章内容真实性的图片、视频等,也请附在附件中;邮件标题和word标题以【该篇文章的题目】命名;文档里字体以五号,黑体或宋体为宜;注意分段,用数字将文章分成几个大的部分;附上电话和微信号。
对于写作项目,我们还有以下要求
1、不少于1篇成稿。
单篇字数不低于6000字,内容真实非虚构,主题鲜明
*可以是个人口述史、区域变迁史、社群观察与记录、职业经历、现当代重大事件、亚文化等等
2、不少于1500字的【项目简介】,包括:
  • 项目背景、写作意图
  • 写作提纲
  • 预估写作对象的范围、数量与简介
  • 预计写作时间(分阶段列出)
综上
无论采用与否,我们会在十五个工作日(三周)内回复。
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单篇不少于2000元的稿酬,以及完善的全平台版权经纪代理服务。
来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人间目前正在进行的长期连载征稿
“人在城中·Living in City” 征稿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城市正成为我们最为主要的生活空间。
一代又一代的人,被城市所塑造着,也塑造着城市,审视着生活,也被生活审视。我们每个人,都因不同的时代与个人遭际,在心底建构出城市的万般模样。
2020是个被迫禁足的年份。无论我们人在何处,是淡定、是烦躁,是一筹莫展、是心有余悸,都是一个适合的机会,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与“一座城市”的关系。
眼下,人间编辑部大型征文再一次开启——「人间· 人在城中Living in City」。
记录下你与自己现在或曾经所处城市的故事,记录下它对我们每一个人所提出的,关于梦想、爱与希望问题的答复,记录下所有你在此处念念不忘的人与事,记录下它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模样。
征文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并在标题标注「人在城中」。期待你的来稿。
“寻业中国·Work in China” 征稿
在大多数时间,工作都与我们的生存直接相关。无论我们是在主动寻找一个谋生的饭碗、不断追求自己钟爱的事业,还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甚至消极逃避,它都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生活,几代中国人都在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化,不曾停歇,也不能停歇。工作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不同代际、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格的个体多元多样的三观。
这一次,我们希望能请大家一起,记录下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与工作有关的故事。记录下我们的父辈们曾经所为之奋斗的,也记录下我们自己所困惑、怅惘与坚持的一切。
记录下自己,就是记录下今天。
征文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并在标题标注「寻业中国」。期待你的来稿。
“人间骗局” 征稿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间刊发了数篇以“骗局”为主题的稿件,几乎每一篇都引发了读者的巨大反响。
从非法集资,到网络、电信诈骗,再到传销,不断有读者向我们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各样骗局,触目惊心,令人痛愤。
于是,像「人间有味」一样,我们决定开启一个新的大型连载主题——「人间骗局」,希望能够汇集各样骗术案例,展示并剖析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通过书写自己、或身边的人被骗的经历,纾解自己内心的愤懑,并警示更多的人避开骗子们的陷阱。
让我们一起,撕开人间骗局的假面。
征文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并在标题标注「人间骗局」。期待你的来稿。
“人间有味” 征稿
2017年1月26日20:02,人间工作室邮箱收到了第一篇“食物故事”。距离此次征文消息的发布,还不到4小时。自此,来自海内外,近30万字的稿件纷至沓来,以不同的角度和风格,诠释了30后至00后的时代味觉记忆。
这些食物故事,多诞生于普通的家庭厨房,带着南北迥异的方言和油烟。
“治大国若烹小鲜”,日常的煎炒烹煮中,是每个截然不同、却又不尽相同的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而注入饭菜里的那些难以言表的情感,足以让人们在奔向星辰大海的途中,深深眷恋。
“味蕾深处是故乡。”人与食物相关的记忆,总逃不出、也离不了滚滚红尘中的爱恨别离。
人生百味,皆需品尝。今天,人间邀您共赏。
征文长期有效,欢迎大家将自己与食物有关的文字、图片稿件投递至人间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在这里等你。
“住在人间·Living Here” 征稿
不论是作为焦虑、执念、或是被无数人称为“刚需”的资产,还是作为回忆,港湾、灵魂能得以休憩的那一片小小天地,房子一直与我们息息相关。
或许你也曾关上那扇门,却忍不住回头凝望,曾第一次打开一盏灯,推开一扇窗。或许那处地方只是一次短暂落脚,很快就又要再打包离去;或许那方寸之地是一场长久的困顿,不得不囿于的一隅。或许那里只是这么近又那么远的梦想,是长久的渴望。
我们总会渴望一种踏实的安全感、结束飘来荡去的日子;也总会回头张望,因为房子里有故人、有故事,有让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的日日夜夜。我们会因为它有“获得”的欣喜,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会有安宁,念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
所有的这一切,都围绕着房子、围绕着我们的“居所”展开。
不论是曾被现实困住、急切地想要出发的心情,还是安居于某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不论是在城市、乡村、高楼、村舍反复流连的生活轨迹,亦或是租、是买、是抛弃、是拥有的那处屋檐。每当夜深人静,每个人都会回到一处,坐下、继而躺下,闭上眼睛,等待天亮睁开眼睛,再重新出发。
征文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并在标题标注「住在人间」。期待你的来稿。
“我所躲避的生活” 征稿
在过往的人生中,你曾经萌生过“想要逃避”的念头吗?
