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KIT采访对象来自三士渡2023-24Fall美本新生申请学员P同学,ED阶段喜获2024U.S.News最佳文理学院排名第4的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录取
来自上海某国际学校的P同学,因从小对诗词的兴趣,确定了文学申请方向。利用自己对诗词和音乐的热爱,规划了一系列独特活动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打动了斯沃斯莫尔的招生官。
今天菌菌采访了P同学带来申请季最新鲜的录取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P同学翠录档案
# 申请背景:
  • SAT 1580/托福 114
  • 申请亚洲研究、现代语言与文学专业

# 主要奖项:
  • 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金奖
  • 高中三年全额奖学金
  • 国际作文大赛荣誉奖
  • 语言学奥赛Distinction
  • 校级文艺创作活动一等奖
# 主要活动:
  • 古风音乐/古筝翻弹频道
  • 学校诗社
  • 学生会会长
  • 诗集翻译
  • 摇滚乐队主唱/吉他手
  •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 中国古诗词翻译研究
  • 爱荷华诗歌冬校
  • CTB西安鼓乐保护项目
1
为何ED选择斯沃斯莫尔?
学校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九月左右的时候,我还在Williams/Pomona/Swarthmore三所文理学院里纠结ED选校,三士渡便帮我分别联系到了这些学校的校友,他们为我提供了官网上很难找到、或者要很费时费力才能找到的一手信息。
最终选择斯沃斯莫尔(后简称丝袜学院),主要在于丝袜学姐对我的影响。
学姐不仅告诉我费城的衣食住行须知:冬天穿什么衣服、坐什么火车去纽约、不安全的街区和好吃的餐厅等等,也跟我分享了她喜欢丝袜的原因:
堪比甚至超越藤校的教育质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社会责任感的校园文化,给我展示了她毕业时教授的手写信,还说有一个去了投行的丝袜校友,愿意在百忙的工作之中请假三个小时,听她倾诉人生的困惑与不如意。
种种细节都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丝袜的人文情怀与文化氛围,也是促使我最后选择丝袜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2
如何确定申请专业的?
作为一名资深ENFP,我从小便自由散漫,热爱吟诗作赋、弹琴奏乐。
不过,曾经的我一直以为诗歌与音乐是“不务正业”。我一直把它们当作课余的爱好,而非谋生的道路或严肃的学术兴趣,因此在一开始决定专业的时候,出于对于人的行为模式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心理学。
但在和三士渡的顾问进行初步咨询以后,我开始意识到语言与文字是反映人性与现实再好不过的媒介,并且正视起文学作为严肃学科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心理学有往脑科学与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我所热爱的心理学偏社科的部分并不是当下热点,学习心理学也绕不开那些枯燥无味的术语与名词。
与之相反的是,如果走文学路线,我便可以拥有正当理由去阅读诗歌、研究文学传统、剖析那些令我着迷的意象与用典。
而在世界各地的传统中,诗与乐向来密不可分,中国的宋词本来就是写来入乐的,只是由于时代流转、乐谱失传,这才将词变成了纯粹的文学体裁。
因此,我决定将文学作为申请方向,佐以音乐的辅线,让我的申请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就专业的名称来说,我真正申请的专业应该叫“东亚研究”,或者“东亚语言与文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甚至是“亚洲研究”,不同学校叫法不同。
“东亚研究”专业研究的范围很广阔,包括东亚或者亚洲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而我专精的那个方面就是东亚文学,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学,也就是唐诗宋词。所以简单来讲,我申请的就是美国学校开的中文系。
3
为何会想去美国大学学习东亚文学?
我的父母都是高考过来人,深知此路艰辛,因此很早就帮我确定了出国的道路。在国际学校上学不仅给了我充裕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也让我的创造力、想象力与自由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为啥要去美国学“东亚研究”?第一,我非常喜欢美国通才式的教育模式,因此在美国我不仅会学习东亚文化,更能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自由探索各个专业领域,找到真正适合我的方向
第二,在和一位耶鲁的东亚学姐聊过以后,我发现美国的中文教育丝毫不比国内逊色,不论是《红楼梦》、《聊斋》,还是《诗经》与唐宋诗画,教授们都讲得头头是道,仿佛语言的壁垒根本不存在一般。
英语也能完美捕捉到中国传统中深奥的概念,如一位威廉姆斯的教授就用“non-purposive action”——不带目的的行动——来定义她理解中的道家概念“无为”,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让我着迷。
因此,在美国学习东亚文化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审视与研究从小养育我的传统,也让我可以有更多空间和机会去探索别的领域,成为一个拥有跨学科思考能力的全球公民。
4
认为被斯沃斯莫尔录取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招生官的所思所想,我只能站在我的角度对自己的申请进行一个复盘,然后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成绩与标化达标的情况下,区别我和其他申请者的重要元素就是我的软性指标,也就是活动与文书的特色。
出于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和音乐的热爱,我在线上创立了一个栏目——通过翻唱或原创古风音乐的形式将传统诗词元素融入音乐之中,用音乐这种不分国界的媒介向世界各地的受众介绍古诗词文化。
同时,学了八年古筝的我受到各大up主的启发后,开始尝试用古筝翻弹摇滚乐与流行乐,在Lana Del Rey、Billie Eilish、GreenDay等不同流行歌手的乐曲中加入古筝元素,让民族乐可以被世界受众所接受。
