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同样,作为警察,我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同样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警察执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笔者认为是:安全!这个安全包含三个方面:
能在发生冲突后进行处置最多算是中策,而能够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或者减少冲突的烈度和规模,才是上策,也就是警务工作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在警务工作中,如何做到这点呢?
笔者认为:“危险意识”“战术意识”十分重要。
危险意识
先说危险意识(或称危机意识),笔者认为:危险意识是动态的、即时的,共分三个部分:1)识别危险;2)防范危险;3)排除危险
其三者的关系是:没有防范和排除的识别是无意义的,没有识别是无法防范和排除的。
在执法活动中,我们在到达现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现场的形势,准确识别出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明区域,而且要牢记:看不见的地方都是危险的。
那么都要识别哪些内容呢?

一是执法对象是否有暴力倾向、是否可能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

二是执法环境中是否有危险源,如茶几上的水果刀、厨房中的菜刀等等;

三是执法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嫌疑人是否可能有同伙。
……

图为:江苏淮安7.6暴力袭警案嫌疑人马洪兵、马伟兵抓捕现场。该案中,民警王涛、王春坤和辅警安业雷、吴骏四人在接到核查在逃人员马洪兵、马伟兵指令后,开展入室核查活动,在对马洪兵进行身份核查时,马洪兵的大哥马伟兵突然从门外持两把尖刀冲入,袭击四人,马洪兵也随即持菜刀砍向四人,致民警王涛、辅警安业雷牺牲
在识别出危险后,要在不动声色中将危险排除,无法排除的要时刻予以关注,一旦现场形势变化,要快速作出反应,或控制、或撤离,以达到安全执法的效果。
工作中,如何树立危险意识,就是要高度重视每一起警情,时刻警惕每一个反常的细节,宁可多一步,绝不可轻言安全。

战术意识
在谈战术意识前,我们要谈一谈什么是警务战术,石斌老师对警务战术的定义是:警务战术是警察处置执法冲突与对抗行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战术意识,百度百科给的解释是:从心理学上讲,战术意识实际上是“战术思维”的一种表现,所以说战术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在战术上的反映。
— 较为常见的扶带戒备姿势正是战术意识的体现 —
那么,笔者认为,警察战术意识,就是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用警务战术的思维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也就是说,要技巧的,而不是自然的,理智的,而不是鲁莽的。
这是警察的基本素养之一,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主要体现为:
1.在处警执勤中,采取防御性质的动作,如保持安全距离、戒备姿势(搭手、扶带)等等;
2.执法时要佩戴好相应的装备,并时刻对自己的装备保持高度的感知;

3.团队间保持配合状态,形成战术队形,互为犄角,互相防卫;

4.在执法冲突与对抗中选择使用合适的警械武器,选取合适的处置地点等;

………
保持戒备的CTRU与ASU
笔者总是喜欢讲装备,但是装备其实只是意识的外在表现,而战术意识和危险意识才是当前我们执法过程中真正缺乏的东西,意识到位了,即使没有携带装备,仍然可以使用身边合适的东西处置好执法冲突,甚至能够在冲突发生前解决问题,而只带了装备,没有意识,那么装备就沦为了装饰。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参考资料均为公开资料,欢迎专业老师教官、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请小伙伴们务必:带好装备,保持警惕,平安处警,平安回家。
近期文章:
— end —
欢迎小伙伴们添加龙Sir微信
我们一起聊聊装备那点事
给龙sir加鸡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