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2月13日,由第一财经研究撰写的《2023数字中国年度报告》(下称《报告》)于第一财经2023资本年会上重磅发布,该《报告》由中创数经、天风证券提供数据研究支持。
01
数字中国30年
数字中国3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探索数字化发展的30年。 

自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提“数字中国”概念以来,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已成为共识。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脉络大体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观察。
宏观上,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了庞大的空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数级倍增, 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中观上,数字技术为产业链、价值链带来全新动能,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围绕需求侧与消费侧的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商业及应用基础。
微观上,以数字化为高质量发展契机的中国企业,在寻找新引擎与新动能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试错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突围样本。
02
数字经济十大趋势
2023年无疑属于以Open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ChatGPT横空出世,成为AI 新时代来临的报晓鸟,预示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2.0核心驱动力,将引领今后10年的数字革命。走过信息化,新的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在此历史性交汇,中国力量正在全球AI浪潮中迎头赶上。
(1)全球生成式AI进入发展新阶段;
(2)国产大模型与应用加速迭代;
(3)国产AI芯片竞争力逐步提升;
(4)中国光模块产业优势进一步稳固;
(5)我国数据要素大市场构建加速;
(6)数据安全产业需求逐渐释放;
(7)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
(8)特斯拉引领自动驾驶奇点到来;
(9)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浪潮将开启;
(10)MR有望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
02
数据资源新石油
(1)数据生产:数据的聚合与治理
数据要素产业链包括数据生产、流通和使用三大环节。数据生产环节决定数据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数据流通环节主要受限于数据确权立法制度,数据场内交易趋势满足监管要求,场内交易量有望显著提升;数据使用环节受益于人工智能(AI)浪潮,数据使用服务商融合AI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AI赋能下游应用场景提升数据使用效果。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在各个 产业中的应用有望加速,推动数据供给快速增长。随着数商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对企业数据资 产进行聚合分析和数据治理,生成高质量数据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数据附加值,扩大企业数据资产规模。高质量、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在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与流通,将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
(2)数据流通:数据的确权定价与交易
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据《数据产品交易标准化白皮书(2022年)》,2019-2021年,我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从285亿元提升至463亿元,年均增长27.5%。中国信息通信研 究院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将超2200 亿元。
除了数据交易,数据流通还包括数据确权、 数据定价、数据交付等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 中,涉及的参与主体各有不同角色和责任。其中 数据交易所扮演了数据流通环节的核心角色,承 担搭建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基础设施、审批登 记、合规监管等主要职能。第三方数商则参与剩 下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付,以及数据 交易中的其他增值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 进,预计中国数据流通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的势头,为企业和市场创造更多机遇和价值。
(3)数据应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数据的使用是数据发挥真正价值的关键阶段。政策层面,各地方政府通过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探索,打开公共数据应用空间;技术层面,AI 大模型技术降低了企业的数据使用门槛,重塑企业数据应用场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 
为了构建有序的数据利用秩序,“数据二十条”将数据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公共数据是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 依法行政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 据 。 
公共数据作为重要的数据要素供给来源,既可以支撑公共服务主体的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服务决策,也可以与企业、个人数据结合融合应 用,释放更大的经济价值。
(4)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入侵者攻击的技术,通过安全产品与服务,解决病毒、非法访问和破坏、管理漏洞和网络缺陷及漏洞等问 题,从而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中的数据进行防御和保护。
02
数字中国大底座
(1)半导体
半导体芯片是数字化实现不可或缺的物理载体。从数据的存储到计算,芯片应用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底座。
(2)通信网络(5G)
从1G 落后、2G 跟随、3G 突破、4G 并跑,到现在的5G 引领,中国通信技术可谓是上演了一场弯道超车。5G,狭义上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接入网技术,广义上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泛指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及相关支撑系统的完 整的技术体系。5G 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是互联网发展和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
(3)云计算
作为新兴数字产业之一,云计算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
(4)数据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是算力承载的物理实体,是存储计算机及其相关硬件设备的物理位置。具体而言,数据中心是将服务器、存储器IT设备集纳在机房,再叠加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等基础物理设施,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和分发,其本质是将电力转换成算力。
(5)人工智能
受ChatGPT爆火影响, 人工智能(AI) 在 2023 年迎来了空前热度,并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AI 技术已成为当下全球的科技热点,我国AI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及科技强国地位都将有直接影响。
05
数字重构产业链
(1)数字金融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我国金融科技进入持续创新和全面应用阶段。 
根据银保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20年,银行、保险及证券行业信息科技总投入分别 为2078亿元、351亿元、263亿元。艾瑞咨询测算,2023年,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信息科技总投入将达到3668 亿元、648亿元、495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76.5%、84.6%、88.3%。
金融业数字化已经从最初的基本能力探索延伸到细分领域的垂直整合,主要业务场景包括全域精准营销、动态风控管理、可持续金融、AI 客服等。金融机构正全力推动数智化转型,探索前进至下一个阶段的智能创新和互联发展之路。
(2)数字工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 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实体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由此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新型工业生态,能够创造出覆盖工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体系。随着低代码、数字孪生、云边协同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不断渗透,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3)数字医疗
医疗行业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较为重要,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此前发布的《数字宇宙驱动医疗行业数据增长》报告,医疗行业数据量 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是增速最快的行业之 一。
从医疗产业数字化场景应用进程来看,除了药物生产、器械运维等少数偏重线下操作的细分领域,我国医疗产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达到较高 水平,但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国内医 疗数据的互联互通依然存在一定阻碍,多个细分 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智能化仍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11月, 卫健委等三部委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提出了明确要求,预计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将成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并催生电子病历系统升级、 医疗数据整体上云等一系列信息化新需求。此外,随着医疗底层数据标准、医疗各环节软件系统逐渐统一,流通更为便利的医疗数据将逐渐显现其资源属性,对各细分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智能医嘱、AI医疗影像诊断等需有海量数据支撑的AI应用领域有望迎来更快速发展。
(4)数字消费
在平台经济时代,流量模式崛起,消费企业依赖线上平台进行拓客,通过用户增量驱动企业 增长。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流量高度分散,零售 行业已由“渠道流量为王”进入到“以人为本” 的精细化零售营销新模式。消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也逐步从渠道拓展延伸到消费价值的挖 掘、供应链升级以及绿色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8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加38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82.0%;截至2023年8月,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累计达9.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56%,同比增长1.73个百分点。
(5)数字农业
广义的农业概念覆盖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即国家统计局定义的“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2022年, 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3%。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农业)数字化率远低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数字经济在第一二三产 业中的渗透率分别为10.5%、24%和44.7%。农业的数字化渗透率较、提升较慢,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数字化发展,“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互联网+ 农业”等词汇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在此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不断丰富。《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2021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5.4%,其中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为21.8%、畜禽养殖信息化率达34.0%、水产养殖信息化率为16.6%。大型农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分别从生产端、销售端、技术端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我国智慧农业生态体系。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刘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