引用我非常喜欢的一位B站up主的主页签名:“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我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尝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在现代社会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流失,而是能够被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欣赏。
我想,诗歌+音乐这样浪漫而小众的申请形象可能正是吸引丝袜的最大一部分原因。
在和很多28届校友交流后,我发现大家的申请形象中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艺术元素,比如说申请数学+电影的女孩,或者申请戏剧的表演爱好者。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真诚。我是真的喜欢古诗词、真的会被几千年前的语言与意象所打动、真的会在弹拨古筝琴弦时,感受到一种古老而振奋人心的力量,才能自发地去创作和创造。
如果没有这种热爱,就算活动列表很完美,文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气质、面试时的表情与动作也会暴露申请者的窘迫与尴尬。
诗歌与音乐本就是我表达自我的方式,大家也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进行创造和改变。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5
可以分享下你的科研经历?
在软性指标有特色的情况下,我也做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以证明我的学术硬实力。
在三士渡导师的推荐下,我与一位哥大比较文学教授学习了英语诗歌,从萨福的希腊经典一路学习到庞德与毕肖普,丰富了我对于世界诗歌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中西较为有名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进行了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了他们诗风上的微妙差异。在课程结束后,我又在教授的指导下选择了李清照的一首词,对其不同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由于我在两段科研经历中都非常积极主动地与教授进行沟通,并且十分认真地完成教授布置的作业,最后也得到了教授的强推,为我的申请加分不少
总的来说,我十分推荐大家一对一地和一位与自己学术兴趣相符合的教授进行独立科研,这既是对自己研究能力的锻炼,也是很好的接触大牛、丰富视野的机会。
6
分享下文书的内容和创作过程吧!
我从前一直以为文书是记叙文,要有抓人的情节、有起承转合、有新奇的立意、有高级的用词。但这些迷思被我的主文书导师一一纠正。
他是一个把文书写成散文的神人,因为“90%的人都没有什么故事”好讲。在他的引导下,我逐渐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开始认为文书不是试图去让招生官因为立意与文字感到惊讶、赞叹与敬佩,而只是一个尽可能真诚地展现自己的过程。
我的文书立意也并不花哨,是说我从喜欢豪放派的诗词转变到同样也能够欣赏婉约派的词作,结合我疫情期间被困在家中的经历,讲我如何突然就共情了那些被困在闺阁中的女孩子。
她们或许真的衣食无忧,但她们没有自由,她们的人生就是在那些春花秋月的流变中慢慢消逝,十年如一日,一日如十年。那种真实的消磨、痛苦就被那么美的意象所捕捉,很残忍又很完好地端到我们面前。
但是,许多传统评论家都说闺怨词是伤春悲秋、无病呻吟之流,甚至很多闺怨词都是由男性作家来写的,女性的声音、生命经验向来都很难被倾听和共情。
我的文书就结尾在我对于这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上,说我不会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评价这些诗歌的价值,而是从中发现了一种曾经被我忽略的女性叙事。并不花哨吧,全文也没有什么高级的用词,但确实打动了丝袜。
7
为何选择签约三士渡?
三士渡为申请提供了哪些帮助?
在签约三士渡以前,我也咨询过另外一家机构。最后我选择三士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觉得这里的顾问老师真的“懂”我,尊重我对于传统诗词与音乐的热爱,鼓励我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探索与研究;二是觉得三士渡的制度十分成熟与人性化,为有需要的学员提供一位主规划和一位辅助规划,同时还提供独特的专项导师制度。
比如在翻译宋词的时候,三士渡就找到一位哈佛的翻译博士来指导我。她不仅给我推荐了很多著名的翻译家与理论著作,同时也指正了一些不成熟的语法与词汇使用,我在翻译终稿的序言中也加入了对她的鸣谢。
另外让我特别感动的一点是,三士渡永远都能够稳稳承托住我的情绪,做我非常坚强的后盾。我已经忘记自己有多少次在各种时间段给行政导师打语音,包括晚上七点、晚上十点、各种时间段,但他从来没有烦过我,反而就像亲人一样包容我,用他过来人的视角宽慰我遇到的各种困难。
在我看来,我和三士渡的关系绝对不只是一种以金钱为纽带的契约关系,而是以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构建起来的将心比心的情谊。这是我喜欢三士渡最大的原因之一。
8
对未来的申请者有什么建议?

第一个建议:比起完美,Just Do It更重要!
作为一个严重的完美主义者,我从前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就算是一个小的预习作业,不把它做到90%及以上的程度我也会觉得不舒服。但是这一套逻辑在申请季就行不通了,因为申请季的工作量成几何倍地增长。

所以我推荐大家Just Do It! 先行动、先落笔,再去考虑是否完美,不要因为觉得一个思路可能不够好就去否定它,先写出来试试看。我也推荐大家把自己的任务进行切分,把一件大事比如一篇2000字的论文,拆成500字的小块,每天做一点,这样任务量听起来就可控多了。
第二个建议:养好身体最重要!
这封录取信会把绝大多数的我们带到一个陌生的、崭新的环境里,那里会有截然不同的水土与文化,父母大概率不会陪在身边照顾我们,如果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睡得不好,真的倒下了,能照顾我们的大概率只有自己。所以有个好身体才能幸福留学、幸福过暑假。
最后,祝大家都会成为快乐进入梦校的幸福小天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