在心理学的语境中,回避型应对(avoidant coping)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应对机制,指人们回避让自己害怕或焦虑的特定场合、对话、关系或信息。
不论我们是否愿意,在特定的情境或一定的心理压力之下,逃避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必备技能。本能的逃避,是繁琐生活中的暂停键,留给陷入软弱的自己呼吸的空间,缓冲扑面而来的焦虑与恐惧,让我们短暂地卸掉即将压垮身心的负累,积攒直面问题的勇气。
逃避,不为了解决问题,只为了暂时放过自己。
时过境迁,对于那个想逃或是曾经逃避的自己,现在的你想说些什么?那时候的我们,到底是在恐惧什么?
逃避不可耻,逃避虽然不会帮助我们以最快的效率解决问题,但未必于人的身心无益。不论是主动或是被动选择,逃避之后,你总要再次出发,是绕过眼前暂时无法面对的,还是直面那个具体的恐惧。
人间编辑部再一次开启系列征稿 「 我所躲避的生活 」。
请告诉我们,那时的你面临着怎样的选择,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吧。
记录下自己现在正在经历或曾经想要躲避逃离某些事、某些人的时刻,记录下那些躲避背后,我们每一个人关于生活的恐惧,记录下那些令你念念不忘的、挣扎纠结的心情,记录下逃离时候你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我们都曾有过的软弱,和煎熬过后的再一次出发。
征文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 [email protected] 」,并在标题标注「 我所躲避的生活 」。期待你的来稿。
“上岸” 征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而命运的主题,又常常与对应的时代精神高度相关。
30年前,人们崇尚“下海”,风华正茂的体制精英放弃工作,尽入商海争做弄潮儿,在追求财富中实现价值。
30年后,人们选择“上岸”,热血澎湃的菁菁学子过关斩将,在公考路上几出几进,想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选择没有对错与高尚之分,只体现一时一代里某种集体崇尚的价值观。在追求个人选择的路上,竞争从未缺席,得失一直计算。
在“宇宙尽头是编制”的当下,从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里杀出来的一代人,囿于种种主观客观的理由,顺理成章走入自己人生的下一个考场,百舸争流,直到脚踏实地,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正在冲向岸边或者已经上岸的你,是否回头计算过自己为上岸付出的所有?是否曾为这一份前途妥协了自己的理想?是否顺从了或忤逆了亲人的期望?上岸之后,是否还记得自己努力的初衷,又是否真的如自己当初所想的那样?
无论如何,上岸,作为一个个体人生规划的重要节点,是值得记录的一笔。
我们希望参与其中的你,在备考或工作之余,抽出些许时间,写下你上岸过程里值得回忆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将你的见闻与经历,在人间汇聚成一代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
征文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 [email protected] 」,并在标题标注「 我所躲避的生活 」。期待你的来稿。
“Z世代玩家手册 Ready Player Z” 征稿
皮尤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全球Z世代(Generation Z)人口达到25.6亿。
所谓Z世代,就是与数字信息技术和即时通信设备的技术发展共同成长的一群人,普遍被界定为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有着与8090后完全不同的消费习惯,为内容付费、为信仰充值、为国潮买单,跟着KOL种草;从羡慕博主到成为网红,从果断裸辞到拒绝职场PUA,从跟风摆摊到直播带货,他们的职业选择似乎也更为多元。
表面上又佛又丧,随时躺平,实际上又暗暗较劲、默默努力,是尽职尽责的优质打工人;关注性别议题,关注弱势群体,敢于发声,积极站队,有着别样的生活态度;从特立独行到“线上扩列”,天马行空,既热烈又孤独。
今天,作为Z世代一员的你,在做些什么呢?
是在校园中经历着青春期的蜕变、在教育变革中孜孜求学?还是初入职场、在全新的领域创造价值?还是在自己的圈层中用心耕耘、氪金“产粮”?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原生家庭、婚姻生育、友谊爱情,你是怎样handle的呢?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人生,校园贷、电信诈骗、科研压榨、职场PUA、房价养老各种问题一波波来袭,年轻的你又是如何迎接挑战的呢?
你在想些什么呢?有着怎样的金钱与物质观?是生活体验派还是方法派?正经历怎样的快乐或痛苦,正追寻哪些信仰、摒弃何种陈规,你们怎样看待世界与自己、时代与自身的关联,你们有哪些迷茫困惑,又在如何玩转自己的生活?
面对令人好奇又值得聚焦的Z世代,人间在此特别推出【Z世代玩家手册】系列征稿。
我们期待着身为Z世代的你描绘自己的个性故事,记录你的月亮与六便士,写下在你眼中,真切的人间。
投稿请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并在标题注明【Z世代玩家手册】,征文长期有效,期待你的来稿。
更多好故事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